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官书 官书的意思
guānshū

官书

简体官书
繁体官書
拼音guān shū
注音ㄍㄨㄢ ㄕㄨ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guān,(1) 在政府担任职务的人。【组词】:官吏。官僚。官邸。官腔。官署。官厅。官爵。(2) 属于国家的或公家的。【组词】:官办。官费。官方。官府。(3) 生物体上有特定机能的部分。【组词】:感官。器官。五官。官能。(4) 姓。

shū,(1) 成本的著作。【组词】:书籍。书刊。书稿。书香。书卷气(指在说话、作文、写字、画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读书人的风格)。书生气(指读书人脱离实际的习气)。(2) 信。【组词】:书信。书札。书简。书函。(3) 文件。【组词】:证书。说明书。(4) 写字或写的字。【组词】:书法。书写。书桌。书案。书画。(5) 写文章。【组词】:大书特书。罄竹难书。(6) 字体。【组词】:草书。隶书。楷书。(7) 古书名,《尚书》的简称(亦称“书经”)。(8) 某些曲艺形式的通称。【组词】:说书。听书。

基本含义

指官方文件或公文书籍。

官书的意思

官书 [guān shū]

1. 旧时由官方编修或刊行的书。

3. 〈书〉指文书;公文。

官书 引证解释

⒈ 官府的文书。

《周礼·天官·宰夫》:“六曰史,掌官书以赞治。”
宋 欧阳修 《泷冈阡表》:“汝父为吏,常夜烛治官书。”
宋 陆游 《纵笔》诗:“归从册府犹披卷,了却官书更赋诗。”
《冷庐杂识·小琅玕山馆诗》引 清 严比玉 《到家日作》诗:“只愁一纸官书促,容易归山又出山。”

⒉ 官府收藏、编撰或刊行的书籍。

唐 韩愈 《顺宗实录四》:“﹝ 阳城 ﹞好学,贫不能得书,乃求入 集贤 为书写吏。窃官书读之,昼夜不出。经六年,遂无所不通。”
明 刘基 《宋景濂学士文集序》:“会有詔纂修《元史》,东南名士,一时皆集,復命充总裁,官书成,入翰林为学士。”
清 梁章鉅 《归田琐记·附复廖钰夫尚书魏和斋山长书》:“且《通志》为合省官书,必应合通省官绅之力以成之。”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一篇:“然《三国》、《水滸》, 嘉靖 中有都察院刻本,世人视若官书,故得见收。”


国语词典

官书 [guān shū]

⒈ 公文。

宋·欧阳修〈泷冈阡表〉:「汝父为吏,常夜烛治官书。」

⒉ 政府的出版品的通称。

⒊ 政府收藏的书籍。


官书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舍释义:⒈古以三十里为一舍。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晋侯 围 原,命三日之粮。原 不降,命去之。退一舍而 原 降。”《左传·僖公二十八年》“退三舍辟之”晋 杜预 注:“一舍三十里。”宋 杨万里《阻风泊钟家村离英州已三日才行二十里》诗之二:“惭愧风师教款曲,为分一舍作三程。”⒉泛指较远的距离。元 关汉卿《望江亭》第三折:“则你那金牌虎符旁边列,见官人远离一舍。”⒊指日月星辰运行中所处的一个位置。《史记·天官书》:“五星皆从而聚于一舍,其下国可以礼致天下。”汉 王充《论衡·虚变》:“且言星徙三舍者何谓也,星三徙
    • 2.
      一阳来复释义:古人认为天地间有阴阳二气,每年至夏至日,阳气尽而阴气始生;至冬至日,则阴气尽而阳气开始复生,谓之“一阳来復”。见《易·复》孔颖达 疏。宋 王安石《回贺冬启》之二:“伏以四序密移,一阳来复,气验管灰之应,官书云物之占。”元 侯克中《春前一日》诗:“岁月催人不易禁,一阳来復又成临。”
    • 3.
      七命释义:⒈周代 官爵的第七级,赐国侯伯。《周礼·春官·大宗伯》:“以九仪之命,正邦国之位。壹命受职,再命受服,三命受位,四命受器,五命赐则,六命赐官,七命赐国。”郑玄 注:“王之卿六命,出封加一等者。郑司农 云:‘出就侯伯之国。’”贾公彦 疏:“此 后郑 先郑 所云,皆据典命而言。以其王之卿六命,出封加一等即七命,是侯伯之国者也。”⒉借指封疆大吏。《明史·蔡子英传》:“自惟身本韦布,智识浅陋,过蒙主将知荐,仕至七命,跃马食肉十有五年,愧无尺寸以报国士之遇。”⒊犹言七名。《史记·天官书》:“兔七命,曰小正、辰星、
    • 4.
      三变释义:⒈三种变化。指君子三变。《论语·子张》:“君子有三变:望之儼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⒉三种变化。指天运三变。《史记·天官书》:“夫天运三十岁一小变,百年中变,五百载大变,三大变一纪。”⒊三种变化。指 周公 三变:于 文王 时能子,于 成王 幼时能武,于 成王 壮时能臣。见《韩诗外传》卷七。⒋三种变化。指古诗三变。远古至 汉 魏 为一变,晋 宋 至 唐 初为一变,盛 唐 以后又一变。见 宋 王应麟《小学绀珠·艺文·诗三变》。⒌三种变化。《新唐书·文艺传序》:“唐 有天下三百年,文章无虑三变。”指
    • 5.
      三官释义:⒈古代三种官的合称。 指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礼记·王制》:“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斋戒受质,百官各以其成,质於三官。”《左传·昭公四年》:“使三官书之,吾子为司徒,实书名;夫子为司马,与工正,书服;孟孙 为司空,以书勋。”《孔子家语·正论》:“于奚 辞,请曲悬之乐,繁缨以朝,许之,书在三官。”王肃 注:“司徒书名,司马书服,司空书勋也。”⒉古代三种官的合称。军队中执掌鼓、金、旗以发布军令的三种官。《管子·兵法》:“三官:一曰鼓,鼓所以任也,所以起也,所以进也。二曰金、金所以坐也,所以退也,所以免也,
    • 6.
      上元释义:⒈节日名。俗以农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也叫元宵节。《旧唐书·中宗纪》:“﹝ 景龙 四年﹞丙寅上元夜,帝与皇后微行观灯。”《水浒传》第六六回:“次日,正是正月十五日,上元佳节,好生晴明,黄昏月上,六街三市,各处坊隅巷陌,点放花灯,大街小巷,都有社火。”清 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登高》:“岁上元夜,寺僧燃灯遶塔奏乐,金光明空,乐作天上矣。”⒉古代历法名称之一。《史记·天官书》:“其纪上元。”司马贞 索隐:“上元是古历之名。”《新五代史·司天考》:“布算积分,上求数千万岁之前,必得甲子朔旦夜半冬至,而日、月、五
    • 7.
      上岁释义:⒈丰年。 《史记·天官书》:“风从南方来,大旱……北方,为中岁;东北,为上岁。”裴骃 集解引 韦昭 曰:“岁大穰。”清 钱谦益《己卯元日次除夕韵》:“蚤约邻翁占上岁,共看幡信到墙东。”⒉成年。唐 李翱《断僧通状》:“上岁童子,二十受戒。君王不朝,父母不拜。”
    • 8.
      下国释义:⒈天下;下界。《诗·鲁颂·閟宫》:“奄有下国,俾民稼穡。”《史记·天官书》:“五星皆从而聚于一舍,其下国可以礼致天下。”⒉诸侯国。《书·泰誓中》:“惟天惠民,惟辟奉天,有 夏桀 弗克若天,流毒下国。”《逸周书·祭公》:“烈祖 武王 度下国作陈周,维皇皇上帝度其心,寘之明德。”孔晁 注:“下国,谓诸侯也。”《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初 恭王 始都下国,好治宫室。”李善 注:“以天子为上国,故诸侯为下国。”唐 齐己《村居寄怀》诗:“诸侯行教化,下国自耕桑。”⒊小国。对中原大国而言。汉 袮衡《鹦鹉赋》
    • 9.
      中变释义:⒈中等的变化。《史记·天官书》:“夫天运,三十岁一小变,百年中变,五百载大变。”⒉中途变化。宋 苏辙《历代论·李固》:“固 復以 清河 为请,与 胡广 赵戒 同谋,广 戒 惧而中变。”《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好事定然中变,连累小子必然受辱!”沙汀《淘金记》十六:“要不是 龙哥 依照历来的习惯,大声武气地出来阻止,事情也许会中变的。”
    • 10.
      中宫释义:⒈指北极星所在的区域。古代划分星空的区域称为宫。《史记·天官书》:“中宫天极星,其一明者,太一常居也。”司马贞 索隐引《文耀鉤》:“中宫大帝,其精北极星。”《后汉书·杨震传》:“去年十二月四日,京师地动……其日戊辰,三者皆土,位在中宫,此中臣近官盛於持权用事之象也。”《续古文苑·李播<天文大象赋>》:“既以歷於中宫,乃回眸而自东。”苗为 注:“中宫,紫微垣也。”⒉皇后居住之处。因以借指皇后。《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赵皇后》:“常紿我言从中宫来,即从中宫来,许美人 儿何从生中?”颜师古 注:“中宫,皇后所居。
    • 11.
      为身释义:治身,修身。《管子·中匡》:“公曰:‘请问为身?’对曰:‘道血气以求长年长心长德,此为身也。’”《孔子家语·贤君》:“颜渊 将西游於 宋,问於 孔子 曰:‘何以为身?’子 曰:‘恭、敬、忠、信而已矣。’”宋 曾巩《答孙都官书》:“凡 巩 之学,盖将以学乎为身,以至於可以为人也。”
    • 12.
      五家释义:⒈五户。古代以为户籍编制的基层单位。周 代以五家为一比,春秋 时 齐国 管仲 以五家为一轨。《周礼·地官·大司徒》:“令五家为比,使之相保。”《管子·小匡》:“制五家为轨,轨有长,六轨为邑。”⒉指 黄帝、高阳、高辛、唐尧、虞舜 五帝。《史记·天官书论》:“自初生民以来,世主曷尝不历日月星辰?及至五家、三代,绍而明之。”张守节 正义:“五家,黄帝、高阳、高辛、唐 虞、尧 舜 也。”⒊指 黄帝、颛顼、夏、殷、周 五代的历法。《史记·太史公自序》:“五家之文怫异,维 太初 之元论。”张守节 正义:“五家谓 黄
    • 13.
      五括释义:星名。《韩非子·饰邪》:“此非丰隆、五行、太一、王相、摄提、六神、五括、天河、殷抢、岁星数年在西也。”梁启雄 解:“尹 曰:五括,即五车。《天官书》:‘楼库有五车。’”参见“五车”。
    • 14.
      五百年前释义:语本《史记·天官书》:“夫天运……五百载大变。”后因用以表示前世。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一:“﹝ 张生 ﹞与那五百年前疾憎的冤家,正打箇照面儿。”元 郑廷玉《忍字记》楔子:“可不道一般树上无有两般花,五百年前是一家。”
    • 15.
      产气释义:促使万物生长之气,阳气。《史记·天官书》:“岁始或冬至日,产气始萌。”唐 徐彦伯《南郊赋》:“还摄提以产气,配神明而作主。”
    • 16.
      亲彊释义:亲睦强固。 《史记·天官书》:“辅星明近,辅臣亲彊;斥小,疏弱。”
    • 17.
      伊郁释义:⒈忧愤郁结。《文选·何晏<景福殿赋>》:“感乎溽暑之伊鬱,而虑性命之所平。”李善 注:“伊鬱,烦热貌。”吕向 注:“溽暑伊鬱,气不通也……伊鬱,不通而忧乎。”唐 马总《意林·正论》:“见信之臣,囊括守禄;疏远之臣,言以贱废。是以王纲纵弛于上,智士伊鬱于下。”宋 苏轼《答程全父推官书》之二:“僕焚毁笔砚已五年,尚寄味此学,随行有《陶渊明集》,陶写伊鬱,正赖此耳。”《明史·王德完传》:“道路喧传,谓中宫役使仅数人,伊鬱致疾,阽危弗自保。”⒉聚而不散貌。金 党怀英《雪中》诗之三:“湿薪烧枯棘,距刺相拏撑。浓烟久
    • 18.
      六天释义:⒈汉代纬书,附会五帝传说和《史记·天官书》太微宫内有五星曰五帝座之文,谓天帝有六,即天皇大帝与五方之帝,是谓“六天”。⒉谓人死后所居之六天宫。⒊道教谓上天分为六。⒋佛经有欲界六天:四天王天、忉利天、须焰摩天(又称夜摩天)、兜率陀天、乐变化天、他化自在天。见《楞严经》卷八。
    • 19.
      十二辰释义: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支。 (1)古代用以记年、月、日、时。《周礼·春官·冯相氏》:“掌十有二岁、十有二月、十有二辰、十日、二十有八星之位,辨其叙事,以会天位。”贾公彦 疏:“十有二辰者,谓子、丑、寅、卯之等。”《国语·楚语下》:“是以先王之祀也,以一纯、二精、三牲、四时、五色、六律、七事、八种、九祭、十日、十二辰以致之。”韦昭 注:“十二辰,子至亥。”(2)用于记星次。《史记·天官书》“斗秉兼之,所从来久矣”唐 张守节 正义:“言北斗所建秉十二辰,兼十二州,二十八宿,自古所
    • 20.
      单阏释义:岁阴名。 卯年的别称。《尔雅·释天》:“﹝太岁﹞在卯曰单閼。”《史记·天官书》:“单閼岁,岁阴在卯、星居子。”司马贞 索隐引 李巡 曰:“阳气推万物而起,故曰单閼。”汉 贾谊《鵩鸟赋》:“单閼之岁兮,四月孟夏,庚子日斜兮,鹏集予舍。”清 恽敬《祭张皋文文》:“单閼之举,子罢予解,北上折翼,嗷於中野。”

官书(guansh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官书是什么意思 官书读音 怎么读 官书,拼音是guān shū,官书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官书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