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林 [fén lín]
1.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遂隐而死。”谓介之推从晋文公流亡,割股食公,有功而不受祲,隐入绵山,后晋文公焚烧树林逼迫,仍不出,抱树焚死。后以“焚林”为求取贤士的典故。
焚林 引证解释
⒈ 谓 介之推 从 晋文公 流亡,割股食 公,有功而不受祲,隐入 绵山,后 晋文公 焚烧树林逼迫,仍不出,抱树焚死。后以“焚林”为求取贤士的典故。
引《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晋侯 赏从亡者, 介之推 不言禄,禄亦弗及……遂隐而死。”
《周书·苏亮等传论》:“既焚林而访 阮,亦牓道以求 孙,可谓野无遗才,朝多君子。”
唐 韦蟾 《上元》诗之三:“熏穴应无取,焚林固有求。”
唐 吴仁璧 《投谢钱武肃》诗:“累重虽然容食椹,力微无计报焚林。”
焚林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仁乌释义:乌鸦的别名。传说 春秋 时 晋文公 焚林以逼 介子推 出山,有白鸦绕烟而噪,并集 子推 身旁,火不能焚。
- 2.
仁寿木释义:树名。晋 王嘉《拾遗记·鲁僖公》:“僖公 十四年,晋文公 焚林以求 介之推。有白鵶遶烟而噪,或集 之推 之侧,火不能焚。晋 人嘉之,起一高臺,名曰 思烟臺。种仁寿木,木似柏,而枝长叶软,其花堪食。”
- 3.
焚林释义:《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晋侯 赏从亡者,介之推 不言禄,禄亦弗及……遂隐而死。”谓 介之推 从 晋文公 流亡,割股食 公,有功而不受祲,隐入 绵山,后 晋文公 焚烧树林逼迫,仍不出,抱树焚死。后以“焚林”为求取贤士的典故。《周书·苏亮等传论》:“既焚林而访 阮,亦牓道以求 孙,可谓野无遗才,朝多君子。”唐 韦蟾《上元》诗之三:“熏穴应无取,焚林固有求。”唐 吴仁璧《投谢钱武肃》诗:“累重虽然容食椹,力微无计报焚林。”
- 4.
焚林竭泽释义:焚林而田,竭泽而渔。比喻只图眼前利益。
- 5.
焚林而猎释义:烧毁树林,猎取禽兽。比喻只图眼前的小利,不考虑长远利益。《淮南子·主术训》:“故先王之法…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
- 6.
食葚释义:亦作“食椹”。比喻受人恩惠。语本《诗·鲁颂·泮水》:“翩彼飞鴞,集于泮林,食我桑黮,怀我好音。”毛 传:“黮,桑实也。”郑玄 笺:“言鴞恒恶鸣,今来止於泮水之木上,食其桑黮,为此之故,故改其鸣,归就我以善音。喻人感於恩则化也。”南朝 梁元帝《去丹阳尹荆州》诗之二:“降贵深知己,寧思食椹恩。”唐 吴仁璧《投谢钱武肃》诗:“累重虽然容食椹,力微无计报焚林。”宋 王安石《酬王伯虎》诗:“鴞声虽云恶,革去在食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