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残秋 残秋的意思
cánqiū

残秋

简体残秋
繁体殘秋
拼音cán qiū
注音ㄘㄢˊ ㄑㄧㄡ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cán,(1) 害,毁坏。【组词】:残害。摧残。(2) 不完全,余下的。【组词】:残余。残阳。残存。残废。残佚。苟延残喘。(3) 凶恶。【组词】:残忍。残酷。凶残。

qiū,(1) 一年的第三季。【组词】:秋季。秋景。秋水(喻人的眼睛,多指女子的)。秋波(喻美女的眼睛)。三秋(①指秋收、秋耕、秋播;②指三年)。秋高气爽。(2) 庄稼成熟的时期。【组词】:麦秋。(3) 指一年。【组词】:千秋万代。(4) 指某个时期(多指不好的)。多事之秋。(5) 一种运动和游戏用具称“秋千”。(6) 姓。

基本含义

指秋季接近尾声,天气渐冷,景色逐渐凋零的时候。

残秋的意思

残秋 [cán qiū]

1. 指秋天将尽的时节。

残秋 引证解释

⒈ 指秋天将尽的时节。

唐 沉佺期 《饯唐郎中洛阳令》诗:“郊筵乘落景,亭传理残秋。”
唐 权德舆 《舟行夜泊》诗:“萧萧落叶送残秋,寂寂寒波急暝流。”


国语词典

残秋 [cán qiū]

⒈ 晚秋,一般指九月中旬前后。

唐·沈佺期〈饯唐郎中洛阳令〉诗:「郊筵乘落景,亭传理残秋。」
唐·李中〈海城秋夕寄怀舍弟〉诗:「千里梦魂迷旧业,一城砧杵捣残秋。」


残秋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晚秋释义:秋季的末期;深秋。
    • 2.
      暮秋释义:秋季的末期;农历的九月。
    • 3.
      霜降释义:节气名。在每年公历10月23日或24日。中国黄河流域出现初霜。

残秋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余秋释义:晚秋,残秋。
    • 2.
      千官释义:众多的官员。《吕氏春秋·君守》:“大圣无事,而千官尽能。”唐 曹唐《三年冬大礼》诗之三:“千官不动旌旗下,日照南山万树云。”叶叶《书壬子宫驼记后》诗:“千官春殿新朝礼,万寿桐棺故主尸。”鲁迅《亥年残秋偶作》诗:“尘海苍茫沉百感,金风萧瑟走千官。”
    • 3.
      大泽释义:⒈大湖沼;大薮泽。《左传·襄公二十一年》:“深山大泽,实生龙蛇。”宋 梅尧臣《送赵谏议知徐州》诗:“吕梁 水注千寻险,大泽龙归万古空。”清 昭槤《啸亭杂录·西域用兵始末》:“近 星宿海,为导者误入大泽中,沮洳难行,人马多死。”鲁迅《亥年残秋偶作》诗:“老归大泽菰蒲尽,梦坠空云齿髮寒。”⒉即 大泽乡。《史记·项羽本纪》:“秦二世 元年七月,陈涉 等起 大泽 中。”⒊大恩惠。《礼记·祭统》:“祭者,泽之大者也,是故上有大泽,则惠必及下。”《文选·司马相如<封禅文>》:“诗大泽之博,广符瑞之富。”李周翰 注:
    • 4.
      尘海释义:谓茫茫尘世。 明 袁宗道《曹元和邀饮灵慧寺同诸公赋》:“骤马出尘海,入门闻午鐘。”清 曹寅《引镜谢客》诗:“烟波情亦淡,尘海路常紆。”鲁迅《亥年残秋偶作》诗:“尘海茫茫沉百感,金风萧瑟走千官。”
    • 5.
      春温释义:⒈⒉伏气温病的一种。指冬受寒邪,伏而至春季所发的急性热病(《温热经纬.叶香岩三时伏气外感篇》)⒊新感温病的一种。指春季感受风热而发的急性热病。《增补评注温病条辨》卷一:冬春感风热之邪而病者,病于春者,亦曰春温。曾经秋肃临天下,敢遣春温上笔端。--鲁迅《亥年残秋偶作》
    • 6.
      秋残释义:⒈犹残秋。 谓秋季将尽。⒉指秋日萧条衰败的景象。
    • 7.
      胭脂井释义:亦作“臙脂井”。即 南朝 陈 景阳宫 的 景阳井,故址在今 南京市。隋 兵南下,后主 与妃 张丽华、孔贵嫔 并投此井,卒为 隋 人牵出,故又名 辱井。井有石栏,呈红色,好事者附会为胭脂所染,呼为 胭脂井。宋 周必大《二老堂杂志·记金陵登览》:“辱井 者,三人俱投之井也,在寺之南。甚小而水可汲,意其地良是,而井则可疑。世传二妃将坠,泪渍石栏,故石脉类臙脂,俗又呼 臙脂井。”元 萨都剌《满江红·金陵怀古》词:“《玉树》歌残秋露冷,胭脂井 坏寒螿泣。”清 赵翼《莫愁湖》诗:“始怜百尺 胭脂井,不及双栖玳瑁梁。”

残秋(canqi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残秋是什么意思 残秋读音 怎么读 残秋,拼音是cán qiū,残秋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残秋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