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保 [tài bǎo]
1. 古三公之一,位次太傅。亦指太子太保,为辅导太子之官。
英[ Assistant Grand Tutor; Grand Tutor to crownprince; ]
2. 宋、元时对庙祝、巫师的称呼。
英[ temple curate; medium; ]
3. 对绿林好汉的尊称。
英[ heroes of the greenwood; brigands; ]
4. 对仆役的尊称。
英[ servant; ]
5. 男流氓。
英[ juvenile delinquent; ]
太保 引证解释
⒈ 古三公之一,位次太傅。 周 置,为辅弼国君之官。 春秋 后废, 汉 复置。后代沿置,多为重臣加衔,以示恩宠,并无实职。亦指太子太保,为辅导太子之官。参见“太师”、“太傅”。
⒉ 宋 元 时称庙祝、巫师为太保。
引俞琰 《书斋夜话》卷一引 宋 朱熹 云:“今之巫者言神附其体,盖犹古之尸,故南方俚俗称巫为太保,又呼为师人。”
《宋史·孙子秀传》:“有妖人称‘水仙太保’,郡守 王遂 将使治之,莫敢行, 子秀 奋然请往,焚其庐,碎其像,沉其人於 太湖。”
《水浒传》第三九回:“次日早饭罢,烦请 戴院长 打扮做太保模样,将了一二百两银子,拴上甲马,便下山。”
⒊ 对绿林好汉的尊称。
引元 无名氏 《黄花峪》第二折:“被 蔡衙内 将我浑家夺将去了,上 梁山 告 宋江 太保去。”
《初刻拍案惊奇》卷四:“所有财物,但凭太保取去。”
⒋ 对仆役的尊称。
引《古今小说·新桥市韩五卖春情》:“金奴 见 吴山 睡着,走下楼到外边,説与轿夫道:‘官人喫了几盃酒,睡在楼上。二位太保宽坐等一等,不要催促。’”
国语词典
太保 [tài bǎo]
⒈ 职官名。三公之一,位次太傅。多为恩宠所加的头衔,并无实职。
引《书经·周官》:「立 太师、太傅、太保,兹惟三公。」
⒉ 庙祝、巫师。
引宋·俞琰《书斋夜话·卷一》:「余谓今之巫者言神巫其体,盖犹古之尸,故南方俚俗称巫为太保,又呼为师人。」
⒊ 对仆役的的尊称。
引《喻世明言·卷三·新桥市韩五卖春情》:「官人吃了几杯酒,睡在楼上。二位太保宽坐等一等,不要催促。」
⒋ 对绿林人物的尊称。
引《初刻拍案惊奇·卷四》:「所有财物,但凭太保取去,只是鞍马衣装,须留下做归途盘费则个。」
⒌ 不良少年。
例如:「他是个整天无所事事的小太保。」
太保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公释义:古代辅佐皇帝的最高官职。周朝为太师、太傅、太保。西汉为丞相(大司徒)、太尉(大司马)、御史大夫(大司空)。魏晋后三公多无实权,为荣誉职。明清恢复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也为荣誉衔。
- 2.
三太释义:太师、太傅、太保的合称。
- 3.
三少释义:⒈三公的副职。亦称三孤。《大戴礼记·保傅》:“於是为置三少,皆上大夫也,曰:少保、少傅、少师。是与太子宴者也。”《汉书·百官公卿表序》:“太师、太傅、太保是为三公……又立三少为之副,少师、少傅、少保,是为孤卿,与六卿为九焉。”唐 杨炯《明威将军梁待宾神道碑》:“位隆三少,化浹五胥。”明 沉德符《野获编·吏部二·二品直拜三孤》:“文臣至尚书,六年始得东宫三少。”⒉三位知名的年轻人。(1)晋 王羲之、王承、王悦,俱少年知名。人称 王氏 三少。《晋书·王羲之传》:“敦 尝谓 羲之 曰:‘汝是吾家佳子弟,当不减
- 4.
三师释义:⒈北魏 以后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师。 见《通典·职官一》。唐 窦常《奉贺太保岐公》诗:“五色詔中宣九德,百僚班外置三师。”《金史·百官志一》:“三师。太师、太傅、太保各一员,皆正一品,师范一人,仪刑四海。”⒉星名。《宋史·天文志二》:“三公三星,在北斗杓南,及魁第一星西,一云在斗柄东,为太尉、司徒、司空之象。在魁西者名三师。”⒊三国的军队。《左传·隐公十年》:“癸,亥,克之,取三师焉。”杜预 注:“三国之军在 戴,故 郑伯 合围之。”⒋佛教语。指授具足戒的三名和尚,即戒和尚、羯磨师和教授师。唐 道宣
- 5.
上公释义:⒈周 制,三公(太师、太傅、太保)八命,出封时,加一命,称为上公。 《周礼·春官·典命》:“上公九命为伯,其国家、宫室、车旗、衣服、礼仪皆以九为节。”郑玄 注:“上公,谓王之三公有德者,加命为二伯。二王之后亦为上公。”贾公彦 疏:“案下文,三公八命,出封皆加一等。”⒉汉 制,仅以太傅为上公。《后汉书·百官志一》:“太傅,上公一人。本注曰:掌以善导,无常职。”清 袁枚《随园随笔·领录尚书事更尊于尚书令》:“和帝 时太尉 邓彪 以太傅録尚书事,位上公,在三公之上。每少帝立,则置此官,犹古冢宰总己之义。”⒊晋
- 6.
东宫三师释义:古代辅导太子的太师、太傅、太保三官的合称。
- 7.
两旦释义:“旦復旦兮”的简言。谓既夜而复明。语出古歌《卿云歌》:“日月光华,旦復旦兮。”南朝 宋 谢惠连《秋怀》诗:“頽魄不再圆,倾羲无两旦。”北周 庾信《周太子太保步陆逞碑》:“日乃再中,天成两旦。”北周 庾信《羽调曲》:“居休气而四塞,在光华而两旦。”
- 8.
乞米帖释义:⒈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向李太保借米的信。 又称《与李太保帖》。⒉戏称向人借贷的书牍。
- 9.
五色诏释义:晋 陆翽《邺中记》:“石季龙 与皇后在观上,为詔书,五色纸,著凤口中。凤既衔詔,侍人放数百丈緋绳,轆轤回转,凤凰飞下,谓之凤詔。凤凰以木作之,五色漆画,脚皆用金。”后因以“五色詔”指诏书。唐 王维《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朝罢须裁五色詔,珮声归向凤池头。”唐 窦常《奉贺太保岐公承恩致政》诗:“五色詔中宣九德,百僚班外置三师。”明 陈汝元《金莲记·觐圣》:“朝罢须裁五色詔,肯将衰朽惜残年。”
- 10.
人公释义:即太保。
- 11.
从吉释义:⒈谓居丧毕,脱去丧服,穿上吉服;或丧期内因有嫁娶庆贺或吉祭之礼暂易吉服。《晋书·隐逸传·孟陋》:“丧母,毁瘠殆於灭性,不饮酒食肉十有餘年。亲族迭谓之曰:‘少孤!谁无父母?谁有父母!圣人制礼,令贤者俯就,不肖企及。若使毁性无嗣,更为不孝也。’陋 感此言,然后从吉。”《书·顾命》“卿士邦君麻冕蚁裳入即位”唐 孔颖达 疏:“太保、太史有所主者,则纯如祭服,暂从吉也。”宋 赵昇《朝野类要·从吉》:“大祥毕,禫服终,踰月从吉,谓改服也。然后朝见或参选。”⒉旧时居丧期内参与他人庆贺之礼,多在书简上写“从吉”二字,本此
- 12.
仲父释义:⒈古代称父亲的大弟。《释名·释亲属》:“父之弟曰仲父……仲父之弟曰叔父。”⒉春秋 时 齐桓公 尊 管仲 为仲父。《荀子·仲尼》:“﹝ 齐桓公 ﹞倓然见 管仲 之能足以託国也……遂立以为仲父。”杨倞 注:“仲 者,夷吾 之字;父者,事之如父。”后因用以称 管仲。三国 魏 曹操《善哉行》:“齐桓 之霸,赖得 仲父。”晋 陶潜《读山海经》诗之十三:“仲父 献诚言,姜公 乃见猜。”逯钦立 校注:“仲父,管仲。”清 钱谦益《光禄大夫赠少保兼太子太保吏部尚书谥文通铁山王公墓志铭》:“昔者,伊生 五就,拜币聘于 有莘;
- 13.
休退释义:官吏辞职赋闲。唐 赵璘《因话录·羽》:“张曇 为 汾阳王 从事,家尝有怪。召术者问之,言以大祸将至,惟休退则免。”宋 司马光《太子太保庞公墓志铭》:“臣以寒儒荷陛下大恩,位至将相,是以冒重祸而不疑不悔。年垂七十,逼于休退。”《剪灯馀话·长安夜行录》:“汉 代诸陵,尽在于此,吾徒幸无案牘之劳,且有休退之日,登高能赋,此其时乎?”
- 14.
佞邪释义:⒈奸邪。 《后汉书·吴良传》:“望佞邪之人,欺諂无状。”⒉指奸邪之人。《汉书·楚元王传》:“今佞邪与贤臣并在交戟之内,合党共谋,违善作恶。” 明 李东阳 《寿太子太保吏部尚书王公九十诗序》:“弹压权势,劾佞邪而置之法。”
- 15.
保山市释义:在云南省西部、滇缅公路线上。1983年设市。人口783万(1995年)。为云南西南部重要城市。名胜古迹有太保山、易罗池、霁虹桥等。
- 16.
充壮释义:健壮;充沛。《宋书·何尚之传》:“﹝ 尚之 ﹞虽年在悬车,而体独充壮。”《北齐书·安德王延宗传》:“延宗 容貌充壮,坐则仰,偃则伏,人笑之,乃赫然奋发。”宋 司马光《太子太保庞公墓志铭》:“或谓公今精力充壮,年少所不及,主上注意方厚,何遽引去若此之坚?”
- 17.
六傅释义:太师、太傅、太保、少师、少傅、少保。西晋 末始置此六职。唐 虽有此职,但因人而设,不皆有。宋 以后多为兼官、加官及赠官。《晋书·何劭传》:“惠帝 即位,初建东宫,太子年幼,欲令亲万机,故盛选六傅,以 劭 为太子太师。”唐 白居易《严绶可太子少傅制》:“东朝保傅,歷代尊崇。汉 择名儒,任先 疏广。晋 求耆德,选在 山涛。实资六傅之贤,用宏三善之道。”参阅 宋 高承《事物纪原·持宪储闱·六傅》。
- 18.
养拙释义:⒈谓才能低下而闲居度日。常用为退隐不仕的自谦之辞。 晋 潘岳 《闲居赋》:“仰众妙而絶思,终优游以养拙。” 唐 钱起 《春宵寓直》诗:“养拙惯云卧,为郎如鸟栖。” 清 陈梦雷 《西郊杂咏》之六:“养拙安贫贱,聊復称我情。”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杜甫的地主生活》:“因此,他才南下‘养拙’--是说不会做官,只好休养藏拙。”⒉谓才力不称职而不为人所知或不使人知。 唐 刘知几 《史通·辨职》:“彼史曹者,崇扃峻宇,深附九重,虽地处禁中,而人同方外,可以养拙,可以藏愚。” 清 魏源 《太子太保两江总督陶文毅公神道
- 19.
册命释义:⒈古代帝王封立继承人、后妃及诸王大臣的命令。《书·顾命》:“太史秉书,由宾阶隮,御王册命。”孔颖达 疏引 郑玄 曰:“太史东面,於殯西南而读策书,以命王嗣位之事。”⒉指册立或册封之事。《文献通考·帝系四》引 晋穆帝《册皇后文》:“皇帝使使持节兼太保侍中太宰 武陵王 晞 册命故散骑侍郎女 何氏 为皇后。”《新唐书·沉既济传》:“且太后遗制,自去帝号,及 孝和 上謚,开元 册命,而后之名不易。”《清史稿·礼志七》:“嘉庆 元年,立 孝淑睿皇后,册命日,会太上皇帝千秋宴讫还宫,帝、后诣前行礼。”郭沫若《中国史稿
- 20.
冬花释义:⒈冬季开花。《史记·秦本纪》:“﹝ 献公 ﹞十六年,桃冬花。”北周 王褒《周太保尉迟纲墓碑》:“危松擢本,且观后彫之质;贞桂挺生,便结冬华之叶。”唐 李绅《逾岭峤止荒陬抵高要》诗:“云蒸地热无霜霰,桃李冬华匪时变。”⒉中药名。款冬花的别名。⒊鱼秧的一种。以夏花饲养,长到三五寸长,于冬季出塘,作为培养成鱼的鱼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