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迁 [bù qiān]
1. 不移徙。不改变。谓官爵不升迁。
不迁 引证解释
⒈ 不移徙。
引《楚辞·九章·橘颂》:“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韩非子·十过》:“﹝戎王﹞见其女乐而説之,设酒张饮,日以听乐,终岁不迁,牛马半死。”
汉 王褒 《洞萧赋》:“託身躯於后土兮,经万载而不迁。”
⒉ 不改变。
引《楚辞·九章·怀沙》:“离慜而不迁兮,愿志之有像。”
朱熹 集注:“不以忧患改其节。”
汉 王粲 《赠蔡子篤》诗:“君子信誓,不迁于时。”
⒊ 谓官爵不升迁。
引清 周亮工 《书影》卷二:“民大譁,拥门不得解,丞一言而定, 汪文烈 亟称之。后部中不迁不黜,而别选一官至,百姓闭门留丞,丞不可。”
国语词典
不迁 [bù qiān]
⒈ 不移改、不转变。
引《论语·雍也》:「不迁怒,不贰过。」
《文选·王粲·赠蔡子笃诗》:「君子信誓,不迁于时。」
不迁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祧释义:古代帝王的宗庙分家庙和远祖庙,远祖庙称祧。家庙中的神主,除始祖外,凡辈分远的要依次迁入祧庙中合祭;永不迁移的叫做“不祧”。
- 2.
不祧之宗释义:不迁入祧庙的祖先。比喻创立某种事业而受到尊崇的人。祧:古代帝王的远祖的祠堂。
- 3.
不祧之祖释义:也说不祧之宗。创业的始祖或影响较大的祖宗不迁入祧庙参加祖先的合祭,叫做不祧。后比喻创立某种事业受到尊崇的人或不可废除的事物。祧(tiāo):古指远祖的祠堂。
- 4.
不迁主释义:不祧之主。《续资治通鉴·宋仁宗景祐二年》:“六月,辛酉,以亲郊,并侑二圣及 真宗 为不迁主,遣官告於太庙。”
- 5.
不迁之庙释义:古代不迁入祧庙合祭而单独进行祭祀的帝王家庙。
- 6.
不迁正释义:不迁正指司天之气异常,没有应时而至,多因前一司气太过,引致下一司气衍迟,使气候异常,对人的健康有一定影响。
- 7.
不迁贰释义:“不迁贰”一词是“不迁怒,不贰过”的缩语。
- 8.
二祧释义:指古代帝王七庙中两位功德特出而保留不迁的远祖庙。
- 9.
余弊释义:残留下来的陋弊之俗。 唐 元稹《唐故越州刺史兼御史中丞河东薛公神道碑文铭》:“公命市贡之鬻者无所禁,旬月之内,越 俗无餘弊,朝廷宜之,积累岁不迁。”
- 10.
侑神释义:指祖宗亡灵。《续资治通鉴·宋仁宗景祐二年》:“王者奉祖宗,尚功德,故禋天祀地,则侑神作主;审諦合食,则百世不迁。”
- 11.
危行释义:⒈危险的行动。《易·震》:“《象》曰:震往来厉,危行也。”孔颖达 疏:“‘危行也’者,怀惧往来,是致危之行。”⒉小心地行动;慎行。《庄子·山木》:“及其得柘棘枳枸之间也,危行侧视,振动悼慄。”《史记·管晏列传》:“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⒊正直的行为。《论语·宪问》:“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逊。”何晏 集解引 包咸 曰:“危,厉也。”明 樊鹏《中顺大夫陕西提学副使何大复先生行状》:“先是京官非有罪无九年不迁者,先生特以危行连蹇,湮滞中书,凡十餘年。”⒋谓(言语)高于行为
- 12.
天节释义:⒈天运之节律、周期。《国语·越语下》:“天节固然,唯谋不迁。”《国语·越语下》:“天节不远,五年復反。”韦昭 注:“节,期也。”⒉天然的节奏。宋 苏轼《崔文学申携文见过》诗:“簣桴和苇籥,天节非人均。”⒊星名。《晋书·天文志上》:“毕附耳南八星曰天节,主使臣之所持者也。”
- 13.
定配释义:⒈固定配享。《宋史·仁宗纪二》:“庚子,议 太祖、太宗、真宗 庙并万世不迁;南郊升侑上帝,以 太祖 定配,二宗迭配。”《宋史·礼志二》:“七年正月,詔南郊以 太祖 定配。”⒉犹定亲。清 李渔《风筝误·贺岁》:“寧可迟些,决不肯草草定配。”
- 14.
居摄释义:因皇帝年幼不能亲政,由大臣代居其位处理政务,谓“居摄”。 《汉书·食货志上》:“平帝 崩,王莽 居摄,遂篡位。”三国 魏 曹植《周公赞》:“成王 即位,年尚幼稚,周公 居摄,四海慕利。”唐 元稹《迁庙议状》:“则天 为居摄,则 中宗 非中兴,不得为不迁之庙。”
- 15.
工贾释义:⒈制造物品兼出售成品的手工业者。 《左传·昭公二十六年》:“在礼,家施不及国,民不迁,农不移,工贾不变,士不滥,官不滔,大夫不收公利。”⒉手工业和商业。《北史·阳固传》:“贵农桑,贱工贾。”
- 16.
常宗释义:⒈永恒的大宗。嫡长子所传之宗,祖庙永不迁,故称。⒉佛教语。
- 17.
支左诎右释义:同“支左屈右”。 《史记·周本纪》:“﹝ 养由基 怒﹞曰:‘客安能教我射乎?’客曰:‘非吾能教子支左詘右也。夫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而百中之,不以善息,少焉气衰力倦,弓拨矢鉤,一发不中者,百发尽息。’”后转为“左支右絀”。亦省作“支絀”、“支詘”。谓处境窘促,顾此失彼,穷于应付。清 魏源《陕西按察使赠布政使严公神道碑铭》:“始,大吏咸度外待君……及 董公 去,而君始齟齬支詘,惟恳恳敕吏事自备,於是十餘年不迁。”清 包世臣《致祈大臣书》:“唯是军兴三载,经费支绌已甚。”鲁迅《书信集·致萧三》:“人手少,经济
- 18.
昌繁释义:昌盛繁荣。宋 王禹偁《监察御史朱府君墓志铭》:“二十五年,一入乌府,终身不迁,餘庆昌繁,施及后昆。”
- 19.
沈滞释义:⒈亦作“沉滞”。 积滞;郁积。《国语·周语下》:“气不沉滞,而亦不散越。”南朝 梁 陶弘景《冥通记》卷二:“加以迹少愆累,心无沉滞,故得耳。”⒉犹隐退。《楚辞·九辩》:“愿沉滞而不见兮,尚欲布名乎天下。”《后汉书·崔駰传》:“故英人乘斯时也,犹逸禽之赴深林,蝱蚋之趣大沛,胡为嘿嘿而久沉滞也?”《后汉书·崔駰传》:“子笑我之沉滞,吾亦病子屑屑而不已也。”⒊指仕宦久不迁升。汉 王充《论衡·状留》:“遵礼蹈絶,修身守节,在下不汲汲,故有沉滞之留。”三国 魏 曹操《与王脩书》:“将言前后百选,輒不用之,而使此君
- 20.
淹滞释义:⒈谓有才德者而久沦下位。《左传·昭公十四年》:“詰姦慝,举淹滞。”杜预 注:“淹滞,有才德而未叙者。”《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帝闻,皆引见于前,既愍其淹滞,且欲扬 苍 德美,即皆擢拜议郎。”宋 庄季裕《鸡肋编》卷中:“京朝官以上,率二年成资即替,从官郎曹,率以递陞,岁餘不迁者已有淹滞之嘆。”清 阮葵生《茶馀客话》卷十二:“卿其雅匹,胡为淹滞,尚尔卑栖,谬荷长怀。”⒉拖延;久留。汉 枚乘《七发》:“所从来者至深远,淹滞永久而不废,虽令 扁鹊 治内,巫咸 治外,尚何及哉!”唐 孟浩然《岘山送张去非游巴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