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黜陟幽明 黜陟幽明的意思
chùzhìyōumíng

黜陟幽明

简体黜陟幽明
繁体
拼音chù zhì yōu míng
注音ㄔㄨˋ ㄓˋ ㄧㄡ ㄇㄧㄥˊ
结构ABCD式
字数4字词语

拆字解意

chù, ◎ 降职或罢免。【组词】:罢黜。废黜。贬黜。黜退。黜斥。黜免。黜逐。黜陟。

zhì,(1) 登高。【组词】:陟山。(2) 晋升,进用。【例句】:黜陟(指官吏的进退升降)。“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yōu,(1) 隐藏,不公开的。【组词】:幽会。幽居(a.隐居;b.幽静的住处)。幽愤。幽咽。(2) 形容地方很僻静又光线暗。【组词】:幽谷。幽静。幽暗。(3) 沉静而安闲。【组词】:幽闲。幽趣(幽雅的趣味)。幽婉。(4) 把人关起来,不让跟外人接触。【组词】:幽禁。幽闭。幽囚。(5) 迷信的人指阴间。【组词】:幽灵。幽魂。(6) 古地名,大致相当于今中国河北省、辽宁省南部一带。【组词】:幽州。幽燕(yān )。

míng,(1) 亮,与“暗”相对。【组词】:明亮。明媚。明净。明鉴(➊明镜;➋指可为借鉴的明显的前例;➌明察)。明灭。明眸。明艳。明星。明珠暗投(喻怀才不遇或好人失足参加坏团伙,亦泛指珍贵的东西得不到赏识)。(2) 清楚。【组词】:明白。明显。明晰。明了。明确。明朗。(3) 懂得,了解。【组词】:明哲保身。不明事理。深明大义。(4) 公开,不隐蔽。【组词】:明说。明讲。明处。(5) 能够看清事物。【组词】:明察秋毫。耳聪目明。眼明手快。(6) 睿智。【组词】:英明。贤明。明君。(7) 视觉,眼力。【组词】:失明。(8) 神灵,泛指祭神供神之物。【例句】:明器(殉葬用的器物,亦作“冥器”)。(9) 次(专指日或年)。【组词】:明日。明年。(10) 中国朝代名。【组词】:明代。(11) 姓。

基本含义

指贬低优秀的人才,提拔无能之辈。

黜陟幽明的意思

黜陟幽明 [chù zhì yōu míng]

1. 黜退昏愚的官员,晋升贤明的官员。

黜陟幽明 引证解释

⒈ 黜退昏愚的官员,晋升贤明的官员。

《书·舜典》:“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
孔 传:“黜退其幽者,升进其明者。”
三国 魏 曹操 《度关山》诗:“黜陟幽明,黎庶繁息。”
唐 陈子昂 《上军国利害事·出使》:“昔 尧 舜 氏不下席而天下理者,盖黜陟幽明能折中尔。”
亦作“黜幽陟明”。 《宋书·邓琬传》:“孤以不才,任居藩长,大惧宗稷,歼覆待日。故招徒 楚郢,飞檄京甸,志遵前典,黜幽陟明,庶七庙復安,海昏有绍。”
明 归有光 《送昆山县令朱侯序》:“有光 等与于南宫之试,亲见天子黜幽陟明之典。”


国语词典

黜陟幽明 [chù zhì yōu míng]

⒈ 罢免愚昧的昏官,晋升贤良的好官。

《书经·舜典》:「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
汉·曹操〈度关山〉诗:「黜陟幽明,黎庶繁息。」


黜陟幽明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考释义:⒈古代官吏考绩之制。 指经三次考核决定升降赏罚。《书·舜典》:“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孔颖达 疏:“言帝命羣官之后,经三载,乃考其功绩;经三考则九载,黜陟幽明,明者升之,闇者退之。”《后汉书·朱浮传》:“然以 尧 舜 之盛,犹加三考……而閒者守宰数见换易,迎新相代,疲劳道路。”唐 白居易《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两衙多请假,三考欲成资。”宋 苏轼《与蒲诚之书》:“然某尽今岁方得二年,不知朝廷肯令某成资解去否?若必俟三考,则於 诚之 为太淹缓,安用也。”⒉指考试官员的三种项目。清 袁枚《随园随笔·官职
    • 2.
      九考释义:谓二十七年。古代官吏三年一考绩,九考则为二十七年。《三国志·蜀志·郤正传》:“挺身取命,干兹奥秘。踌躇紫闥,喉舌是执。九考不移,有入无出。”裴松之 注:“《尚书》曰:‘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九考则二十七年。”
    • 3.
      奬励释义:⒈亦作“奬厉”。亦作“奬礪”。犹勉励。《汉书·哀帝纪》:“所以奬厉太子,专为后之谊。”《晋书·苻坚载记上》:“黜陟幽明,躬亲奬励。”清 王夫之《显妣谭太孺人行状》:“极衰年不可忍之苦,而一意奬礪,俾全蠭螘之节,怡然顺受。”⒉现指给予荣誉或财物以资鼓励。赵树理《小二黑结婚》五:“﹝ 小二黑 ﹞有一次反‘扫荡’打死过两个敌人,曾得到特等射手的奖励。”陈其通《万水千山》第二场:“你作战勇敢,工作积极,这支笔就作为给你的奖励吧。”
    • 4.
      观省释义:⒈观察;观看。《后汉书·郑玄传》:“自非拜国君之命,问族亲之忧,展敬坟墓,观省野物,胡尝扶杖出门乎!”宋 王禹偁《<皇华集>序》:“古者天子五载一廵狩,肆覲群后,观省风俗,黜陟幽明而已。”⒉反观内省。《书·酒诰》:“尔克永观省,作稽中德。”蔡沉 集传:“言尔能常常反观内省。”宋 苏轼《答李端叔书》:“讁居无事,默自观省,回视三十年以来所为,多其病者。”明 何景明《杂器铭十首》序:“君子察名绎义,则而象之,所以益德也;著之铭章,以时观省,所以闲邪也。”
    • 5.
      迁叙释义:亦作“迁叙”。亦作“迁序”。谓旧时官吏根据考核劳绩而进行晋职或奖励。《晋书·傅玄传》:“《虞书》曰:‘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是为九年之后乃有迁叙也。”《旧唐书·文苑传下·刘蕡》:“臣愿覈考课之实,定迁序之制,则多端之吏息矣。”宋 曾巩《许安世都官员外郎制》:“徒隶佣役之人,典其废置,而时其迁序,主以郎吏,其选甚高。”宋 王闢之《渑水燕谈录·帝德》:“第令於本部中迁敍,乃以为太常太乐令。”明 史玄《旧京遗事》:“藩臬首领,法当得县令,某则从朝廷迁序外臣,但谨为奉职耳。”《明史·王科传》:“盐运官廉,当迁
    • 6.
      遵尧释义:指遵照 帝尧 之办法。 《后汉书·卢植传》:“谨略陈八事:一曰用良,二曰原禁,三曰御厉,四曰备寇,五曰修礼,六曰遵 尧,七曰御下,八曰散利……遵 尧 者,今郡守刺史,一月数迁,宜依黜陟,以章能否,纵不九载,可满三岁。”李贤 注:“《书》曰:‘三载考绩,黜陟幽明。’孔安国 注:‘三年考功,三考九年,能否幽明有别,升进其明者,黜退其幽者,此皆 唐 尧 之法也。’”
    • 7.
      陟明释义:谓进用贤能。语本《书·舜典》:“黜陟幽明。”唐 白居易《王众仲可衡州刺史制》:“衡 湘 之间,蛮 越 杂处,无以俗陋,不慎乃事;无以地远,而怠厥心!副吾陟明,俟汝奏课。”宋 曾巩《晁端彦金部员外郎制》:“僉曰尔材宜在兹位,国有陟明之典,待尔善於其官。”清 侯方域《豫省试策三》:“陟明之典,劝民庸也。则一岁而三迁,未为过也。”
黜陟幽明是什么意思 黜陟幽明读音 怎么读 黜陟幽明,拼音是chù zhì yōu míng,黜陟幽明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黜陟幽明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