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岁贡 岁贡的意思
suìgòng

岁贡

简体岁贡
繁体歲貢
拼音suì gòng
注音ㄙㄨㄟˋ ㄍㄨㄥ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suì,(1) 年。【组词】:岁首。岁暮。岁夕(即“除夕”)。岁除(年终)。岁阑(一年将尽的时候)。(2) 一年的收成,年景。【例句】:岁凶(年成歉收)。歉岁(收成不好的年份)。(3) 年龄。【组词】:年岁。周岁。(4) 星名。【例句】:岁星(即“木星”。)(5) 指时间,光阴。【例句】:岁月(泛指时间)。

gòng,(1) 献东西给上级,古代臣下或属国把物品进献给帝王。【组词】:进贡。纳贡。贡献。贡品。贡赋。(2) 封建时代给朝廷荐举人才。【例句】:贡生(指经科举考试升入京师国子监读书的人)。贡举。(3) 姓。

基本含义

指按年岁定期进贡的贡品。

岁贡的意思

岁贡 [suì gòng]

1. 古代诸侯或属国每年向朝廷进献礼品。古代诸侯郡国定期向朝廷推荐人才的制度。科举时代贡入国子监的生员的一种。

岁贡 引证解释

⒈ 古代诸侯或属国每年向朝廷进献礼品。

《国语·周语上》:“日祭、月祀、时享、岁贡、终王,先王之训也。”
唐 韩愈 《唐正议大夫尚书左丞孔公墓志铭》:“明州 岁贡海虫、淡菜、蛤蚶可食之属,自海抵京师。”
《宋史·食货志下一》:“全州 岁贡班竹帘, 简州 岁贡绵紬。”

⒉ 古代诸侯郡国定期向朝廷推荐人才的制度。

《汉书·食货志上》:“诸候岁贡少学之异者於天子,学于大学,命曰造士。”
《后汉书·蔡邕传》:“臣闻古者取士,必使诸侯岁贡。”
李贤 注引《尚书大传》:“古者诸侯之於天子,三年一贡士。”
唐 张继 《送顾况泗上觐叔父》诗:“吴 乡岁贡足佳宾,后进之中见此人。”

⒊ 科举时代贡入国子监的生员的一种。 明 清 两代,每年或两三年从府、州、县学中选送廪生升入国子监肄业,故称。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褚生》:“后 吕 以岁贡,廷试入都。”


国语词典

岁贡 [suì gòng]

⒈ 古代诸侯或属国每年向朝廷遣使进贡的财物。

《国语·周语上》:「日祭、月祀、时享岁贡、终王,先王之训也。」
《三国演义·第六八回》:「孙权从其言,令步骘往曹营求和,许年纳岁贡。」

⒉ 古代诸侯、郡国每年选拔优秀学生推荐到京师。

《汉书·卷二四·食货志上》:「诸侯岁贡少学之异者于天子,学于大学,命曰造士。」

⒊ 科举时代,府、州、县每年按照定额,选拔资格较老的廪生,贡于京师,入国子监讲习学业,称为「岁贡」。

《聊斋志异·卷八·褚生》:「后吕以岁贡,廷试入都。」


岁贡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优贡释义:清 制,每三年各省学政於府、州、县在学生员中选拔文行俱优者,与督抚会考核定数名,贡入京师国子监,称为优贡生。经朝考合格后可任职。与岁贡、恩贡、拔贡、副贡合称“五贡”。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七:“嘉善 谢金圃 侍郎 墉,乾隆 十六年以优贡应南巡召试列第一,赐举人,授内阁中书。”《清史稿·选举志一》:“贡生凡六,曰:岁贡、恩贡、拔贡、优贡、副贡、例贡。”
    • 2.
      养士释义:⒈谓设置上士、中士、下士之官。《礼记·王制》:“是故公家不畜刑人,大夫弗养士。”⒉培养人才。《汉书·贾山传》:“地之美者善养禾,君之美者善养士。”唐 陆贽《冬至大礼大赦制》:“将务选士之道,必精养士之方。”明 王琼《双溪杂记》:“洪武 初,天下学校养士,岁贡一人。”⒊谓收罗、供养贤才。汉 赵晔《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幸蒙诸大夫之策,得返国修政,富民养士。”五代 刘洞《石城怀古》诗:“千里 长江 皆渡马,十年养士得何人。”清 吴伟业《汴梁》诗:“此地 信陵 曾养士,只今谁解救王孙。”郭沫若《中国史稿
    • 3.
      出学释义:⒈犹卒业。《礼记·王制》:“凡入学以齿。将出学,小胥、大胥、小乐正,简不帅教者,以告于大乐正,大乐正以告于王。”郑玄 注:“出学,谓九年大成学止也。”⒉谓离开学校,或停学,退学。明 何良俊《四友斋丛说·正俗二》:“某以壬辰年应岁贡出学,至壬子年謁选到京,中间歷二十年,未尝一日乘轿。”《天雨花》第二五回:“十三岁上来出学,便在闺房理绣针。”《清史稿·选举志二》:“二十分以下为最下等,应出学。”
    • 4.
      包茅释义:古代祭祀时用以滤酒的菁茅。因以裹束菁茅置匣中,故称。《书·禹贡》:“包匭菁茅。”《左传·僖公四年》:“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供,无以缩酒。”杜预 注:“包,裹束也;茅,菁茅也;束茅而灌之酒,为缩酒。”唐 杜甫《承闻河北诸道节度入朝欢喜口号绝句》之八:“包茅重入归关内,王祭还供尽海头。”《续资治通鉴·元世祖至元十三年》:“丙午,敕 常州 府岁贡包茅。”
    • 5.
      发荐释义:发迹;被荐举。宋 郭彖《睽车志》卷一:“明年省试,平江 岁贡者尽下,唯 黄由 以国学解中选…… 由 字 子由,平江 人,而用国学发荐,南归之验也。”
    • 6.
      吟讽释义:⒈作诗。 亦谓作诗讽刺。《宋书·袁粲传》:“好饮酒,善吟讽,独酌园庭,以此自适。”唐 韩偓《<香奁集>序》:“大道入关,緗帙都坠,迁徙不常厥居,求生草莽之中,岂復以吟讽为意?”宋 刘克庄《和南塘食荔叹》:“在昔 唐 家充岁贡,吟讽何止 杜陵翁。”⒉谓有节奏地诵读诗文。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辨骚》:“吟讽者衔其山川,童蒙者拾其香草。”《南史·王筠传》:“爱《左氏春秋》,吟讽常为口实,广略去取,凡三过五抄。”元 刘壎《隐居通议·诗歌二》:“此皆流丽有情致,可吟讽也。”清 陈裴之《香畹楼忆语》:“姬独举《雪
    • 7.
      土贡释义:古代臣民或藩属向君主进献的土产。语出《书·禹贡》:“禹 别九州,随山浚川,任土作贡。”《汉书·匈奴传下》:“物土贡,制外内。”颜师古 注:“物土贡者,各因其土所生之物而贡之也。”宋 曾巩《福州拟贡荔枝状》:“臣窃以《禹贡》扬州‘厥包橘柚锡贡’,则百果之实列於土贡,所从来已久。”宋 赵昇《朝野类要·土贡》:“土贡,诸州岁贡土产之物也。即 夏禹‘任土作贡’之义。”清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田制三》:“嘉靖 末行一条鞭法,通府州县十岁中夏税、秋粮存留起运之额,均徭、里甲、土贡、顾募、加银之例,一条总徵之。”
    • 8.
      奚墨释义:指 唐 末造墨名家 奚鼐、奚超 父子所创制的一种优质墨。金 元好问《学东坡移居》诗之三:“谿石含餘润,奚墨凝幽香。”明 陶宗仪《辍耕录·墨》:“唐 高丽 岁贡松烟墨。用多年老松烟和麋鹿胶造成。至 唐 末,墨工 奚超,与其子 廷珪 自 易水 渡 江,迁居 歙州,南唐 赐姓 李氏,廷珪 父子之墨始集大成。然亦尚用松烟。廷珪 初名 廷邽,故世有 奚廷珪 墨。”参阅 元 陆友《墨史》卷上、明 麻三衡《墨志》。
    • 9.
      宣索释义:⒈皇帝下旨,向有司索取钱财用物。 唐 李德裕《奏缭绫状》:“臣昨缘宣索,已具军资岁计及近年物力闻奏,伏料圣慈,必垂省览。又奉詔旨,令织定罗纱袍段及可幅盘絛繚綾等一千匹。伏读詔书,倍增惶灼。”《新唐书·李石传》:“赐京畿一岁租;停方镇正、至、端午三岁献,以其直代百姓配緡;天下非药物茗果,它贡悉禁;又罢宣索营造。”《元典章·圣政一·恤站赤》:“各处岁贡方物,有司自有额例,其餘非奉宣索不得擅进。”⒉犹索取。清 吴伟业《画兰曲》:“主人邀我图山色,宣索传来画兰笔。轻移牙尺见匀牋,侧偃银毫怜吮墨。”靳荣藩 辑注谓“
    • 10.
      岁进士释义:“岁进士”不是殿试进士,是对于“岁贡”的一种雅化的别称。
    • 11.
      岁贡生释义:即岁贡。
    • 12.
      岁贡释义:⒈古代诸侯或属国每年向朝廷进献礼品。 《国语·周语上》:“日祭、月祀、时享、岁贡、终王,先王之训也。”唐 韩愈《唐正议大夫尚书左丞孔公墓志铭》:“明州 岁贡海虫、淡菜、蛤蚶可食之属,自海抵京师。”《宋史·食货志下一》:“全州 岁贡班竹帘,简州 岁贡绵紬。”⒉古代诸侯郡国定期向朝廷推荐人才的制度。《汉书·食货志上》:“诸候岁贡少学之异者於天子,学于大学,命曰造士。”《后汉书·蔡邕传》:“臣闻古者取士,必使诸侯岁贡。”李贤 注引《尚书大传》:“古者诸侯之於天子,三年一贡士。”唐 张继《送顾况泗上觐叔父》诗:“
    • 13.
      徕远释义:⒈招抚边远地区臣民。《汉书·武帝纪》:“盖 孔子 对 定公 以徠远,哀公 以论臣,景公 以节用,非期不同,所急异务也。”颜师古 注引 臣瓒 曰:“《论语》及《韩子》皆言 叶公 问政於 孔子,孔子 答以悦近徠远。”按,语出《论语·子路》“近者説,远者来”。⒉清 代理藩院设有徕远司,掌管边远地区事宜。清 梁章鉅《称谓录·理藩院司官》:“《皇朝通考》:理藩院掌藩部封授、朝覲、贡献、黜陟、徵发之政,控驭抚绥,以固邦翰焉,其属有六清吏司:曰典属……曰徠远。”《清史稿·职官志二》:“徠远掌 回部 扎萨克、伯克岁贡年班
    • 14.
      恩贡释义:明 清 科举制度规定,每年由府、州、县选送廪生入京都国子监肄业,称为岁贡。凡遇皇帝登极或其他庆典而颁布恩诏之年,除岁贡外再加选一次,称为“恩贡”。《明史·选举志一》:“入国学者,通谓之监生。举人曰举监,生员曰贡监,品官子弟曰廕监,捐资曰例监。同一贡监也,有岁贡,有选贡,有恩贡,有纳贡……恩贡者,国家有庆典或登极詔书,以当贡者充之。”《清会典·礼部·学校》:“凡生员食餼久者,各以其岁之额而贡于太学,曰岁贡。有恩詔则加贡焉,曰恩贡。”
    • 15.
      报施释义:⒈亦作“报嗣”。语出《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报者倦矣,施者未厌。”杜预 注:“施,功劳也,有劳则望报过甚。”后以“报施”谓报答;赐予。《史记·伯夷列传》:“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后汉书·西南夷传·莋都》:“蛮夷贫薄,无所报嗣。愿主长寿,子孙昌炽。”唐 柳宗元《睢阳庙碑》:“恩加而感,则报施之常道。”《明史·贵州土司传·贵阳》:“自是每岁贡献不絶,报施之隆,亦非他土司所敢望也。”⒉犹报应。宋 秦观《李固论》:“视国之理乱,则知君臣之贤不肖。以二 汉 论之,报施之道其不殊也如此,然则为君臣者可不戒哉!
    • 16.
      松烟墨释义:墨的一种。用松烟和胶捣捶制成。明 陶宗仪《辍耕录·墨》:“唐 高丽 岁贡松烟墨,用多年老松烟和麋鹿胶造成。”明 屠隆《考槃馀事·朱万初墨》:“余尝谓松烟墨深重而不姿媚,油烟墨姿媚而不深重。若以松脂为炬取烟,二者兼之矣。”亦省作“松墨”。唐 白居易《送萧炼师步虚诗十首卷后以二绝继之》:“花纸瑶缄松墨后,把将天上其谁开。”宋 沉括《梦溪笔谈·杂志一》:“鄜 延 境内有石油……余疑其烟可用,试扫其煤以为墨,黑光如漆,松墨不及也。”
    • 17.
      柳泉释义:⒈清 蒲松龄 的号。《淄川县志·蒲松龄小传》:“淄川 蒲松龄,字 留仙,号 柳泉。辛卯岁贡。以文章风节著一时。”清 冯镇峦《读<聊斋>杂说》:“柳泉《志异》一书,风行天下,万口传诵。”⒉地名。在 山东省 淄博市 淄川区 蒲家庄 东山谷中。泉流谷底,谷内绿柳成荫,故名。为 蒲松龄 故居,因而闻名于世。
    • 18.
      荣身释义:使其身荣显。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论说》:“凡説之枢要,必使时利而义贞;进有契於成务,退无阻於荣身。”唐 徐九皋《咏史》:“亡国 秦 韩 代,荣身 刘 项 年。”明 张居正《请申旧章饬学政以振兴人才疏》:“﹝岁贡生员﹞如年已衰,不必发监,遥授一职,回籍荣身。”
    • 19.
      调膳释义:⒈亦作“调饍”。 司厨,烹调。汉 徐干《中论·覈辩》:“人心之於是非也,如口於味也。口者,非以己之调膳则独美,而与人调之则不美也。”明 汤显祖《邯郸记·生寤》:“万岁爷甚是悬掛,以前虽遣中使时常问安,还不放心,以此特差本监,领这御医视药调膳。”⒉指操持家务。喻赋闲家居。唐 罗隐《<谗书>重序》:“隐 次《谗书》之明年,以所试不如人,有司用公道落去。其夏,调饍於 江 东,不随岁贡。”宋 王安石《知制诰沉遘知杭州制》:“比抗章而请郡,期调膳以奉亲。”
    • 20.
      运使释义:古代官名。水陆运使、转运使、盐运使等的简称。唐 韩愈《殿中侍御史李君墓志铭》:“自初为 伊闕 尉,佐 河南 水陆运使,换两使,经七年不去。”宋 王闢之《渑水燕谈录·事志》:“庆歷 中,蔡君謨 为 福建 运使,始造小团以充岁贡。”《二刻拍案惊奇》卷七:“乾道 初年,祝次騫 任 嘉州 太守,就除 利州路 运使。”《清会典事例·户部·盐法》:“﹝ 乾隆 五十八年﹞奉旨:杭州 织造改为盐政,兼管织造事务;其盐道本无分巡地方之责,著改为运使。”

岁贡(suigo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岁贡是什么意思 岁贡读音 怎么读 岁贡,拼音是suì gòng,岁贡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岁贡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