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宠 [guì chǒng]
1. 显贵而受宠信。
3. 指得宠的权贵。
贵宠 引证解释
⒈ 显贵而受宠信。
引《逸周书·史记》:“昔 有南氏 有二臣贵宠,力钧势敌,竞进争权。”
汉 王符 《潜夫论·本政》:“由此观之,贵宠之臣未尝不播授私人、进姦党也。”
宋 乐史 《广卓异记·张安世》:“唯有 金氏、张氏,亲近贵宠,比於外戚。”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骂筵》:“堂堂列公,半边南朝,望你峥嶸,出身希贵宠,创业选声容,后庭花又添几种。”
⒉ 指得宠的权贵。
引《左传·哀公六年》:“国之多难,贵宠之由,尽去之而后国定。”
汉 刘歆 《<新序>论》:“法令必行,内不私贵宠,外不偏疏远,是以令行而禁止,法出而姦息。”
明 唐顺之 《周襄敏公传》:“时贵宠用事,国储蠹於冗食。”
章炳麟 《熊成基哀辞》:“独念谗人高张,久未梟除,其所以贼君者,不以临时对垒,顾诬为刺客以媚贵宠。”
国语词典
贵宠 [guì chǒng]
⒈ 居显贵地位且受君王宠幸。
引《书经·周官》:「居宠思危,罔不惟畏。」
汉·孔安国·传:「言虽居贵宠,当思危惧,无所不畏。」
贵宠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五大释义:⒈指太子、母弟、贵宠公子、公孙、累世正卿等五种人。《左传·昭公十一年》:“臣闻五大不在边,五细不在庭。”孔颖达 疏引 贾逵 云:“五大,谓太子、母弟、贵宠公子、公孙、累世正卿也。”《晋书·李特载记》:“《传》云‘五大不在边’,将军起兵始尔,便遣 李庠 握强兵於外,愚窃惑焉。”⒉指知、武、工、商、农。《逸周书·文酌》:“五大:一大知,率谋;二大武,剑勇;三大工,赋事;四大商,行贿;五大农,假贷。”⒊佛教称地、水、火、风之四大与空大为五大。南朝 梁 慧皎《高僧传·义解·宝亮》:“二施等於前,五火陈於后。”唐
- 2.
俸廪释义:⒈俸金与禄米。 亦泛指俸禄。宋 欧阳修《试笔·南唐砚》:“选工之善者,命以九官之服,月有俸廩之给,号砚务官。”宋 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上:“今身为宰相,俸廩非不足,不以富贵宠禄为淫侈足矣,何至于妻子寒饿乎?”《明史·英宗前纪》:“﹝ 正统 四年三月﹞癸酉,增 南京 及在外文武官军俸廩。”⒉旧指学官的俸禄与廩生的膳食津贴。《清文献通考·国用四》:“是年(顺治 四年)定各省学官及学生俸廩。”
- 3.
奥灶释义:喻当道贵宠。《论语·八佾》:“王孙贾 问曰:‘与其媚於奥,寧媚於灶,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於天,无所祷也。’”何晏 集解引 孔安国 曰:“奥,内也,以喻近臣;灶以喻执政。”邢昺 疏:“天以喻君,获犹得也。我道之行否由於时君,无求於众臣。如得罪於天,无所祷於众神。”明 谢肇淛《五杂俎·天部一》:“圣人举天以敌奥灶。”
- 4.
少旧释义:少时有旧。亦指少年旧友。《宋书·向靖传》:“﹝ 向靖 ﹞世居 京口,与 高祖 少旧。”《北史·杨津传》:“司徒 冯诞 与 津 少结交友,而 津 见其贵宠,每恒退避……人或谓之曰:‘司徒,君之少旧,何自外也?’”
- 5.
强宠释义:显贵宠荣之臣。
- 6.
昏宠释义:谓昏乱世道中居于贵宠之位。
- 7.
显幸释义:显贵宠幸。
- 8.
步挽车释义:⒈即步挽。北魏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璎珞寺》:“帝给步挽车一乘,游於市里。”《资治通鉴·陈临海王光大元年》:“﹝ 斛律金 ﹞事 齐 贵宠,三世无比。自 肃宗 以来,礼敬尤重,每朝见,常听乘步挽车至阶。”胡三省 注:“步挽车,不用牛马,令人步挽之。”参见“步挽”。⒉即步挽车。《资治通鉴·晋安帝隆安五年》:“纂 醉,乘步輓车,将 超 等游禁中。”胡三省 注:“步輓车不用牛马若羊等,令人步而輓之。”参见“步挽”。
- 9.
漏师释义:谓泄露军事机密。《左传·僖公二年》:“齐 寺人 貂 始漏师于 多鱼。”杜预 注:“貂 於此始擅贵宠,漏洩 桓公 军事,为 齐 乱张本。”孔颖达 疏:“漏师者,漏泄师之密谋也。”
- 10.
蛊道释义:蛊术。《史记·龟策列传》:“如 丘子明 之属,富溢贵宠,倾於朝廷,至以卜筮射蛊道,巫蛊时或颇中。”《东观汉记·敬隐宋皇后传》:“数月,诬奏贵人使婢为蛊道祝诅,七年,遂被譖暴卒。”
- 11.
贵侈释义:谓恃贵宠而奢侈挥霍。
- 12.
贵宠释义:⒈显贵而受宠信。《逸周书·史记》:“昔 有南氏 有二臣贵宠,力钧势敌,竞进争权。”汉 王符《潜夫论·本政》:“由此观之,贵宠之臣未尝不播授私人、进姦党也。”宋 乐史《广卓异记·张安世》:“唯有 金氏、张氏,亲近贵宠,比於外戚。”清 孔尚任《桃花扇·骂筵》:“堂堂列公,半边南朝,望你峥嶸,出身希贵宠,创业选声容,后庭花又添几种。”⒉指得宠的权贵。《左传·哀公六年》:“国之多难,贵宠之由,尽去之而后国定。”汉 刘歆《<新序>论》:“法令必行,内不私贵宠,外不偏疏远,是以令行而禁止,法出而姦息。”明 唐顺之《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