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率 [jiàng shuài]
1. 同“将帅”。
3. 率领。
将率 引证解释
⒈ 同“将帅”。
引《荀子·富国》:“将率不能则兵弱。”
杨倞 注:“率与帅同。”
《汉书·黄霸传》:“如国家不虞,边境有事,左右之臣,皆将率也。”
清 唐甄 《潜书·善功》:“此将率之略,士卒之功。”
⒉ 率领。
引《韩非子·初见秦》:“昔者 紂 为天子,将率天下甲兵百万。”
将率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东征释义:⒈向东征伐。《诗·小雅·渐渐之石》:“武人东征,不皇朝矣。”郑玄 笺:“将率受王命东行而征伐。”汉 扬雄《甘泉赋》:“函甘棠之惠,挟东征之意。”唐 李商隐《随师东》诗:“东征日调万黄金,几竭中原买鬭心。”⒉东行。汉 班昭《东征赋》:“惟 永初 之有七兮,余随子乎东征。”唐 白居易《奉和汴州令狐相公二十二韵》:“客有东征者,夷门一落帆;二年方得到,五日未为淹。”
- 2.
兵端释义:导致战争的事端。唐 韩愈《黄家贼事宜状》:“实由自邀功赏,造作兵端。”刘壎《隐居通议·文章八》引 宋 谢枋得《江东运司策问》:“兵端不可妄开,国事不可再误。”《明史·外国传一·朝鲜》:“三十年十一月,昖 言 倭 使频来要挟和款,兵端渐露,乞选将率兵,督同本国训练修防。”
- 3.
官臣释义:谓受天子之命所置的管理家邑的官吏。 《左传·襄公十八年》:“齐环 怙恃其险,负其众庶,弃好背盟,陵虐神主。曾臣 彪 将率诸侯以讨焉,其官臣 偃 实先后之。”
- 4.
戍役释义:⒈戍边的军士。 《诗·小雅·采薇序》:“以天子之命命将率,遣戍役,以守卫中国。”唐 李端《奉送宋中丞使河源》诗:“东周 遣戍役,才子欲离羣。”⒉戍守边疆。《资治通鉴·晋惠帝太安二年》:“诸流民及戍役者多从之。太守 弓钦 遣兵讨之,不胜。”宋 曾巩《福州上执政书》:“而推至於戍役之人,亦劳之以‘王事靡盬,忧我父母’,则先王之政,即人之心,莫大於此也。”
- 5.
曾臣释义:犹末臣。古代诸侯对天子自称的谦词。《左传·襄公十八年》:“曾臣 彪 将率诸侯以讨焉。”杜预 注:“曾臣,犹末臣。”孔颖达 疏:“曾祖曾孙者,曾为重义,诸侯之於天子,无所可重,曾臣犹末臣,谦卑之意耳。”
- 6.
榆关释义:⒈古地名。在今 河南省 中牟县 南。《史记·楚世家》:“﹝ 悼王 ﹞十一年,三晋 伐 楚,败我 大梁、榆关。”司马贞 索隐:“此 榆关 当在 大梁 之西也。”⒉即 古海关。古称 渝关、临榆关、临渝关,明 改为今名。其地古有 渝水,县与关都以水得名。在今 河北省 秦皇岛市。唐 于志宁《中书令昭公崔敦礼碑》:“奉勅往 幽州 ……建节 榆关,糜清柳室。”清 钱谦益《上高阳师相书》:“恭惟老师以黄阁元老出而视师,更置将率蒐讨军,实 榆关 一墻,屹为 长城。”鲁迅《伪自由书·崇实》:“费话不如少说,只剥 崔颢《黄鹤
- 7.
洹水释义:⒈水名。 又名 安阳河,在 河南省 北部。源出 林县,流经 安阳市 至 内黄县,入 卫河。战国 时 苏秦 说 赵肃侯,使 韩、魏、齐、楚、燕、赵 六国将相会于此,定盟合力抗 秦。《战国策·赵策二》:“令天下之将相,相与会于 洹水 之上。”《韩非子·初见秦》:“昔者 紂 为天子,将率天下甲兵百万,左饮於 淇溪,右饮於 洹谿,淇水 竭而 洹水 不流,以与 周武王 为难。”⒉水名。又名 胡良河。在 北京市 房山区 大安山,注入 拒马河。
- 8.
流誉释义:⒈没有根据的称誉。《荀子·致仕》:“凡流言、流説、流事、流谋、流誉、流愬、不官而衡至者,君子慎之。”杨倞 注:“流者,无根源之谓。”章炳麟《国故论衡·原道上》:“将率必出于介胄,宰相必起于州部,不贵豪杰,不以流誉用人也。”⒉传播声誉。《史记·淮南衡山列传》:“淮南王 安 为人好读书鼓琴,不喜弋猎狗马驰骋、亦欲以行阴德拊循百姓,流誉天下。”《旧唐书·良吏传上·李桐客》:“贞观 初,累迁 通 巴 二州,所在清平流誉。”《诗刊》1978年第10期:“有多少风流人物?盗跖 庄躋 流誉后,更 陈王 奋起挥黄鉞。”
- 9.
车师释义:⒈车战部队。 《明史·太祖纪一》:“石抹宜孙 遣将率车师由 松溪 来援,太祖 曰:‘道陿,车战适取败耳。’”⒉古 西域 国名。汉宣帝 时,分其地为 车师 前后两部等,后皆属 西域 都护。车师前部 治 交河城,后部 治 务涂谷。汉 设戊己校尉屯田 车师前王庭。《汉书·匈奴传上》:“其明年,匈奴 怨诸国共击 车师,遣左右大将各万餘骑屯田右地,欲以侵迫 乌孙、西域。”南朝 梁 江淹《遂古篇》:“车师、月支,种类繁兮。”唐 杨炯《唐昭武校尉曹君神道碑》:“车师 旧国,俯枕前庭;戊己遗墟,斜连后壁。”参阅《汉书·西
- 10.
透围释义:跳出重围;穿透包围。 示例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一回:“近壕,贼将率众来战,慈连搠死数人,透围而出。”明 冯梦龙 清 蔡元放《东周列国志》第九十八回:“王翦蒙骜二将齐上,赵括大战数合,不能透围。
- 11.
都头释义:军职名。 都将的别称。 唐 末 田令孜 募神策新军为五十四都,诸都以都将率领,亦称都头。 五代 沿之。 宋 时禁军有都头、副都头,位次指挥使。《新唐书·兵志》:“ 僖宗 幸 蜀 , 田令孜 募神策新军为五十四都……以左右神策大将军为左右神策诸都指挥使,诸都又领以都将,亦曰‘都头’。”《旧五代史·梁书·李重胤传》:“﹝ 重胤 ﹞率众来降。 太祖 素识之,拔用不次,署为先锋步军都头。”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宋金官印》:“ 宋 军制以五百人为一营,每营设指挥使一员,其下为五都,每都马军设军使一员,副兵马
- 12.
颛决释义:决断;专断。 顓,通“专”。《汉书·朝鲜传》:“将率不能前,乃使 卫山 諭降 右渠,不能顓决,与左将军相误,卒沮约。”颜师古 注:“顓与专同。”按,《史记》作“剸决”。《资治通鉴·汉王莽始建国二年》:“当从塞内还之邪,从塞外还之邪?将帅不敢顓决,以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