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 [zhōng xīng]
1. 通常指国家由衰退而复兴。
例国家中兴。
中兴机会。——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英[resurgence of a country;]
中兴 引证解释
⒈ 中途振兴;转衰为盛。特指恢复并非由本人失去的帝位。
引《诗·大雅·烝民序》:“任贤使能, 周 室中兴焉。”
南朝 梁 钟嵘 《诗品·总论》:“太原 中,三 张 二 陆 、两 潘 一 左,勃尔復兴,踵武前王,风流未沫,亦文章之中兴也。”
宋 王观国 《学林·中兴》:“中兴者,在一世之间,因王道衰而有能復兴者,斯谓之中兴。”
⒉ 特指恢复并非由本人失去的帝位。
引宋 陆游 《南唐书·萧俨传》:“儼 独建言:帝王,己失之,己得之,谓之反正;非己失之,自己復之,谓之中兴。”
⒊ 偏安的讳称。
引《宋书·谢灵运传论》:“在 晋 中兴,玄风独善。”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涉务》:“江南 朝士,因 晋 中兴,南渡 江,卒为覊旅。”
宋 周密 《齐东野语·嘉定宝玺》:“中兴以来冠盖云集,英俊日盛。”
《宣和遗事》前集:“在后 高宗 中兴,定都 杭州,盖将前定之数,亦非偶然也。”
国语词典
中兴 [zhōng xīng]
⒈ 由衰复盛,重新振作。
引《诗经·大雅·烝民·序》:「任贤使能,周室中兴焉。」
南朝梁·钟嵘《诗品序》:「太康中,三张二陆、两潘一左,勃尔复兴,踵武前王,风流未沫,亦文章之中兴也。」
反中落 中衰
中兴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中衰释义:中途衰落。
- 2.
中落释义:(家境)由盛到衰:家道中落。
中兴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明释义:⒈道教以日月星为天之三明,耳目口为人之三明,文章华为地之三明。 ⒉指三个人。指东汉“凉州三明。”《后汉书·段颎传》:“熲字纪明……初熲与皇甫威明、张然明,并知名显达,京师称为凉州三明云。”宋黄庭坚《次韵刘景文登邺王台见思》之四:“路寻西九曲,人似汉三明。”⒊指三个人。指晋代“中兴三明”。⒋佛教语。指天眼明、宿命明、漏尽明。
- 2.
丑逆释义:⒈丑恶悖逆。 《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髦传》:“吾数呵责,遂更忿恚,造作丑逆不道之言以诬谤吾。”⒉指叛逆的人。 南朝 宋 何法盛 《晋中兴书·济阳江录》:“我 殷侯 吏,见遇以国士,不能共殄丑逆,致此奔败,何面目就 桓 求生乎?” 南朝 陈 徐陵 《为陈武帝作相时与岭南酋豪书》:“自王宫再沦于丑逆,虏马四饮于 江 沱,社稷阽危,鑾舆幽辱。”《隋书·恭帝纪》:“若释重负,感泰兼怀,假手真人,俾除丑逆。”
- 3.
丙魏释义:丙吉、魏相 的并称。 两人均为 汉宣帝 时丞相,以知大体、为政宽平名重当时。《汉书·丙吉魏相传赞》:“孝宣 中兴,丙 魏 有声。”宋 宋祁《将到都先献枢密太尉相公》诗:“今日谋献须 丙 魏,他年宾客但 邹枚。”清 高其倬《蓟州新城》诗:“且復命 丙 魏,不啻求 韩 彭。”
- 4.
东平献颂释义:《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 汉 明帝 永平 ﹞十五年春行幸 东平 ……帝以所作《光武本纪》示 苍,苍 因上《光武受命中兴颂》,帝甚善之。”后因以“东平献颂”为宗室歌颂帝德的典实。《三国志·魏志·中山恭王袞传》:“昔 唐叔 归禾,东平 献颂,斯皆骨肉赞美,以彰懿亲。”
- 5.
东汉通俗演义释义:一称《东汉十二帝通俗演义》。讲史小说。明代谢诏作。十卷,一百四十六回。情节起于王莽建立新朝,终于汉桓帝。对光武中兴尤多着墨。多取材于史书与前人同类小说。
- 6.
两淮释义:⒈宋 熙宁 后分 淮南路 为东、西二路,简称 淮东、淮西,后合称其地为“两淮”。 《宋史·地理志一》:“高宗 苍黄渡 江,驻蹕 吴会,中原、陕右 尽入於 金,东画长 淮,西割 商 秦 之半,以 散关 为界。其所存者 两浙 两淮 …… 广西 十五路而已。”《元史·世祖纪十二》:“﹝ 至元 二十五年正月﹞己酉,詔 中兴、西凉 无得沮坏河渠,两淮 两浙 无得沮坏岁课。”元 吴莱《风雨渡扬子江》诗:“三楚 畸民类鱼鱉,两淮 大将犹熊虎。”⒉指今 江苏省 长江 以北 淮河 南北的大部地区。明 王鏊《震泽长语·食货》
- 7.
两荆释义:北魏 时 荆州 和 东荆州 的合称。《资治通鉴·南齐和帝中兴元年》:“请使两 荆 之众西拟 随、雍,扬州 之卒顿于 建安,得捍 三关 之援。”胡三省 注:“两 荆,谓 魏 置 荆州 於 穰城、东荆州 於 沘阳 也。”
- 8.
并居释义:同处;同住。《汉书·刘向传》:“周公 与 管 蔡 并居 周 位。”南朝 宋 何法盛《晋中兴书》卷七:“谭 猷 并居畿甸名邦,时人荣之。”
- 9.
中兴颂释义:⒈指 汉 刘苍 所作《光武受命中兴颂》。 《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帝(明帝)以所作《光武本纪》示 苍,苍 因上《光武受命中兴颂》。”⒉泛指为帝王歌功颂德的诗文。唐 司空图《漫题》诗:“经乱年年厌别离,歌声喜似太平时。词臣更有《中兴颂》,磨取 莲峯 便作碑。”
- 10.
书室释义:书斋,书房。 宋 苏轼《留题仙游潭中兴寺》诗:“独攀书室窥巖竇,还访仙姝款石闺。”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三:“﹝ 蒋清容 ﹞晚年命工绘像,岁修春兰秋菊之荐,命子孙世世祀于书室。”《诗刊》1978年第1期:“武汉 关的钟声,每半小时奏一次《东方红》,午夜过后,市声沉寂,钟声悠扬,入我书室。”
- 11.
二斟释义:指 夏 同姓诸侯 斟灌 和 斟鄩。夏 之时 寒浞 杀 后羿 而占有其妻室,生子 浇 及 豷,使 浇 率师灭 斟灌、斟鄩。夏 臣 靡 收二国遗民,灭 寒浞 而立 少康。少康 复灭 浇,使其子 后杼 灭 豷,夏 室中兴。事见《左传·襄公四年》。后因用“二斟”指忠心复国之师。清 顾炎武《感事》诗之一:“旧国仍三 亳,多方有二 斟。”
- 12.
云台主帅释义:汉明帝 图画中兴功臣二十八人于 云台,而以 邓禹 为二十八人之首,为 云台 主帅。
- 13.
云障释义:云翳,大片的云。《南齐书·祥瑞志》:“中兴 二年,山上云障四塞。”南朝 梁 吴均《春咏》:“云障青琐闥,风吹承露臺。”唐 项斯《彭蠡湖春望》诗:“芦洲残照尽,云障积烟开。”宋 魏了翁《鹧鸪天·管待李眉州劝酒》词:“云障晚日供秋思,风递荷书作晚阴。”
- 14.
仙游寺释义:寺名。 在今 陕西省 周至县 南。隋 代称 仙游宫,为 隋文帝 避暑行宫。唐宣宗 时改建为寺。以 黑河 为界,分为南北两寺。南寺称 仙游寺,北寺称 中兴寺。两寺之间有 仙游潭,也叫 五龙潭,为 唐 代诗人聚游之所。唐 陈鸿《长恨歌传》:“元和 元年冬十二月,太原 白乐天 自校书郎尉于 盩厔。鸿 与 瑯琊 王质夫 家於是邑,暇日相携 仙游 寺,话及此事,相与感叹…… 乐天 因为《长恨歌》。”唐 白居易《送王十八归山寄题仙游寺》诗:“曾于 太白峰 前住,数到 仙游寺 里来。”
- 15.
仙游潭释义:潭名。 在今 陕西省 周至县 南 中兴寺 及 仙游寺 之间。又名 黑水潭、五龙潭。
- 16.
令辟释义:⒈贤明的帝王。 清 薛福成《庸盦笔记·桃花夫人示梦》:“是夫人既有功於社稷,而贞毅明达,葆全节於危难之中,实巾幗中所罕覯,宜其能生 昭王 为中兴之令辟也。”《清史稿·礼志三》:“﹝ 康熙 ﹞十七年,礼臣议言庙祀帝王,止及开创,应增守成令辟,并罢 宋 臣 潘美、张浚 祀,从之。於是增祀 商 中宗、高宗,周 成王、康王,汉文帝,宋仁宗,明孝宗。”⒉砖,砖块。令,通“瓴”;辟,通“甓”。
- 17.
任恤释义:⒈见“任恤”。⒉亦作“任卹”。谓诚信并给人以帮助同情。语出《周礼·地官·大司徒》:“二曰六行:孝、友、睦、婣、任、恤。”郑玄注:“任,信於友道。恤,振忧贫者。”又《闾胥》:“书其敬敏任恤者。”清曾国藩《彭母曾孺人墓志铭》:“自余远游以来,每归故里,气象一变,田宅易主,生计各蹙,任恤之风日薄。”章炳麟《印度中兴之望》:“予虽非神明如蓍蔡,固知精勤任卹者必兴,而惰废凉薄者必败。”
- 18.
何劳释义:⒈犹言何须烦劳,用不着。 《三国演义》第九六回:“赵云 慌忙下马伏地曰:‘败军之将,何劳丞相远接?’”清 李渔《奈何天·闹封》:“收拾残经别法王,袈裟脱去换霓裳。初来不为求超脱,临去何劳懺罪殃。”⒉承受烦劳。《敦煌变文集·长兴四年中兴殿应圣节讲经文》:“可憎猧子色茸茸,抬举何劳餧饲浓。”蒋礼鸿 通释:“何劳,同‘荷劳’,承荷烦劳的意思。”
- 19.
倚注释义:依赖器重。《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评曰”裴松之 注引 鱼豢 曰:“至於 植 者,﹝岂能兴难?﹞乃令 杨脩 以倚注遇害,丁仪 以希意族灭,哀夫!”唐 白居易《祭中书韦相公文》:“惟公忠贞大节,辅弼嘉謨,倚注深恩,哀荣盛礼,伏见册赠制中已详。”《续资治通鉴·宋理宗绍定五年》:“患难之际,倚注此类,欲冀中兴,难矣!”
- 20.
僞服释义:谓骗居尊位。 《后汉书·左周黄传论》:“中兴以后,復增敦朴、有道、贤能、直言、独行、高节、质直、清白、敦厚之属。荣路既广,觖望难裁,自是窃名伪服,浸以流竞。”
中兴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明释义:⒈道教以日月星为天之三明,耳目口为人之三明,文章华为地之三明。 ⒉指三个人。指东汉“凉州三明。”《后汉书·段颎传》:“熲字纪明……初熲与皇甫威明、张然明,并知名显达,京师称为凉州三明云。”宋黄庭坚《次韵刘景文登邺王台见思》之四:“路寻西九曲,人似汉三明。”⒊指三个人。指晋代“中兴三明”。⒋佛教语。指天眼明、宿命明、漏尽明。
- 2.
丑逆释义:⒈丑恶悖逆。 《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髦传》:“吾数呵责,遂更忿恚,造作丑逆不道之言以诬谤吾。”⒉指叛逆的人。 南朝 宋 何法盛 《晋中兴书·济阳江录》:“我 殷侯 吏,见遇以国士,不能共殄丑逆,致此奔败,何面目就 桓 求生乎?” 南朝 陈 徐陵 《为陈武帝作相时与岭南酋豪书》:“自王宫再沦于丑逆,虏马四饮于 江 沱,社稷阽危,鑾舆幽辱。”《隋书·恭帝纪》:“若释重负,感泰兼怀,假手真人,俾除丑逆。”
- 3.
丙魏释义:丙吉、魏相 的并称。 两人均为 汉宣帝 时丞相,以知大体、为政宽平名重当时。《汉书·丙吉魏相传赞》:“孝宣 中兴,丙 魏 有声。”宋 宋祁《将到都先献枢密太尉相公》诗:“今日谋献须 丙 魏,他年宾客但 邹枚。”清 高其倬《蓟州新城》诗:“且復命 丙 魏,不啻求 韩 彭。”
- 4.
东平献颂释义:《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 汉 明帝 永平 ﹞十五年春行幸 东平 ……帝以所作《光武本纪》示 苍,苍 因上《光武受命中兴颂》,帝甚善之。”后因以“东平献颂”为宗室歌颂帝德的典实。《三国志·魏志·中山恭王袞传》:“昔 唐叔 归禾,东平 献颂,斯皆骨肉赞美,以彰懿亲。”
- 5.
东汉通俗演义释义:一称《东汉十二帝通俗演义》。讲史小说。明代谢诏作。十卷,一百四十六回。情节起于王莽建立新朝,终于汉桓帝。对光武中兴尤多着墨。多取材于史书与前人同类小说。
- 6.
两淮释义:⒈宋 熙宁 后分 淮南路 为东、西二路,简称 淮东、淮西,后合称其地为“两淮”。 《宋史·地理志一》:“高宗 苍黄渡 江,驻蹕 吴会,中原、陕右 尽入於 金,东画长 淮,西割 商 秦 之半,以 散关 为界。其所存者 两浙 两淮 …… 广西 十五路而已。”《元史·世祖纪十二》:“﹝ 至元 二十五年正月﹞己酉,詔 中兴、西凉 无得沮坏河渠,两淮 两浙 无得沮坏岁课。”元 吴莱《风雨渡扬子江》诗:“三楚 畸民类鱼鱉,两淮 大将犹熊虎。”⒉指今 江苏省 长江 以北 淮河 南北的大部地区。明 王鏊《震泽长语·食货》
- 7.
两荆释义:北魏 时 荆州 和 东荆州 的合称。《资治通鉴·南齐和帝中兴元年》:“请使两 荆 之众西拟 随、雍,扬州 之卒顿于 建安,得捍 三关 之援。”胡三省 注:“两 荆,谓 魏 置 荆州 於 穰城、东荆州 於 沘阳 也。”
- 8.
并居释义:同处;同住。《汉书·刘向传》:“周公 与 管 蔡 并居 周 位。”南朝 宋 何法盛《晋中兴书》卷七:“谭 猷 并居畿甸名邦,时人荣之。”
- 9.
中兴颂释义:⒈指 汉 刘苍 所作《光武受命中兴颂》。 《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帝(明帝)以所作《光武本纪》示 苍,苍 因上《光武受命中兴颂》。”⒉泛指为帝王歌功颂德的诗文。唐 司空图《漫题》诗:“经乱年年厌别离,歌声喜似太平时。词臣更有《中兴颂》,磨取 莲峯 便作碑。”
- 10.
书室释义:书斋,书房。 宋 苏轼《留题仙游潭中兴寺》诗:“独攀书室窥巖竇,还访仙姝款石闺。”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三:“﹝ 蒋清容 ﹞晚年命工绘像,岁修春兰秋菊之荐,命子孙世世祀于书室。”《诗刊》1978年第1期:“武汉 关的钟声,每半小时奏一次《东方红》,午夜过后,市声沉寂,钟声悠扬,入我书室。”
- 11.
二斟释义:指 夏 同姓诸侯 斟灌 和 斟鄩。夏 之时 寒浞 杀 后羿 而占有其妻室,生子 浇 及 豷,使 浇 率师灭 斟灌、斟鄩。夏 臣 靡 收二国遗民,灭 寒浞 而立 少康。少康 复灭 浇,使其子 后杼 灭 豷,夏 室中兴。事见《左传·襄公四年》。后因用“二斟”指忠心复国之师。清 顾炎武《感事》诗之一:“旧国仍三 亳,多方有二 斟。”
- 12.
云台主帅释义:汉明帝 图画中兴功臣二十八人于 云台,而以 邓禹 为二十八人之首,为 云台 主帅。
- 13.
云障释义:云翳,大片的云。《南齐书·祥瑞志》:“中兴 二年,山上云障四塞。”南朝 梁 吴均《春咏》:“云障青琐闥,风吹承露臺。”唐 项斯《彭蠡湖春望》诗:“芦洲残照尽,云障积烟开。”宋 魏了翁《鹧鸪天·管待李眉州劝酒》词:“云障晚日供秋思,风递荷书作晚阴。”
- 14.
仙游寺释义:寺名。 在今 陕西省 周至县 南。隋 代称 仙游宫,为 隋文帝 避暑行宫。唐宣宗 时改建为寺。以 黑河 为界,分为南北两寺。南寺称 仙游寺,北寺称 中兴寺。两寺之间有 仙游潭,也叫 五龙潭,为 唐 代诗人聚游之所。唐 陈鸿《长恨歌传》:“元和 元年冬十二月,太原 白乐天 自校书郎尉于 盩厔。鸿 与 瑯琊 王质夫 家於是邑,暇日相携 仙游 寺,话及此事,相与感叹…… 乐天 因为《长恨歌》。”唐 白居易《送王十八归山寄题仙游寺》诗:“曾于 太白峰 前住,数到 仙游寺 里来。”
- 15.
仙游潭释义:潭名。 在今 陕西省 周至县 南 中兴寺 及 仙游寺 之间。又名 黑水潭、五龙潭。
- 16.
令辟释义:⒈贤明的帝王。 清 薛福成《庸盦笔记·桃花夫人示梦》:“是夫人既有功於社稷,而贞毅明达,葆全节於危难之中,实巾幗中所罕覯,宜其能生 昭王 为中兴之令辟也。”《清史稿·礼志三》:“﹝ 康熙 ﹞十七年,礼臣议言庙祀帝王,止及开创,应增守成令辟,并罢 宋 臣 潘美、张浚 祀,从之。於是增祀 商 中宗、高宗,周 成王、康王,汉文帝,宋仁宗,明孝宗。”⒉砖,砖块。令,通“瓴”;辟,通“甓”。
- 17.
任恤释义:⒈见“任恤”。⒉亦作“任卹”。谓诚信并给人以帮助同情。语出《周礼·地官·大司徒》:“二曰六行:孝、友、睦、婣、任、恤。”郑玄注:“任,信於友道。恤,振忧贫者。”又《闾胥》:“书其敬敏任恤者。”清曾国藩《彭母曾孺人墓志铭》:“自余远游以来,每归故里,气象一变,田宅易主,生计各蹙,任恤之风日薄。”章炳麟《印度中兴之望》:“予虽非神明如蓍蔡,固知精勤任卹者必兴,而惰废凉薄者必败。”
- 18.
何劳释义:⒈犹言何须烦劳,用不着。 《三国演义》第九六回:“赵云 慌忙下马伏地曰:‘败军之将,何劳丞相远接?’”清 李渔《奈何天·闹封》:“收拾残经别法王,袈裟脱去换霓裳。初来不为求超脱,临去何劳懺罪殃。”⒉承受烦劳。《敦煌变文集·长兴四年中兴殿应圣节讲经文》:“可憎猧子色茸茸,抬举何劳餧饲浓。”蒋礼鸿 通释:“何劳,同‘荷劳’,承荷烦劳的意思。”
- 19.
倚注释义:依赖器重。《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评曰”裴松之 注引 鱼豢 曰:“至於 植 者,﹝岂能兴难?﹞乃令 杨脩 以倚注遇害,丁仪 以希意族灭,哀夫!”唐 白居易《祭中书韦相公文》:“惟公忠贞大节,辅弼嘉謨,倚注深恩,哀荣盛礼,伏见册赠制中已详。”《续资治通鉴·宋理宗绍定五年》:“患难之际,倚注此类,欲冀中兴,难矣!”
- 20.
僞服释义:谓骗居尊位。 《后汉书·左周黄传论》:“中兴以后,復增敦朴、有道、贤能、直言、独行、高节、质直、清白、敦厚之属。荣路既广,觖望难裁,自是窃名伪服,浸以流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