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出兵 出兵的意思
chūbīng

出兵

简体出兵
繁体
拼音chū bīng
注音ㄔㄨ ㄅ一ㄥ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chū,(1) 从里面到外面。【组词】:出访。初出茅庐。出笼。(2) 往外拿,支付。【组词】:出力。出钱。出谋画策。入不敷出。(3) 离开。【组词】:出发。出轨。出嫁。(4) 产生,生长。【组词】:出产。出品。出人才。(5) 发生。【组词】:出事。(6) 显露。【组词】:出现。出名。(7) 超过。【组词】:出色。出类拔萃(超出同类之上)。(8) 来到。【组词】:出席。出勤。(9) 引文、典故来源于某处。【例句】:出处(chù)。语出《孟子》。(10) 显得量多。【组词】:这米出饭。(11) 放在动词后,表示趋向或效果。【组词】:提出问题。(12) 传(chuán)奇中的一回,戏曲的一个独立剧目。

bīng,(1) 武器。【组词】:兵器。兵刃。兵不血刃(兵器上面没有沾血,指不经过战斗而取得胜利)。(2) 战士,军队。【组词】:兵士。兵卒。兵丁。兵戎相见(指武装冲突)。(3) 与军事或战争有关事物的统称。【组词】:兵法。兵家。兵机。兵衅(战争的争端)。兵书。兵谏(进谏时以武力要挟,迫使必从)。兵荒马乱。兵贵神速。

基本含义

指派军队出征,进行战争或攻击。

出兵的意思

出兵 [chū bīng]

1. 派出兵力参战。

[dispatch troops;]

出兵 引证解释

⒈ 出动军队。

《战国策·齐策二》:“齐 梁 之兵连於城下,不能相去,王以其间伐 韩,入 三川,出兵 函谷 而无伐,以临 周,祭器必出,挟天子,案图籍,此王业也。”
《史记·高祖本纪》:“楚 军出兵击 王离,大破之。”
清 叶廷琯 《吹网录·韦津误书死》:“唐 纪 武德 元年正月, 李密 逼 上春门,隋 段达 韦津 出兵拒之。”


国语词典

出兵 [chū bīng]

⒈ 发动军队展开军事行动。

《战国策·齐策二》:「王以其间伐韩,入三川,出兵函谷。」
《儒林外史·第三九回》:「前日总镇马大老爷出兵,竟被青枫城的番子用计挖了陷坑,连人和马都跌在陷坑里。」

发兵 兴兵 兴师 出师

撤兵


出兵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兴兵释义:起兵:兴兵讨伐。
    • 2.
      兴师释义:兴兵;起兵:兴师问罪。
    • 3.
      出师释义:⒈(学徒)学习期满,可以独立工作。师:师傅。⒉出兵打仗。师:军队。
    • 4.
      发兵释义:派出军队(作战)。

出兵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撤兵释义:撤退或撤回军队。

出兵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七擒七纵释义:诸葛亮出兵南方,把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了七次,放了七次,孟获心服,不再来攻。见《三国演义》。后用以比喻运用策略,有效地控制对方。擒:捉拿。纵:放。
    • 2.
      万乘释义:指天子。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出兵车万乘,诸侯地方百里,出兵车千乘,故称天子为“万乘”
    • 3.
      不师释义:⒈不效法;不学习。⒉不立师傅。⒊不出兵。
    • 4.
      东征西讨释义:指四面出兵征战讨伐。
    • 5.
      东讨西伐释义:指四面出兵征战讨伐。 同“东征西讨”。
    • 6.
      东讨西征释义:指四面出兵征战讨伐。同“东征西讨”。
    • 7.
      举兵释义:出兵;起兵:举兵出征。举兵西进。
    • 8.
      乞师释义:请求出兵援助。《春秋·成公十七年》:“晋侯 使 荀罃 来乞师。”《晋书·外戚传·褚裒》:“时 石季龙 新死,其国大乱,遗户二十万口渡 河,将归顺,乞师救援。”《清史稿·李定国传》:“定国 自 景线 走 猛腊,遣将入 车里、暹罗 诸国乞师。”
    • 9.
      传檄可定释义:传:传送,传递;檄:讨敌文书;定:平定。比喻不待出兵,只要用一纸文书,就可以降服敌方。指不战而使对方归顺。
    • 10.
      传檄而定释义:檄:讨敌文书;定:平定。比喻不待出兵,只要用一纸文书,就可以降服敌方,安定局势。
    • 11.
      余残释义:⒈指残兵败卒。 《三国志·魏志·公孙瓒传》“绍 遣将攻之,连年不能拔”裴松之 注引 晋 习凿齿《汉晋春秋》:“前以 西山 陆梁,出兵平讨,会 麴义 餘残,畏诛逃命,故遂住大军,分兵扑荡。”⒉指残年馀生。宋 叶适《谢除宝谟阁直学士提举凤翔府上清太平宫表》:“存留宿旧,閔惜餘残;非必选贤,示将假宠。”
    • 12.
      俘掠释义:俘获抢劫。《旧唐书·李密传》:“入 东都,俘掠居人,烧 天津桥。”《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二年》:“时 河东 州县,俘掠之餘,未有仓廪,人情恇扰,聚入城堡,徵敛无所得,军中乏食。”《新五代史·杂传·孟方立》:“晋 数遣 李存孝 等出兵以窥 山东,三州之人俘掠殆尽,赤地数千里,无復耕桑者累年。”
    • 13.
      倪嗣冲释义:(1868-1924)皖系军阀。 安徽阜阳人。清末曾任河南布政使帮办军务。1913年任安徽都督,支持袁世凯称帝。袁死后投靠段祺瑞。1917年支持段解散国会,为“督军团”倡乱的祸首。后又出兵拥护段祺瑞实行武力统一。1920年,皖系战败后被解职。
    • 14.
      八国联军释义:1900年英、美、德、法、俄、日、意、奥八个帝国主义国家组成的侵华联军。 他们为了镇压义和团运动,阴谋瓜分中国,联合出兵进攻中国,遭到中国人民的英勇抵抗。联军攻陷大沽,占领天津、北京。沙俄还乘机单独出兵东北,在海兰泡和江东六十四屯屠杀中国人民,制造了骇人听闻的惨案。次年,帝国主义国家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更加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反帝爱国斗争。
    • 15.
      兴兵动众释义:旧指大规模出兵。 现多指动用很多人力做某件事。同“兴师动众”。
    • 16.
      兴戎动众释义:兴:发动;戎:军队;众:大队人马。旧指大规模出兵。现多指动用很多人力做某件事。
    • 17.
      兵交释义:兵器相接。谓交战。《左传·成公九年》:“兵交,使在其间可也。”《宋史·外国传二·夏国下》:“篤信机鬼,尚诅祝,每出兵则先卜。卜有四……四,以矢击弓弦,审其声,知敌至之期与兵交之胜负。”
    • 18.
      兵出无名释义:出兵没有正当理由。 亦泛指行事无正当理由。同“师出无名”
    • 19.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释义:指出兵之前,先准备好粮食和草料。 比喻在做某件事情之前,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 20.
      出军释义:⒈出兵。 ⒉犹充军。

出兵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七擒七纵释义:诸葛亮出兵南方,把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了七次,放了七次,孟获心服,不再来攻。见《三国演义》。后用以比喻运用策略,有效地控制对方。擒:捉拿。纵:放。
    • 2.
      万乘释义:指天子。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出兵车万乘,诸侯地方百里,出兵车千乘,故称天子为“万乘”
    • 3.
      不师释义:⒈不效法;不学习。⒉不立师傅。⒊不出兵。
    • 4.
      东征西讨释义:指四面出兵征战讨伐。
    • 5.
      东讨西伐释义:指四面出兵征战讨伐。 同“东征西讨”。
    • 6.
      东讨西征释义:指四面出兵征战讨伐。同“东征西讨”。
    • 7.
      举兵释义:出兵;起兵:举兵出征。举兵西进。
    • 8.
      乞师释义:请求出兵援助。《春秋·成公十七年》:“晋侯 使 荀罃 来乞师。”《晋书·外戚传·褚裒》:“时 石季龙 新死,其国大乱,遗户二十万口渡 河,将归顺,乞师救援。”《清史稿·李定国传》:“定国 自 景线 走 猛腊,遣将入 车里、暹罗 诸国乞师。”
    • 9.
      传檄可定释义:传:传送,传递;檄:讨敌文书;定:平定。比喻不待出兵,只要用一纸文书,就可以降服敌方。指不战而使对方归顺。
    • 10.
      传檄而定释义:檄:讨敌文书;定:平定。比喻不待出兵,只要用一纸文书,就可以降服敌方,安定局势。
    • 11.
      余残释义:⒈指残兵败卒。 《三国志·魏志·公孙瓒传》“绍 遣将攻之,连年不能拔”裴松之 注引 晋 习凿齿《汉晋春秋》:“前以 西山 陆梁,出兵平讨,会 麴义 餘残,畏诛逃命,故遂住大军,分兵扑荡。”⒉指残年馀生。宋 叶适《谢除宝谟阁直学士提举凤翔府上清太平宫表》:“存留宿旧,閔惜餘残;非必选贤,示将假宠。”
    • 12.
      俘掠释义:俘获抢劫。《旧唐书·李密传》:“入 东都,俘掠居人,烧 天津桥。”《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二年》:“时 河东 州县,俘掠之餘,未有仓廪,人情恇扰,聚入城堡,徵敛无所得,军中乏食。”《新五代史·杂传·孟方立》:“晋 数遣 李存孝 等出兵以窥 山东,三州之人俘掠殆尽,赤地数千里,无復耕桑者累年。”
    • 13.
      倪嗣冲释义:(1868-1924)皖系军阀。 安徽阜阳人。清末曾任河南布政使帮办军务。1913年任安徽都督,支持袁世凯称帝。袁死后投靠段祺瑞。1917年支持段解散国会,为“督军团”倡乱的祸首。后又出兵拥护段祺瑞实行武力统一。1920年,皖系战败后被解职。
    • 14.
      八国联军释义:1900年英、美、德、法、俄、日、意、奥八个帝国主义国家组成的侵华联军。 他们为了镇压义和团运动,阴谋瓜分中国,联合出兵进攻中国,遭到中国人民的英勇抵抗。联军攻陷大沽,占领天津、北京。沙俄还乘机单独出兵东北,在海兰泡和江东六十四屯屠杀中国人民,制造了骇人听闻的惨案。次年,帝国主义国家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更加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反帝爱国斗争。
    • 15.
      兴兵动众释义:旧指大规模出兵。 现多指动用很多人力做某件事。同“兴师动众”。
    • 16.
      兴戎动众释义:兴:发动;戎:军队;众:大队人马。旧指大规模出兵。现多指动用很多人力做某件事。
    • 17.
      兵交释义:兵器相接。谓交战。《左传·成公九年》:“兵交,使在其间可也。”《宋史·外国传二·夏国下》:“篤信机鬼,尚诅祝,每出兵则先卜。卜有四……四,以矢击弓弦,审其声,知敌至之期与兵交之胜负。”
    • 18.
      兵出无名释义:出兵没有正当理由。 亦泛指行事无正当理由。同“师出无名”
    • 19.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释义:指出兵之前,先准备好粮食和草料。 比喻在做某件事情之前,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 20.
      出军释义:⒈出兵。 ⒉犹充军。

出兵造句

1.拿破轮在十九世纪初出兵席捲了大半的欧洲,所到之处,无人可与之抗衡,是位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

2.拿破仑在十九世纪初出兵席卷了大半的欧洲,所到之处,无人可与之抗衡,是位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

3.我们先按兵不动再出兵攻打,使他们措手不及。

4.若各路人马聚合一处,统一出兵,完全可能象箸玉杯,扭转时局。

5.拿破轮在十九世纪初出兵席捲了大半的欧洲,所到之处,无人可与之抗衡,是位叱吒风云的历史人物。

6.将军在出兵讨伐之前,宣读了一篇令人义愤填膺的檄文。

7.屋漏又遭连夜雨,蒙古出兵扰边关。

出兵(chubi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出兵是什么意思 出兵读音 怎么读 出兵,拼音是chū bīng,出兵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出兵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