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长 [líng zhǎng]
1. 广远绵长。
灵长 引证解释
⒈ 广远绵长。
引晋 袁宏 《后汉纪·献帝纪一》:“夫天地灵长,不能无否泰之变;父子自然,不能无天絶之异。”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黜免》:“若 晋 室灵长,明公便宜奉行此詔。”
宋 范成大 《读唐太宗纪·平内难》诗之三:“佐命诸公趣夜装,争言社稷要灵长。”
金松岑 《文学上之美术观》:“远古思邃,徵寿於鐘鼎;季近文敷,施藻於山岳;鐘鼎灵长,故弘润而简贵;山岳气壮,乃肃括而华腴。”
⒉ 指人类。生物进化系统分类,最高的一类为灵长目,其中最进化的是人类。
引鲁迅 《坟·人之历史》:“虽然,人类进化之説,实未尝瀆灵长也。”
⒊ 引申为同类动物中出类拔萃的。
引郭沫若 《女神·凤凰涅槃》:“哈哈,凤凰!凤凰!你们枉为这禽中的灵长。”
灵长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仪释义:⒈礼之三仪。 汉 刘向《说苑·脩文》:“﹝曾子曰﹞:‘礼有三仪,知之乎?’对曰:‘不识也。’曾子 曰:‘坐,吾语汝:君子脩礼以立志,则贪欲之心不来;君子思礼以脩身,则怠惰慢易之节不至;君子脩礼以仁义,则忿争暴乱之辞远。’”⒉谓天、地、人。汉 扬雄《太玄·攡》:“三仪同科,厚薄相劘。”范望 注:“三仪,谓天、地、人也。”《宋书·夷蛮传·天竺迦毘黎国》:“三仪灵长於宇宙,万品盈生於天地,孰是空哉?”⒊观察天文的仪器,即黄道仪。唐 天文学家 李淳风 设计制造。表里三重,状如十字,由六合仪、三辰仪、四游仪三部分
- 2.
华腴释义:⒈衣食丰美。 指美好的生活享受。唐 无名氏《袁天纲外传》:“臣少被相人云不当华腴,故寝不安焉。”《宋史·王安石传》:“安石 未贵时,名震京师,性不好华腴,自奉至俭。”明 高启《清言室记》:“吐渣滓而纳清虚,厌华腴而嗜澹泊。”⒉指文辞的华美。元 刘壎《隐居通议·理学三》:“公学造深醇,所为文,奥雅篤厚,刊落华腴,而宿於理。”金一《文学上之美术观》:“铭之为物,远古思邃……鐘鼎灵长,故弘润而简贵;山岳气壮,乃肃括而华腴。”⒊指世代做大官的人家。唐 柳芳《姓系论》:“凡三世有三公者,曰膏粱;有令僕者曰华腴。”
- 3.
婴猴释义:也叫塞内加尔婴猴,是一种小型的夜行灵长目动物,属于婴猴科婴猴属。
- 4.
并用释义:全都使用;一同使用。《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天生五材,民并用之。”晋 郭璞《江赋》:“咨五才之并用,寔永德之灵长。”《宋史·礼志十一》:“攷国朝之制,祖宗旧讳二字者,皆著令不许并用。”清 钱泳《履园丛话·杂记上·戒杀放生》:“要之扶危济困,是君子之存心;而救蚁埋蛇,亦仁人所并用。”并,现写作“并”。刘大白《看月之群》诗之五:“常人只能用眼看月,诗人却能用心看月,看诗人诗里的月,是要眼和心并用的呵!”
- 5.
灵长释义:⒈广远绵长。 ⒉指人类。生物进化系统分类,最高的一类为灵长目,其中最进化的是人类。⒊引申为同类动物中出类拔萃的。
- 6.
神閟释义:同“神秘”。鲁迅《坟·人之历史》:“盖古之哲士宗徒,无不目人为灵长,超迈羣生,故纵疑官品起原,亦彷徨於神话之歧途,詮释率神閟而不可思议。”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破恶声论》:“他若虽一卉木竹石,视之均函有神閟性灵,玄义在中,不同凡品。”
- 7.
符历释义:记录符命的历书。《旧唐书·文苑传上·王勃》:“尝作《大唐千岁历》,言 唐 德灵长千年,不合承 周 隋 短祚,其论大旨云……此天地之常期,符历之数也。”
- 8.
避贤路释义:避位让贤。 语出《史记·万石张叔列传》:“愿归丞相侯印,乞骸骨归,避贤者路。”《晋书·元帝纪》:“帝遣使谓 敦(王敦)曰:‘公若不忘本朝,于此息兵,则天下尚可共安也。如其不然,朕当归于 瑯邪,以避贤路。’”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黜免》:“简文 更答曰:‘若 晋 室灵长,明公便宜奉行此詔,如大运去矣,请避贤路。’”《魏书·辛雄传》:“雄 面辞曰:‘臣不能死事,俛眉从贼,乃是朝廷罪人,纵陛下不赐诛罚,而北来尚书勋高义重,臣宜避贤路。’”
- 9.
门祚释义:家世。《新唐书·柳玭传》:“丧乱以来,门祚衰落。”明 陈汝元《金莲记·捷报》:“你公公暮年沾宠,二子壮岁题名,实徼福于祖宗,喜增光于门祚。”清 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一四八:“一脉灵长四叶貂,谈经门祚鬱岧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