词典 櫜鞬 櫜鞬的意思
gāojiān

櫜鞬

简体櫜鞬
繁体
拼音gāo jiān
注音ㄍㄠ ㄐㄧㄢ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gāo,(1) 古代车上用来盛东西的大袋子;也泛指袋子。【例句】:“闻得庞县丞十分贪污,囊櫜甚多。”(2) 收藏盔甲弓矢的器具。【例句】:“伍举知其有备也,请垂櫜而入。”(3) 用袋子装。

jiān jiàn,(1) 马上的盛弓器。【例句】:“左执鞭弭,右属櫜鞬。”(2) 收藏。(3) 古代博戏用语。 ◎ 来;缠来。

櫜鞬的意思

櫜鞬 [gāo jiān]

1. 藏箭和弓的器具。

櫜鞬 引证解释

⒈ 藏箭和弓的器具。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晋文公 ﹞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 晋国。

晋 楚 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若不获命,其左执鞭弭,右属櫜鞬,以与君周旋。’”
杨伯峻 注:“櫜,音高,盛箭矢之器,鞬,音犍,盛弓之物。”
唐 康骈 《剧谈录·裴度》:“乐和 李僕射 方为 华州 刺史,戎服櫜鞬迎於道左。”
清 王士正 《秦中凯歌》之四:“大将櫜鞬迎道左,万人鼓吹入 平凉。”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十六章:“献忠 走进屋去,按照谒见长官的隆重礼仪的规定,换上全副盔甲,背上櫜鞬,挂上宝刀,气宇轩昂地大踏步走了出来。”


国语词典

櫜鞬 [gāo jiān]

⒈ 装武器的袋子。

元·虞集〈湛湛行〉:「今年八月天子来,身属櫜鞬月中立。」


櫜鞬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櫜鞬释义:藏箭和弓的器具。《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晋文公 ﹞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 晋国。晋 楚 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若不获命,其左执鞭弭,右属櫜鞬,以与君周旋。’”杨伯峻 注:“櫜,音高,盛箭矢之器,鞬,音犍,盛弓之物。”唐 康骈《剧谈录·裴度》:“乐和 李僕射 方为 华州 刺史,戎服櫜鞬迎於道左。”清 王士正《秦中凯歌》之四:“大将櫜鞬迎道左,万人鼓吹入 平凉。”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六章:“献忠 走进屋去,按照谒见长官的隆重礼仪的规定,换上全副盔甲,背上櫜鞬,挂上宝刀,气宇轩昂地大踏步走了
    • 2.
      百骑释义:⒈众多的骑从。一人一马合称骑。汉 东方朔《与公孙弘借车书》:“是以 东门先生 居蓬户空穴之中,而 魏公子 一朝以百骑尊崇之。”唐 卢纶《送马尚书郎君侍从归觐太原》诗:“玉人垂玉鞭,百骑带櫜鞬。”⒉唐 初禁军之一。《旧唐书·王毛仲传》:“初,太宗 贞观 中,择官户蕃口中少年驍勇者百人,每出游猎,令持弓矢於御马前射生,令骑豹文韉,著画兽文衫,谓之‘百骑’。”《新唐书·兵志》:“及 贞观 初,太宗 择善射者百人,为二番於北门长上,曰‘百骑’,以从田猎。”《通典·职官十》:“大唐 之初有禁兵,号为‘百骑’,属羽林
    • 3.
      获命释义:获得应允。《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若不获命,其左执鞭弭,右属櫜鞬,以与君周旋。”杨伯峻 注:“不获命亦当时辞令,犹言不得允许。”南朝 梁 沉约《改天监元年恩诏》:“顾维菲德,辞不获命。”梁启超《南学会叙》:“啟超 以 湘 中大夫君子之督责,辞不获命,乃讲学 长沙。”
    • 4.
      鞭弭释义:⒈马鞭和弓。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若不获命,其左执鞭弭,右属櫜鞬,以与君周旋。”杜预 注:“弭,弓末无缘者。”唐 刘禹锡《酬太原狄尚书见寄》:“幽 并 侠少趋鞭弭,燕 赵 佳人奉管絃。”明 张煌言《答延平世子经书》:“昨知肇基东土,正拟躬执鞭弭,稍効驰驱。”⒉借指戎马生活。清 顾炎武《哭顾推官》诗:“崎嶇鞭弭间,周旋仅一岁。”清 孔尚任《桃花扇·截矶》:“适从 武昌 回署,整顿兵马,愿从鞭弭。”
    • 5.
      鹅梨旋风髻释义:鹅梨角儿。宋 岳珂 《桯史·汪革谣谶》:“ 革 是日被白锦袍,属櫜鞬,腰剑,总鹅梨旋风髻。”

櫜鞬(gaojia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櫜鞬是什么意思 櫜鞬读音 怎么读 櫜鞬,拼音是gāo jiān,櫜鞬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櫜鞬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