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选 [shí xuǎn]
1. 当时的选拔。指一时之俊。
时选 引证解释
⒈ 当时的选拔。
引唐 杨炯 《<王勃集>序》:“﹝ 勃 ﹞ 咸亨 之初,乃参时选。”
⒉ 指一时之俊。
引唐 张说 《唐故左庶子赡幽州都督元府君墓志铭》:“藩邸择贤,妙尽时选。”
时选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六冲释义:⒈亦作“六冲”。阴阳家谓十二支中子与午相冲,卯与酉相冲,辰与戌相冲,丑与未相冲,寅与申相冲,巳与亥相冲。旧时选日家、星命家皆据以断凶吉。⒉见“六衝”。
- 2.
内操释义:明 时选太监在宫中授甲操练,谓之内操。明 刘若愚《酌中志·内臣佩服纪略》:“至 天启 二年六月内 王体乾、史宾、张文元 奉先帝圣旨,选内操官人时,便已在北上门居中。”姚雪垠《李自成》第三卷第七章:“我一手保你掌管内操的事儿,已经半个月啦。”
- 3.
厝辞释义:措辞。指说话写文章时选择辞句。
- 4.
发补释义:发遣补用。旧时选拔任用官吏制度之一。
- 5.
取景释义:摄影或写生时选取景物做对象。
- 6.
吏部郎释义:古官名。 东汉 置吏部郎中,主管选举。或称为“吏部郎”。后代因之。《晋书·毕卓传》:“太兴 末,为吏部郎。”《资治通鉴·齐明帝永泰元年》:“上赏 谢朓 之功,迁尚书吏部郎。”胡三省 注:“《唐六典》曰:吏部郎,职在选举。魏 晋 用人,妙於时选,其诸曹郎功高者,迁吏部郎,歷代品秩皆高於诸曹郎。”
- 7.
四才三实释义:唐 时选拔和考核官吏的标准。
- 8.
廉选释义:即察举。汉 时选拔官员的一种制度。廉,通“覝”。《后汉书·顺帝纪》:“闰月丁亥,令诸以詔除为郎,年四十以上课试如孝廉科者,得参廉选,岁举一人。”详“察举”。
- 9.
引保释义:宋 时选举制度的一种规定。凡士子应举,须什伍相保,不许有大逆的亲属及诸不孝、不悌与僧道归俗等事。将临试期,知举官先引问联保,核对明白后,方得就试。
- 10.
择祸从轻释义:遇到灾祸时选择轻的,可以减少损失。
- 11.
排方释义:古时腰带上的一种装饰。 宋 王得臣《麈史·礼仪》:“今带止用九胯,四方五圆,乃九环之遗制。胯且留一眼,号曰‘古眼’,古环象也…… 至和、皇祐 间为方胯,无古眼,其稀者目曰‘稀方’,密者目曰‘排方’。”宋 周邦彦《诉衷情》词:“当时选舞万人长,玉带小排方。”《续资治通鉴·宋徽宗宣和七年》:“是日,皇太子入朝,赐排方玉带。排方玉带,非臣下所当服也,帝时已有内禪意矣。”参阅《宋史·舆服志五》。
- 12.
掣签释义:⒈见“掣籤”。⒉亦作“掣签”。抽签。削竹为签,配以标志或词语,抽取其中一根或若干根,用以决定先后次序或占吉凶。《元典章新集·户部·盐课》:“外江客旅拈卷掣籤,挨次过岸。”⒊特指 明 代后期沿袭至 清 的吏部选授迁除官吏的方法。《明史·孙丕扬传》:“﹝ 万历 ﹞二十二年拜吏部尚书。丕扬 挺劲不挠,百僚无敢以私干者,独患中贵请謁,乃创为掣籤法,大选急选,悉听其人自掣,请寄无所容,一时选人盛称无私,然銓政自是一大变矣。”清 钱泳《履园丛话·杂记上·刺史新闻》:“有 云南 刘某 入京謁选……未一年,掣籤得县丞,
- 13.
措辞释义:说话或作文时选用词句:措辞不当。 全文条理清楚,措辞严谨。也作措词。
- 14.
注拟释义:唐 时选举官员,凡应试获选者先由尚书省登录,经考询后再按其才能拟定官职,称为“注拟”。
- 15.
秬黍释义:⒈即黑黍。《左传·昭公四年》:“黑牡秬黍,以享司寒。”《楚辞·天问》:“咸播秬黍,莆雚是营。”清 阎尔梅《游太平庵》诗:“石田收秬黍,山稼剥胡桃。”⒉古时选其中形作为量度标准。《汉书·律历志上》:“度者,分、寸、尺、丈、引也,所以度长短也。本起黄鐘之长。以子穀秬黍中者,一黍之广,度之九十分,黄鐘之长。”《魏书·乐志》:“谨即广搜秬黍,选其中形,又採 梁山 之竹,更裁律吕,制磬造鐘,依律并就。”清 赵翼《观西洋乐器》诗:“鸑鷟肇律吕,秬黍度寸尺。”
- 16.
移宫释义:明 季三大案之一。泰昌 元年,光宗 死,熹宗 当立。熹宗 抚养者 光宗 之宠妃 李选侍 与心腹宦官 魏忠贤,意欲借 熹宗 年幼而专权,遂占据 乾清宫 不出。朝臣 刘一燝、周嘉谟 及 杨涟、左光斗 等力主不使 李 与 熹宗 同居一宫,迫使 李 迁移至 哕鸾宫,然后举行即位仪式。史称移宫之案。《明史·熹宗纪》:“时选侍 李氏 居 乾清宫,吏部尚书 周嘉謨 等及御史 左光斗 疏请选侍移宫,御史 王安舜 疏论 李可灼 进葯之误,‘红丸’‘移宫’二案自是起。”清 陈睿思《阅三朝要典》诗:“红丸梃击连移宫,三案手翻乱
- 17.
计资释义:⒈谓计较施舍资财。唐 韩愈《送僧澄观》诗:“僧伽 后出 淮 泗 上,势到众佛尤恢奇;越 商胡贾脱身罪,珪璧满船寧计资。”⒉合计耗资。清 方履籛《怀远县重修涂山大禹庙碑》:“盖经始於某月日,落成於某月日,鳩工若干,计资若干,礼也”⒊计算年资。宋 袁燮《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罗公行状》:“朝廷平时选置牧守,尽如内郡,按格计资,以补其闕,此固不足以得人矣。”
- 18.
踏逐释义:⒈寻访;觅求。明 高明《琵琶记·伯喈思家》:“[生]你与我出街坊上寻个便当人,待我寄一封书家去则个。[末]男女专当小心踏逐。”《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湖北、京西 置制使 吴拱,言西北来归之人甚众,望权令踏逐寺观安泊,分给官田,贷之牛种,权免租税,从之。”⒉宋 元 时选拔官员的一种名目。由大臣访问人材,荐请朝廷辟召。宋 苏轼《与鲜于子骏》之三:“故人 刘格,字 道纯 ……公若可以踏逐辟召,幸先之。”《宋史·选举志六》:“且选才荐能而谓之踏逐,非雅名也。况委人以权而不容举其所知,岂为通术?”《元
- 19.
选舞释义:谓应节而舞。语出《诗·齐风·猗嗟》:“舞则选兮,射则贯兮。”陈奂 传疏:“选者,正其舞位之谓也……舞位正,则与乐节相应。”宋 周邦彦《诉衷情》词:“当时选舞万人长,玉带小排方。”
- 20.
造语释义:⒈说无根据的话。 ⒉说话或作文时选用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