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拥兵 拥兵的意思
yōngbīng

拥兵

简体拥兵
繁体擁兵
拼音yōng bīng
注音ㄩㄥ ㄅㄧㄥ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yōng,(1) 抱。【组词】:拥抱。(2) 围着。【组词】:前呼后拥。(3) 推举,爱护。【组词】:拥戴。拥护。(4) 聚到一块。【组词】:拥挤。簇拥。(5) 具有。【组词】:拥有。(6) 遮蔽。【例句】:拥蔽(亦作“壅蔽”)。拥塞(sè)。

bīng,(1) 武器。【组词】:兵器。兵刃。兵不血刃(兵器上面没有沾血,指不经过战斗而取得胜利)。(2) 战士,军队。【组词】:兵士。兵卒。兵丁。兵戎相见(指武装冲突)。(3) 与军事或战争有关事物的统称。【组词】:兵法。兵家。兵机。兵衅(战争的争端)。兵书。兵谏(进谏时以武力要挟,迫使必从)。兵荒马乱。兵贵神速。

基本含义

指拥有强大的军队,形容实力雄厚或势力强大。

拥兵的意思

拥兵 [yōng bīng]

1. 掌握、聚集军队。

拥兵 引证解释

⒈ 掌握、聚集军队。

《汉书·张耳陈馀传》:“始吾与公为刎颈交,今王与 耳 旦暮死,而公拥兵数万,不肯相救,胡不赴 秦 俱死?”
唐 韩愈 《顺宗实录四》:“自勤 拥兵继掠,循 淮 而东。”
清 顾炎武 《淮东》诗:“侯时拥兵居,千里暂安堵。”
秦牧 《社稷坛抒情》:“就是号称强盛统一的时代,还不是有许多拥兵的藩镇,许多专权的贵戚,许多地方的豪霸,在他们的领地里当着小皇帝。”


国语词典

拥兵 [yōng bīng]

⒈ 群聚兵士、军队。

《汉书·卷三二·张耳陈余传》:「始吾与公刎颈交,今王与耳旦暮死,而公拥兵数万,不肯相救,胡不赴秦俱死?」
《后汉书·卷二一·李忠传》:「南方海滨江淮,多拥兵据土。」


拥兵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巴氐释义:氐 人的一支。东汉 末,自 巴西(治今 四川 阆中县)、宕渠(治今 四川 渠县 东北)郡北徙于 汉中 杨车板,号为 杨车巴。魏武帝 时,首领 李虎 率族众500余户附 魏,受封将军,并将族众尽迁 略阳 北(今 甘肃 秦安县 东南),遂号为 巴氐。西晋 元康(公元291-299年)年间,关西 连年饥馑,族人又大量流入 四川。首领 李特 乘机拥兵割据,于 西晋 太安 二年(公元303年)建立 成汉 政权,为十六国之一。后渐与当地汉族融合。
    • 2.
      拥据释义:拥兵割据。
    • 3.
      潘镇割据释义:通常指的是唐朝安史之乱以后,外地将领拥兵自重,在军事、财政、人事方面不受中央政府控制的局面,一直持续百多年直至唐朝灭亡。 其发生是由于唐朝在安史之乱后添了许多节度使,而节度使管辖的地区称为“藩镇”,唐朝中央政府本以为,可以通过藩镇来平定一些叛乱,不料藩镇就是导致唐朝混乱乃至灭亡的总根源。
    • 4.
      狡狠释义:亦作“狡很”。 狡诈狠毒。元 关汉卿《五侯宴》第一折:“他可便心狡狠,倒换过文书。”一本作“狡倖”。《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九:“吴江 一个知县,治行贪秽,心术狡狠。”《明史·奸臣传·周延儒》:“掌锦衣者 骆养性,延儒 所荐也,养性 狡狠背 延儒,与中官结,刺 延儒 阴事。”《续资治通鉴·宋太宗雍熙元年》:“戎人狡很,臣但覊縻而已,非能制也。”黄兴《广州三月二十九革命之前因后果》附录《温生才击孚琦》:“时 广州 清 水师提督 李準,拥兵狡狠,党人在 广州 起事者,多为所败。”
    • 5.
      第馆释义:犹第宅。《后汉书·宦者传序》:“府署第馆,棊列於都鄙,子弟支附,过半於州国。”《新唐书·独孤及传》:“师兴不息十年矣,人之生产,空於杼轴,拥兵者第馆亙街陌,奴婢厌酒肉,而贫人羸饿就役,剥肤及髓。”
    • 6.
      自重释义:⒈注意自己的言行:自爱自重。请自重些!⒉抬高自己的身份、地位:拥兵自重。⒊机器、运输工具或建筑物承重构件等的本身的重量。
    • 7.
      谋主释义:出谋划策的主要人物。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析公 奔 晋,晋 人寘诸戎车之殿,以为谋主。”《后汉书·苏竟传》:“延岑 护军 邓仲况 拥兵据 南阳 阴县 为寇,而 刘歆 兄子 龚,为其谋主。”宋 洪迈《容斋三笔·记张元事》:“张 吴 既至 夏国,夏 人倚为谋主,以抗朝廷。”鲁迅《坟·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他捉住了谋害她的谋主,调集了告密的案卷,要为她报仇。”
    • 8.
      进围释义:进兵围攻。《后汉书·董卓传》:“其冬,徵 温 还京师,韩遂 乃杀 边章 及 伯玉、文侯,拥兵十餘万,进围 陇西。”唐 韩愈《许国公神道碑铭》:“师道 之诛,公以兵东下,进围 考城,克之。”清 魏源《圣武记》卷一:“十七年二月,莽依图 军至,乃进围 平乐。”
    • 9.
      阻乱释义:谓武人拥兵或恃险作乱。
    • 10.
      阻甲释义:犹拥兵。南朝 齐 王琰《冥祥记·宋韩徽》:“昇明 元年,荆州 刺史 沉攸之 举兵东下,湘 府长史 庾佩玉 阻甲自守,未知所赴。”

拥兵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巴氐释义:氐 人的一支。东汉 末,自 巴西(治今 四川 阆中县)、宕渠(治今 四川 渠县 东北)郡北徙于 汉中 杨车板,号为 杨车巴。魏武帝 时,首领 李虎 率族众500余户附 魏,受封将军,并将族众尽迁 略阳 北(今 甘肃 秦安县 东南),遂号为 巴氐。西晋 元康(公元291-299年)年间,关西 连年饥馑,族人又大量流入 四川。首领 李特 乘机拥兵割据,于 西晋 太安 二年(公元303年)建立 成汉 政权,为十六国之一。后渐与当地汉族融合。
    • 2.
      拥据释义:拥兵割据。
    • 3.
      潘镇割据释义:通常指的是唐朝安史之乱以后,外地将领拥兵自重,在军事、财政、人事方面不受中央政府控制的局面,一直持续百多年直至唐朝灭亡。 其发生是由于唐朝在安史之乱后添了许多节度使,而节度使管辖的地区称为“藩镇”,唐朝中央政府本以为,可以通过藩镇来平定一些叛乱,不料藩镇就是导致唐朝混乱乃至灭亡的总根源。
    • 4.
      狡狠释义:亦作“狡很”。 狡诈狠毒。元 关汉卿《五侯宴》第一折:“他可便心狡狠,倒换过文书。”一本作“狡倖”。《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九:“吴江 一个知县,治行贪秽,心术狡狠。”《明史·奸臣传·周延儒》:“掌锦衣者 骆养性,延儒 所荐也,养性 狡狠背 延儒,与中官结,刺 延儒 阴事。”《续资治通鉴·宋太宗雍熙元年》:“戎人狡很,臣但覊縻而已,非能制也。”黄兴《广州三月二十九革命之前因后果》附录《温生才击孚琦》:“时 广州 清 水师提督 李準,拥兵狡狠,党人在 广州 起事者,多为所败。”
    • 5.
      第馆释义:犹第宅。《后汉书·宦者传序》:“府署第馆,棊列於都鄙,子弟支附,过半於州国。”《新唐书·独孤及传》:“师兴不息十年矣,人之生产,空於杼轴,拥兵者第馆亙街陌,奴婢厌酒肉,而贫人羸饿就役,剥肤及髓。”
    • 6.
      自重释义:⒈注意自己的言行:自爱自重。请自重些!⒉抬高自己的身份、地位:拥兵自重。⒊机器、运输工具或建筑物承重构件等的本身的重量。
    • 7.
      谋主释义:出谋划策的主要人物。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析公 奔 晋,晋 人寘诸戎车之殿,以为谋主。”《后汉书·苏竟传》:“延岑 护军 邓仲况 拥兵据 南阳 阴县 为寇,而 刘歆 兄子 龚,为其谋主。”宋 洪迈《容斋三笔·记张元事》:“张 吴 既至 夏国,夏 人倚为谋主,以抗朝廷。”鲁迅《坟·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他捉住了谋害她的谋主,调集了告密的案卷,要为她报仇。”
    • 8.
      进围释义:进兵围攻。《后汉书·董卓传》:“其冬,徵 温 还京师,韩遂 乃杀 边章 及 伯玉、文侯,拥兵十餘万,进围 陇西。”唐 韩愈《许国公神道碑铭》:“师道 之诛,公以兵东下,进围 考城,克之。”清 魏源《圣武记》卷一:“十七年二月,莽依图 军至,乃进围 平乐。”
    • 9.
      阻乱释义:谓武人拥兵或恃险作乱。
    • 10.
      阻甲释义:犹拥兵。南朝 齐 王琰《冥祥记·宋韩徽》:“昇明 元年,荆州 刺史 沉攸之 举兵东下,湘 府长史 庾佩玉 阻甲自守,未知所赴。”

拥兵造句

1.军阀拥兵自重,各自为政,结果当然造成国家动荡不安。

2.袁术虽然拥兵自重,但在雄才大略的曹操看来,他不过是预搔待痒而已。

3.他们的上策是拥兵观望,下策是实打硬拼。

4.军阀拥兵自重,各自为政,结果当然造成国家动盪不安。

拥兵(yongbi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拥兵是什么意思 拥兵读音 怎么读 拥兵,拼音是yōng bīng,拥兵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拥兵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