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陆 [mǎ lù]
1. 节肢动物,体圆长。由20个环节构成,背面有黄黑相间的环纹。栖息在阴湿的地方,触之则蜷曲如环,并放出臭味。昼伏夜出,吃草根或腐败的植物。又称马蚿、马蚰、百足。参阅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虫四·马陆》。
马陆 引证解释
⒈ 节肢动物,体圆长。由20个环节构成,背面有黄黑相间的环纹。栖息在阴湿的地方,触之则蜷曲如环,并放出臭味。昼伏夜出,吃草根或腐败的植物。又称马蚿、马蚰、百足。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虫四·马陆》。
国语词典
马陆 [mǎ lù]
⒈ 动物名。节肢动物门倍足纲。全身由许多环节构成,每个环节上有两对脚,头上有一对触须,生活在潮湿地方,遇到危险会分泌一种黄臭的液体,并把自己身体卷缩起来。
马陆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倍足纲释义:节肢动物门的一纲。身体分头和躯干两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躯干部由许多相似体节组成,每节有两对步足,故名。行动缓慢,栖息于阴暗潮湿处,多以腐烂植物、霉菌和其他真菌为食。如马陆等。
- 2.
单肢动物释义:无脊椎动物的一门,有触角,通常只有用来行走的步足,有的第一对步足变成毒颚。 如昆虫、蜈蚣、蚰蜒、马陆等。
- 3.
商蚷释义:虫名,即马蚿,又称马陆。
- 4.
多足纲释义:节肢动物门的一纲,身体长形,由许多环节组成,每个环节一对或两对足,头部有一对触角。多卵生,雌雄异体。如蚰蜒、蜈蚣、马陆等。
- 5.
弓招释义:以弓召唤。 古代聘士之礼。语出《左传·昭公二十年》:“弓以招士,皮冠以招虞人。”后遂以“弓招”为延聘之典。《北史·邢邵传》:“设官分职,各有司存,丞相不问鬭人,虞官弓招不进。”唐 张说《唐故赠齐州司马陆公神道碑》:“父 淳感 盘桓利贞,弓招莫进。”
- 6.
猎蝽释义:半翅目,异翅亚目猎蝽科昆虫的统称,绝大多数为捕食性,捕食其他昆虫、马陆等,是农林害虫的天敌。 有些种类吸食人体或其他动物的血液,部分种类是锥虫病的传播媒介。常见种类有黑红赤猎蝽Haematoloechanigrorufa?、环斑猛猎蝽Sphedanoletesimpressicollis?、黄足直头猎蝽Sirtheneaflavipes?Stal等。
- 7.
百节释义:⒈指人体各个关节。⒉指事物的多层次。⒊马陆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虫四·马陆》。
- 8.
百足释义:马陆的别名。
- 9.
百足之虫释义:百足:一种多节多足的爬虫,即马陆。比喻有实力基础的势力,虽一时败落,但不会很快彻底垮台。也指某一恶势力被摧垮后余孽尚存。
- 10.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释义:百足:虫名,又名马陆或马蚿,有十二环节,切断后仍能蠕动。比喻势家豪族,虽已衰败,但因势力大,基础厚,还不致完全破产。
- 11.
马蚿释义:即马陆。
- 12.
马蠲释义:马陆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虫四·马陆》。
- 13.
马蠸释义:虫名。即马陆。
- 14.
马趼释义:即马陆。
- 15.
马轴释义:马陆的别称。见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虫五·马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