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盖 [qīng gài]
1. 途中相遇,停车交谈,双方车盖往一起倾斜。形容一见如故或偶然的接触。
例于倾盖不意作缘相国。——清·周容《芋老人传》
英[feel like old friends at the first meeting; accidentally meet each other;]
倾盖 引证解释
⒈ 车上的伞盖靠在一起。
引《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谚曰:‘白头如新,倾盖如故。’何则?知与不知也。”
司马贞 索隐引《志林》曰:“倾盖者,道行相遇,軿车对语,两盖相切,小欹之,故曰倾。”
《孔子家语·致思》:“孔子 之 郯,遭 程子 於涂,倾盖而语终日,甚相亲。”
清 昭槤 《啸亭杂录·谢芗泉》:“君子之交,可疏而厚,不可倾盖之间,顿称莫逆。”
⒉ 指初次相逢或订交。
引唐 储光羲 《贻袁三拾遗谪作》诗:“倾盖 洛 之滨,依然心事亲。”
宋 苏轼 《臺头寺送宋希元》诗:“相从倾盖只今年,送别南臺便黯然。”
国语词典
倾盖 [qīng gài]
⒈ 盖,马车上的伞盖。倾盖指途遇友好,停车靠近交谈,伞盖倾斜相交。引申为朋友相交亲切。
引《史记·卷八十三·鲁仲连邹阳传》:「谚曰:『白头如新,倾盖如故。』何则?知与不知也。」
唐·杜甫〈赠王二十四侍御契四十韵〉:「客即挂冠至,交非倾盖新。」
倾盖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交盖释义:车篷相接。形容朋友路途相逢,停车亲切交谈。《汉书·邹阳传》“倾盖如故”颜师古 注引 汉 文颖 曰:“倾盖,犹交盖驻车也。”宋 黄庭坚《次韵裴仲谋同年》:“交盖春风 汝水 边,客牀相对卧僧氊。”参见“倾盖”。
- 2.
何则释义:为什么。多用于自问自答。《左传·桓公六年》:“吾牲牷肥腯,粢盛丰备,何则不信?”《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谚曰:‘有白头如新,倾盖如故。’何则?知与不知也。”《新唐书·沉既济传》:“所以黎人重困,杼轴空虚。何则?四方形势,兵未可去,资费虽广,不获已为之。”宋 曾巩《抚州颜鲁公祠堂记》:“故公之能处其死,不足以观公之大。何则?及至于势穷,义有不得不死,虽中人可勉焉,况公之自信也歟?”县解《驳法律新闻之论清廷立宪》:“然而使世之志士论客安其心之一事,则其关係非尠小也。何则?彼革命家惧宪政之成立,深如 北京
- 3.
依刘释义:《三国志·魏志·王粲传》:“﹝ 王粲 ﹞年十七,司徒辟,詔除黄门侍郎,以 西京 扰乱,皆不就。乃之 荆州 依 刘表。”后因以“依 刘”谓投靠有权势者。唐 赵嘏《寄淮南幕中刘员外》诗:“休向西斋久閒卧,满朝倾盖是依 刘。”明 夏完淳《生平口号》诗:“生平无计更依 刘,短髮蒙茸愧 楚 囚。”清 黄景仁《醉中登楼》诗:“试问座中谁识 禰,岂知今日尚依 刘。”
- 4.
倾盖之交释义:盖:古车篷;倾盖:停车。指一见如故的朋友。
- 5.
告匮释义:⒈宣告匮乏。《明史·王杲传》:“时国储告匱,诸边请增餉无虚月,四方多水旱,给事中 李文进 请议广储蓄。”⒉诉说用度缺乏。清 昭槤《啸亭杂录·普免天下租税漕粮》:“御膳房日用五十金,上屡加核减,至末年岁用仅二万餘金,近侍虽告匱,不顾也。”清 昭槤《啸亭杂录·松相公好理学》:“倾盖之士与之告匱者,即解囊与之,毫无吝色。”
- 6.
墓木释义:墓地植的树木。《晋书·五行志下》:“太原 人发冢破棺,棺中有一生妇人,问其本事,不知也,视其墓木,可三十岁。”宋 苏轼《祭滕大夫母杨夫人文》:“四十餘年,墓木十围,乃识其子,倾盖不疑。”
- 7.
悲欢释义:亦作“悲讙”。亦作“悲懽”。悲哀与欢乐。南朝 宋 颜延之《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邑野沦蔼,戎夏悲讙。”唐 刘长卿《初贬南巴至鄱阳题李嘉祐江亭》诗:“流落还相见,悲懽话所思。”宋 苏轼《九日袁公济有诗次其韵》:“平生倾盖悲欢里,早晚抽身簿领间。”明 王鏊《震泽长语·文章》:“人情物态,悲懽穷泰,吐出胸臆,如在目前。”毛泽东《送瘟神》诗之一:“牛郎 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亦指悲喜交集。唐 窦群《初入谏司喜家室至》诗:“一旦悲欢见 孟光,十年辛苦伴沧浪。”
- 8.
换转释义:谓气运变更。 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庐江水》:“又按 张华《博物志·曹著传》,其神自云姓 徐,受封 庐山。后 吴猛 经过,山神迎 猛。猛 语曰:‘君王此山,近六百年,符命已尽,不宜久居非据。’猛 又赠诗云:‘仰瞩列仙馆,俯察王神宅。旷载畅幽怀,倾盖付三益。’此乃神道之事,亦有换转,理难详矣。”
- 9.
畏惮释义:⒈畏惧。《史记·田叔列传》:“三河 太守皆内倚中贵人,与三公有亲属,无所畏惮。”宋 苏洵《衡论上·广士》:“老姦大豪,畏惮慑伏。”《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二回:“可巧来了一位别房的房官,是个老翰林,著名的是个‘清 朝 孔夫子’,没有人不畏惮他的。”沙汀《磁力》:“实际上她也知道自己不是个足以使人畏惮的人。”⒉敬畏。唐 韩愈《顺宗实录四》:“﹝ 阳城 ﹞为諫议大夫……未至京师,人皆想望风采,云:‘城 山人能自苦刻,不乐名利,必諫諍死职下。’咸畏惮之。”明 李东阳《送李士常》诗之二:“与君夙倾盖,意气两不违
- 10.
皓皤释义:白头;白发。谓年老。明 李贽《复邓石阳书》:“二十餘年倾盖之友,六七十岁皓皤之夫,万里相逢,聚首他县,誓吐肝胆,尽脱皮肤。”
- 11.
纻衣释义:苧麻所织之衣。《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聘於 郑,见 子产,如旧相识。与之縞带,子产 献紵衣焉。”杜预 注:“吴 地贵縞,郑 地贵紵,故各献己所贵,示损己而不为彼货利。”后用为友朋交谊之典。《后汉书·朱穆传论》:“若夫文会辅仁,直谅多闻之友,时济其益,紵衣倾盖,弹冠结綬之夫,遂隆其好,斯固交者之方焉。”唐 韦应物《题从侄成绪西林精舍书斋》诗:“紵衣岂寒御,蔬食非飢疗。虽甘巷北单,岂塞青紫耀。”
- 12.
説帖释义:⒈便柬;便帖。 《金瓶梅词话》第七五回:“你写个説帖来,幸得他后日还有一席酒在这里,等我抵面和他説又好説些。”《儒林外史》第四四回:“杜少卿 写説帖,请这两人来陪表兄。”《痛史》第二回:“巫忠 点了点头。似道 便走到里面套间里,写了一个説帖,叫家人送去太医院。”⒉条陈、建议书一类的文书。《官场现形记》第五七回:“拿白摺子写了説帖,派管家当堂呈递。”《老残游记》第三回:“至於其中曲折,亦非倾盖之间所能尽的,容慢慢的做个説帖呈出览了。”《光明日报》⒊:“不过 李时珍 连续给皇帝上了两次‘说帖’(群众来信),
- 13.
说帖释义:⒈便柬;便帖。 《金瓶梅词话》第七五回:“你写个説帖来,幸得他后日还有一席酒在这里,等我抵面和他説又好説些。”《儒林外史》第四四回:“杜少卿写説帖,请这两人来陪表兄。”《痛史》第二回:“巫忠点了点头。⒉条陈、建议书一类的文书。《官场现形记》第五七回:“拿白摺子写了説帖,派管家当堂呈递。”《老残游记》第三回:“至於其中曲折,亦非倾盖之间所能尽的,容慢慢的做个説帖呈出览了。”《光明日报》27:“不过李时珍连续给皇帝上了两次‘说帖’(群众来信),都被太医院扣压了,好像石沉大海,消息全无。”⒊外交照会。⒋告示
- 14.
连鼇释义:相传 渤海 之东,有一深壑,中有神仙所居之五山。然山浮于海,随波而动。天帝遂命巨鳌十五,分作三批,轮流负山,五山始屹立不动。“而 龙伯 之国有大人,举足不盈数步而暨五山之所,一钓而连六鼇,合负而趣归其国,灼其骨以数焉。”事见《列子·汤问》。后因以“连鼇”作善钓之典。唐 李商隐《异俗》诗之二:“点对连鰲饵,搜求缚虎符。”明 杨基《天平山十四题·钓鱼矶》诗:“谁操百尺竿,重试连鰲手。”亦为称人富有才干、可成大事之典。唐 李白《赠临洺县令皓弟》诗:“钓水路非远,连鼇意何深。”宋 刘攽《次韵酬李推官》:“倾盖强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