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春分 春分的意思
chūnfēn

春分

简体春分
繁体
拼音chūn fēn
注音ㄔㄨㄣ ㄈㄣ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chūn,(1) 一年的第一季。【例句】:春季(农历正月至三月)。春节。春色。春晖(春天的阳光,喻父母的恩情)。春山(春天的山,山色如黛,喻妇女的眉毛)。春秋(➊春季和秋季;➋指年月;➌指人的年岁,如“春春正富”;➍指中国古代的编年体史书,鲁国的《春秋》。亦泛指历史或历史著作;➎中国的历史上的一个时代)。(2) 两性相求的欲望。【组词】:春心。怀春。(3) 生机。【组词】:大地回春。(4) 姓。

fēn fèn,(1) 区划开。【组词】:分开。划分。分野(划分的范围)。分界。分明。条分缕析。分解。(2) 由整体中取出或产生出一部分。【组词】:分发。分忧。分心劳神。(3) 由机构内独立出的部分。【组词】:分会。分行(háng )。(4) 散,离。【组词】:分裂。分离。分别。分崩离析。分门别类。(5) 辨别。【组词】:区分。分析。(6) 区划而成的部分。【组词】:二分之一。(7) 一半。【例句】:人生百年,昼夜各分。春分。秋分。(1) 名位、职责、权利的限度。【组词】:分所当然。身分。分内。恰如其分。安分守己。(2) 构成事物的不同的物质或因素。【组词】:成分。天分(天资)。情分(情谊)。(3) 料想。【例句】:“自分已死久矣”。(4) 同“份”,属于一定的阶层、集团或具有某种特征的人。【组词】:知识分子。

基本含义

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表示春天的开始和秋天的结束。

春分的意思

春分 [chūn fēn]

1. 二十四节气之一,在3月20或21日。这一天,南北半球昼夜都一样长。

[the Spring Equinox;]

春分 引证解释

⒈ 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在公历3月20或21日。此日,太阳直射赤道,南北半球昼夜长短平分,故称。

《逸周书·周月》:“春三月中气:惊蛰,春分,清明。”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至於仲春之月,阳在正东,阴在正西,谓之春分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宋 苏轼 《癸丑春分后雪》诗:“雪入春分省见稀,半开桃杏不胜威。”
明 王鏊 《震泽长语·象纬》:“二节为一时,阳气上升共四万二千里,正天地之中、春分之节也。”
邢树本 《二十四节与农事·春分》:“春分时节, 河北 大地春色更浓,温度升高,雨量增加。”


国语词典

春分 [chūn fēn]

⒈ 二十四节气名称之一。国历三月二十或二十一日,太阳直射赤道,这天昼夜长短平均,以后昼渐长,夜渐短。


春分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秋至释义:秋分。
    • 2.
      秋分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在9月22、23或24日。这一天南北半球昼夜都一样长。见〖节气〗、

春分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中气释义:⒈太阳每年在黄道上移动360°,从冬至起,每隔30°为一中气。农历把一年二十四节气分为节气和中气两种,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为十二个中气。⒉中医指中焦脾胃之气,对食物的消化、身体的营养,都有作用。⒊戏曲演唱上指呼吸量,唱的时候呼吸量大,能够自由控制,叫做中气足。
    • 2.
      二分释义:⒈春分和秋分。《左传·昭公二十一年》:“二至、二分,日有食之,不为灾。”杜预 注:“二至,冬至、夏至;二分,春分、秋分。”《文选·左思<魏都赋>》:“阐钩绳之筌绪,承二分之正要。”李善 注:“二分,春、秋之中者也。”《元史·世祖纪三》:“敕二分、二至及圣诞节日,祭星于司天臺。”⒉分而为二。晋 郭璞《江赋》:“源二分於 崌 崍,流九派乎 潯阳。”⒊犹言两份。唐 徐凝《忆扬州》诗:“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 扬州。”宋 苏轼《水龙吟·杨花词》:“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⒋十分之二,二成。宋 苏轼
    • 3.
      二分之祭释义:古代帝王祭日、月的典礼。《资治通鉴·齐东昏侯永元元年》:“天地五郊、宗庙二分之祭,未尝不身亲其礼。”胡三省 注引 郑玄 曰:“古者,天子春分朝日,秋分夕月,故曰二分之祭。魏 则朝日以朔,夕月以朏,犹仍古谓之二分之祭。”
    • 4.
      二十四节气释义:根据太阳在 黄道上的位置,将全年分为二十四个时段,即: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合称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表明气候的变化和农事季节,中国在公元前2世纪已用来指导农业生 产。
    • 5.
      二十四番花信风释义:即花信风。应花期而来的风。自小寒至谷雨,凡四月,共八个节气,一百二十日,每五日一候,计二十四候,每侯应以一种花的信风。每气三番。小寒:梅花、山茶、水仙;大寒:瑞香、兰花、山矾;立春:迎春、樱桃、望春;雨水:菜花、杏花、李花;惊蛰:桃花、棣棠、蔷薇;春分:海棠、梨花、木兰;清明:桐花、麦花、柳花;谷雨:牡丹、酴釄、楝花。参阅 南朝 梁 宗懔《荆楚岁时记》、宋 程大昌《演繁露·花信风》、宋 王逵《蠡海集·气候类》。一说,每月有两番花的信风,一年有二十四番花信风。见 明 杨慎《二十四番花信风》引 南朝 梁元帝《
    • 6.
      信禽释义:雁的别名。雁为候鸟,每年春分后飞往北方,秋分后飞回南方,来去有定时,故称信禽。元 郝经《雁媒》诗:“信禽法天运,断不为炎凉。”
    • 7.
      八王日释义: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称为“八王日”。
    • 8.
      八节释义:指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八个节气:四时八节。
    • 9.
      分春释义:春分。
    • 10.
      分至点释义:⒈春分点、秋分点、夏至点,冬至点的总称。⒉有差别。
    • 11.
      分至释义:指春分、秋分、冬至、夏至。 《左传·僖公五年》:“凡分至启闭,必书云物。”杜预 注:“分,春、秋分也。至,冬、夏至也。”《汉书·律历志上》:“时所以记启闭也,月所以纪分至也。启闭者,节也。分至者,中也。”唐 杨炯《浑天赋》:“分至启闭,圣人於是乎范围。”
    • 12.
      司分释义:⒈历正的属官,专司春分、秋分。《左传·昭公十七年》:“玄鸟氏,司分者也。”杜预 注:“玄鸟,燕也,以春分来,秋分去。”孔颖达 疏:“此鸟以春分来,秋分去,故以名官,使之主二分。”⒉泛指历法官。《文选·颜延之<皇太子释奠会作>诗》:“正殿虚筵,司分简日。”刘良 注:“司分,主历之官也。”⒊谓由历法官颁布节气。唐 王諲《南至云物赋》:“北风戒节,南至司分。”
    • 13.
      司历释义:⒈亦作“司历”。掌管历法之官。《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十一月乙亥朔,日有食之。辰在申,司歷过也,再失闰矣。”《文选·陆倕<新漏刻铭>》:“而司歷亡官,畴人废业。”吕延济 注:“司歷,主歷之官。”唐 张说《<大衍历>序》:“十六年八月端五,赤光照室之夜,皇雄成纪之辰,当一元之出符,献万寿之新歷。伏望藏之书殿,録於记言,掌之太史,颁於司歷。”⒉掌管时历。北周 庾信《<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赋>序》:“於时玄鸟司历,苍龙御行。”倪璠 注引 孔颖达 曰:“玄鸟,或单呼燕,或重名燕燕,异方语也。此鸟以春分来,秋分去,
    • 14.
      四离四绝释义:冬至、夏至、春分、秋分的前一天合称“四离”;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的前一天合称“四絶”。 旧时星相术士以为忌日。
    • 15.
      四离释义:⒈作诗的四种避忌。⒉冬至、夏至、春分、秋分的前一天的合称。详“四离四絶”。
    • 16.
      回归年释义:太阳中心连续两次经过春分点所需要的时间。 一个回归年等于365天5小时48分46秒。也叫太阳年。
    • 17.
      复活节释义:基督教传说耶稣 被钉死在十字架以后第三日复活。公元325年,该教规定每年过春分月圆后第一个星期日为耶稣复活节,信徒举行宗教活动。
    • 18.
      官寺释义:官署;衙门。《汉书·翼奉传》:“地大震于 陇西郡,毁落 太上庙 殿壁木饰,坏败 獂道县 城廓官寺及民室屋,厌杀人众,山崩地裂,水泉涌出。”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渭水一》:“元始 二年,平帝 罢 安定 滹沱苑 以为 安民县,起官寺市里。”宋 邵博《闻见后录》卷十:“今朝廷之议,吏有着新衣乘好车者,谓之不清;形容不饰,衣裘敝坏者,谓之廉洁。至今士大夫故污辱其衣,藏其舆服,朝府大吏,或自絜壶飡以入官寺。”元 萨都剌《恩荣宴》诗:“银瓮春分官寺酒,玉盃香赐御厨羹。”清 顾炎武《日知录·馆舍》:“汉 制,官寺,乡亭
    • 19.
      岁差释义:太阳和月亮的引力对地球赤道的作用,使地轴在黄道轴的周围作圆锥形的运动,缓慢西移,约25800年环绕一周,同时引起春分点以每年2秒的速度西移,使回归年比恒星年短,这种现象叫做岁差。
    • 20.
      平度释义:⒈平和的法度。⒉指日月分别在二分(春分、秋分)、两弦(上弦、下弦)时运行的均平之度。
春分是什么意思 春分读音 怎么读 春分,拼音是chūn fēn,春分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春分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