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àn,(1) 打仗。【组词】:战争。战机。战绩。战略。战术。战国(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代)。(2) 泛指争斗,比高下。【组词】:论战。争战。(3) 发抖。【组词】:战抖。寒战。胆战心惊。(4) 姓。
shù zhú shú,(1) 技艺。【组词】:技术。艺术。武术。学术。不学无术。(2) 方法。【组词】:战术。权术。心术。(3) 古代城市中的道路。(1) 同“秫”。黏谷子。《説文•禾部》。【组词】:“秫,稷之黏者。或省禾。”(2) 姓。《章丘志》。【组词】:“(章丘)縣有术姓,自云金丞相术虎高琪之後。”(1) 草名。菊科术属植物的泛称。多年生草本。有白术、苍术等数种。也作“?”。《爾雅•釋草》。【例句】:“?,山薊,楊枹薊。”《集韻•術韻》:“?,草名。《説文》:‘山薊也。’或作术。”
1. 战时运用军队达到战略目标的手段;作战具体部署和克敌制胜的谋略。
英[tactic;]
⒈ 作战的策略、方法。
引《宋书·索虏传论》:“而自 木末 以来,并有贤才狡算,妙识兵权,深通战术。”
《太平广记》卷三七一引 唐 李隐 《潇湘录·马举》:“叟曰:‘方今正用兵之时也,公何不求兵机战术,而将御寇讎?’”
洪深 《戏剧导演的初步知识》上篇五:“战术是关于战斗诸种行动之指导法,战略乃连系配合各种战斗之谓……战术乃实行战略所要求之手段。”
柳青 《铜墙铁壁》第十四章:“因为包围敌人是野战军常使的战术。”
⒉ 比喻在斗争和工作中使用的方法。
引沙汀 《在其香居茶馆里》:“但是他的战术依然停留在第一阶段,即并不指出被攻击的人的姓名,只是影射着对方,正像一通没头没脑的谩骂那样。”
⒈ 在战场或预想战场及其附近,运用战力,创造与运用有利状况,以支持野战战略的方法。目的在争取作战目标的达成或获致决战时最大的成功率与最有利的效果。
近兵法 兵书
1.到了关键时刻,我们只有采取丢卒保车的战术才能赢得下一步的主动权。
2.我们的战略是以一当十,我们的战术是以十当一,这是我们战胜敌人的根本法则之一。
3.在这次乒乓球比赛中,我采取了以攻为守的战术。
4.我军采用内外夹攻的战术,把敌方全部都歼灭了。
5.游击队的战术总是出没无常得让敌人时时惊恐。
6.打仗,一定要讲究战略战术,有勇无谋,赤膊上阵,是难以打胜仗的。
7.抗日游击队灵活多变,经常用声东击西的战术打得敌人昏头转向。
8.在战争中,应采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避实就虚才能克敌制胜。
9.这次战斗我们采取的是以逸待劳,以众对少的战术,可以说是稳操胜算了。
10.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众寡悬殊的形势下,采取集中力量打歼灭战等战术,终于赢得了战争的胜利。
11.这场足球赛我们取得胜利,采取先发制人的战术是成功的主要因素。
12.在战争中,应采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避实击虚才能克敌制胜。
13.兵不厌诈,似有非有,无时不有,是重要的战术手段。
14.在这场篮球赛中,我们球队在下半场出其不意地改变了战术,打乱了对方的部署,终于反败为胜了。
15.小分队直插敌后,采取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战术,炸毁了敌人的军火库。
16.我们的战术一贯都采用声东击西,各个击破的办法。
17.这场比赛,我们采用了新战术,打得他们措手不及。
18.敌众我寡,我们必须采取避实就虚的战术。
19.这一仗,我军采取了步步为营、稳扎稳打的战术。
20.抗日战争时期的游击战术常常使敌人腹背受敌,处处挨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