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告 [wú gào]
1. 有疾苦而无处诉说。
例受欺压无告的社会。
英[ extremely wretched; have nowhere to turn for help; ]
2. 有疾苦而无处诉说的人。
例疾苦无告。
英[ extremely wretched sufferer; ]
无告 引证解释
⒈ 孤苦无处投诉。亦指无处投诉的人。
引《书·大禹谟》:“不虐无告,不废困穷。”
孔颖达 疏:“不苛虐鰥寡孤独无所告者,必哀矜之。”
《孔子家语·弟子行》:“不侮不佚,不傲无告。”
宋 王禹偁 《端拱箴》:“约人署吏,侵渔则少,是谓能官,惠于无告。”
鲁迅 《且介亭杂文·论俗人应避雅人》:“朱子 是大贤,而做官的时候,不能不给无告的官妓吃板子。”
指有苦无处诉的人。 《庄子·天道》:“吾不敖无告,不废穷民,苦死者,嘉孺子而哀妇人。”
国语词典
无告 [wú gào]
⒈ 穷困痛苦无处投诉。
引《孟子·梁惠王下》:「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
《三国演义·第一一回》:「今管亥暴乱,北海被围,孤穷无告,危在旦夕。」
无告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司释义:⒈指三公。 《后汉书·顺帝纪》:“今刺史、二千石之选,归任三司。”李贤 注:“三司,三公也,即太尉、司空、司徒也。”晋 陶潜《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渊明 从父太常 夔 尝问 耽:‘君若在,当已作公不?’答云:‘此本三司人。’”唐 张说《和丽妃神道碑铭》:“故坐而论教,则位比三司;动而具赡,则仪型六列者矣。”参见“三公”。⒉唐 以御史大夫、中书、门下为三司,主理刑狱。《新唐书·百官志三》:“凡冤而无告者,三司詰之。三司,谓御史大夫、中书、门下也。”⒊唐 宋 以盐铁、度支、户部为三司,主理财赋。《
- 2.
告劾释义:⒈揭发罪状;弹劾过失。 《史记·酷吏列传》:“吏因责如章告劾,不服,以笞掠定之。”《汉书·淮南厉王刘长传》:“擅罪人,无告劾繫治城旦以上十四人。”⒉指被人告发弹劾。《汉书·昭帝纪》:“发三辅及郡国恶少年吏有告劾亡者,屯 辽东。”颜师古 注引 如淳 曰:“告者,为人所告也;劾者,为人所劾也。”
- 3.
嗷嗷无告释义:无告:指无处可以告贷和求救。形容身陷饥饿和困境中无处可以求援。出处:宋·陈亮《中兴论》:“赤子嗷嗷无告,不可以不拯。”
- 4.
四穷释义:指鳏、寡、孤、独四种人。语出《孟子·梁惠王下》:“老而无妻曰鰥,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清 刘大櫆《汪府君墓志铭》:“一家饶裕,而族有四穷,耻也。”
- 5.
忧世释义:为时世或世事而忧虑。《孔丛子·记义》:“孔子 读《诗》,及《小雅》喟然嘆曰:‘吾……於《节南山》,见忠臣之忧世也。’”唐 杜甫《西阁曝日》诗:“胡为将暮年,忧世心力弱。”明 李贽《与周友山书》:“不肖株守 黄麻 一十二年矣,近日方得一览 黄鹤 之胜,尚未眺 晴川、游 九峯 也,即蒙忧世者有左道惑众之逐。”郭沫若《蒲剑集·屈原考》:“他的死因并不像一般轻薄者的怀才不遇,而是忧世愤俗,不忍看到祖国沦亡,人民流离无告。”
- 6.
惸独鳏寡释义:泛指孤苦无依的人。宋 张载《西铭》:“凡天下疲癃残疾,惸独鰥寡,皆吾兄弟之颠连而无告者也。”明 邱濬《大学衍义补·固邦本·愍民之穷》:“唐太宗 贞观 元年,赐民八十以上物,惸独鰥寡疾病不能自存者,米三斛。”亦省作“惸寡”、“惸鰥”。唐 陈子昂《汉州雒县令张君吏人颂德碑》:“遭暴昏椓惸寡纷,民户流散日月曛。”唐 柳宗元《酬韶州裴曹长使君》诗:“在亡均寂寞,零落间惸鰥。”宋 苏轼《洞庭春色赋》:“追 范蠡 於渺茫,吊 夫差 之惸鰥。”宋 陆游《秋兴》诗之二:“忽忽过白日,胡能慰惸鰥。”
- 7.
无告释义:⒈有痛苦而无处诉说:穷苦无告的老人。 ⒉有痛苦而无处诉说的人:哀怜无告。
- 8.
自全释义:保全自己。《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序》:“《尚书》有 唐 虞 之侯伯,歷 三代 千有餘载,自全以蕃卫天子,岂非篤於仁义,奉上法哉?”汉 陈琳《饮马长城窟行》:“明知边地苦,贱妾何能久自全。”《旧唐书·李密传》:“若前不据 关,退无所守,大众一散,何以自全?”宋 苏轼《代张方平谏用兵书》:“若军事一兴,横歛随作,民穷而无告,其势不为大盗,无以自全。”
- 9.
贫下释义:⒈贫贱穷困。《旧唐书·李吉甫传》:“钱米所徵,素有定额,宽緇徒有餘之力,配贫下无告之民,必不可许。”宋 苏轼《论役法差雇利害起请画一状》:“其贫下县分,第一第二等人户,例皆稀少,至第三等,则户数猥多。”⒉指贫困的小民。北魏 高允《谏东宫上书》:“所在田园,分给贫下。”《旧唐书·李绛传》:“伏望天慈,并赐本道,代贫下今年租税,则万姓欣戴,四海歌咏矣。”宋 王谠《唐语林·政事下》:“若 郑光 庄吏,积年为蠹,得宽重典,则是朝廷之法独行於贫下,臣未敢奉詔。”
- 10.
辜人释义:⒈罪人。 《尸子》卷上:“尧 养无告,禹 爱辜人,汤 武 及禽兽。”⒉受车裂之刑者。《庄子·则阳》:“至 齐,见辜人焉,推而强之,解朝服而幕之。”郭庆藩 集释引 俞樾 曰:“辜,谓辜磔也……古之辜磔人者,必张其尸於市。”参见“辜磔”。
- 11.
道府释义:清 时道一级地方政府,或该级政府的行政长官。《清史稿·世祖纪一》:“兵兴以来,地荒民逃,流离无告。其令所在有司广加招徠,给以荒田,永为口业,六年之后,方议徵租。各州县以招民劝耕之多寡、道府以责成催督之勤惰为殿最。岁终,抚按考核以闻。”易宗夔《新世说·假谲》:“未几 杨 巡抚 广东,即保荐 王 同往,以道府用,洊升两司。”何刚德《春明梦录》卷下:“御史辗转一二十年,亦不过得道府而去。”
- 12.
隐课释义:隐瞒赋税。《新唐书·杨炎传》:“天寳 中,王鉷 为户口使,方务聚歛,以其籍存而丁不在,是隐课不出,乃按旧籍,除当免者,积三十年,责其租、庸,人苦无告。”
- 13.
颠连释义:⒈困苦:颠连无告。 ⒉形容连绵不断:群山颠连起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