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蹒跚 蹒跚的意思
pánshān

蹒跚

简体蹒跚
繁体蹣跚
拼音pán shān
注音ㄆㄢˊ ㄕㄢ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pán,(1) 〔蹒跚〕a.走路一瘸一拐的样子;b.走路缓慢、摇摆之态。均亦作“盘跚”。(2) (蹣)

shān,(1) 〔蹒跚〕见“蹒”。(2) 〈方言〉踩,践踏。

基本含义

形容行走不稳,摇摇晃晃的样子。

蹒跚的意思

蹒跚 [pán shān]

1. 腿脚不灵便,走起路来摇摇摆摆。

天禄行蹒跚。——皮日休《上真观》。天禄,兽名。
一个喝醉酒的驾驶员在他的车周围蹒跚。

[walk haltingly; stagger;]

蹒跚 引证解释

⒈ 跛行貌。

唐 皮日休 《太湖诗·上真观》:“天钧鸣响亮,天禄行蹣跚。”
《东周列国志》第九三回:“其楼俯临民家,民家之主人有躄疾,晓起蹣跚而出汲。”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一章:“直到天黑了,这才有一个跛脚老头从大路上蹒跚地走来。”

⒉ 行步缓慢貌。

宋 陆游 《戏作野兴》诗之四:“客散茅檐寂,蹣跚自闭门。”
《醒世恒言·杜子春三入长安》:“但见他:戴一顶玲瓏碧玉星冠,被一领织锦絳綃羽衣,黄丝綬腰间婉转,红云履足下蹣跚。”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药僧》:“缩颈蹣跚而归,父母皆不能识。”
清 余京 《暮春同吴门沉归愚登蒜山》诗:“老去攀躋兴尚存,蹣跚陪客躡云根。”

⒊ 行步摇晃跌撞貌。

宋 陆游 《饥寒行》:“老翁垂八十,捫壁行蹣跚。”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内阁三·貂帽腰舆》:“盖侵晨向北步入,朔风剺面,不啻霜刀,蹣跚颠躓,数里而遥,比至已半僵矣。”
夏衍 《上海屋簷下》第三幕:“林志成 要站起来,但是两脚蹒跚,重新坐下。”

⒋ 舞步翩跹貌。

唐 窦臮 《述书赋》:“仲正 则宽而壮,赊而密。婆娑蹣跚,绰约文质。”

⒌ 旋行貌;徘徊貌。

元 白珽 《湛渊静语》卷一:“蹣跚石罅,得一穴,颇深暗。”
清 唐孙华 《责猫》诗:“蹣跚未能上,此物先兔脱。”
鲁迅 《彷徨·祝福》:“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豫备给 鲁镇 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


国语词典

蹒跚 [pán shān]

⒈ 形容步伐不稳,歪歪斜斜的样子。也作「盘跚」、「蹒跼」。

《幼学琼林·卷二·身体类》:「足跛曰『蹒跚』。」

矫健

⒉ 旋行的样子。

唐·窦臮〈述书赋〉:「婆娑蹒跚,绰约文质。」


蹒跚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摇晃释义:⒈摇摆:烛光摇晃。摇摇晃晃地走着。⒉摇动:摇晃摇晃奶瓶。
    • 2.
      踉跄释义:走路不稳:他踉跄了一下,险些跌倒。

蹒跚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矫健释义:强壮有力:身手矫健。矫健的步伐。

蹒跚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媻珊释义:⒈亦作“媻姍”。亦作“媻跚”。犹蹒跚。行走艰难貌。⒉飘动貌。
    • 2.
      支腿拉胯释义:四肢伸展地躺卧;支着腿,拉开两胯,形容步履蹒跚或挣扎的样子;形容字写得歪斜难看。
    • 3.
      槃跚释义:亦作“槃散”。亦作“槃珊”。犹蹒跚。行走摇晃不稳貌。《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民家有躄者,槃散行汲。平原君 美人居楼上,临见,大笑之。”司马贞 索隐:“散音先寒反,亦作‘跚’,同音。”宋 无名氏《道山清话》:“﹝老僕﹞管押行李在后,泥泞不能进,少游 留道旁人家以俟,久之,方槃珊策杖而至。”明 王錂《春芜记·巧诋》:“槃跚难挨,羞杀我职居槐宰。”
    • 4.
      步履蹒跚释义:蹒跚:走路一瘸一拐的样子。形容走路腿脚不方便,歪歪倒倒的样子。
    • 5.
      盘散行汲释义:盘散:即蹒跚。
    • 6.
      盘跚释义:同“蹒跚”
    • 7.
      策足释义:恐落仆夫后。”清 汪懋麟《逆风》诗之二:“山中两脚蹒跚久,策足输他要路津。”清 黄鷟来《戊辰冬与张四明西同舟发秦邮渡钱塘过仙霞抵建宁分手即事纪别》诗之八:“考亭 著遗迹,策足宜远寻。
    • 8.
      般跚释义:蹒跚。 走路缓慢,摇摇摆摆的样子;盘旋曲折的样子。
    • 9.
      跛足释义:⒈瘸腿。⒉特指战国赵平原君邻家一跛人。其人蹒跚行汲,平原君美人居楼上见而笑之。跛者及平原君门客怒,平原君终斩美人以谢。事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 10.
      跰跚释义:犹蹒跚。
    • 11.
      跹跹释义:⒈亦作“蹮蹮”。 舞貌。⒉犹蹒跚。⒊相得貌。
    • 12.
      蹒跚释义: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步履蹒跚。
    • 13.
      蹯跚释义:犹蹒跚。行步摇晃跌撞貌。
    • 14.
      躃踖释义:蹒跚。
    • 15.
      邪施释义:⒈斜行。亦喻不正当的言行。⒉蹒跚貌。
    • 16.
      野鹤步罡释义:形容人步履蹒跚的样子。
    • 17.
      鹅鸭行释义:形容步态蹒跚。

蹒跚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媻珊释义:⒈亦作“媻姍”。亦作“媻跚”。犹蹒跚。行走艰难貌。⒉飘动貌。
    • 2.
      支腿拉胯释义:四肢伸展地躺卧;支着腿,拉开两胯,形容步履蹒跚或挣扎的样子;形容字写得歪斜难看。
    • 3.
      槃跚释义:亦作“槃散”。亦作“槃珊”。犹蹒跚。行走摇晃不稳貌。《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民家有躄者,槃散行汲。平原君 美人居楼上,临见,大笑之。”司马贞 索隐:“散音先寒反,亦作‘跚’,同音。”宋 无名氏《道山清话》:“﹝老僕﹞管押行李在后,泥泞不能进,少游 留道旁人家以俟,久之,方槃珊策杖而至。”明 王錂《春芜记·巧诋》:“槃跚难挨,羞杀我职居槐宰。”
    • 4.
      步履蹒跚释义:蹒跚:走路一瘸一拐的样子。形容走路腿脚不方便,歪歪倒倒的样子。
    • 5.
      盘散行汲释义:盘散:即蹒跚。
    • 6.
      盘跚释义:同“蹒跚”
    • 7.
      策足释义:恐落仆夫后。”清 汪懋麟《逆风》诗之二:“山中两脚蹒跚久,策足输他要路津。”清 黄鷟来《戊辰冬与张四明西同舟发秦邮渡钱塘过仙霞抵建宁分手即事纪别》诗之八:“考亭 著遗迹,策足宜远寻。
    • 8.
      般跚释义:蹒跚。 走路缓慢,摇摇摆摆的样子;盘旋曲折的样子。
    • 9.
      跛足释义:⒈瘸腿。⒉特指战国赵平原君邻家一跛人。其人蹒跚行汲,平原君美人居楼上见而笑之。跛者及平原君门客怒,平原君终斩美人以谢。事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 10.
      跰跚释义:犹蹒跚。
    • 11.
      跹跹释义:⒈亦作“蹮蹮”。 舞貌。⒉犹蹒跚。⒊相得貌。
    • 12.
      蹒跚释义: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步履蹒跚。
    • 13.
      蹯跚释义:犹蹒跚。行步摇晃跌撞貌。
    • 14.
      躃踖释义:蹒跚。
    • 15.
      邪施释义:⒈斜行。亦喻不正当的言行。⒉蹒跚貌。
    • 16.
      野鹤步罡释义:形容人步履蹒跚的样子。
    • 17.
      鹅鸭行释义:形容步态蹒跚。

蹒跚造句

1.老人拄着拐杖走在山路上,背上的柴火使她步履蹒跚

2.她步履蹒跚地朝大礼堂走去。

3.他近年来发了家,吃得肠肥脑满,走路也步履蹒跚了,过起了荣华富贵的生活。

4.远处有一位鸡皮鹤发的老翁,面带和蔼笑容,脚步蹒跚地走来。

5.人生就像一道漫长的阶梯,任何人也无法逆向而行,只能在急促而繁忙的进程中,偶尔转过头来,回望自己留下的蹒跚脚印。

6.一只青蛙蹒跚的爬出洞来,如老人般懒洋洋的沐浴在阳光下。

7.母爱是困难中的一根拐杖,当你脚步蹒跚时,帮助你找好重心,支撑起一片希望的原野。

8.一辆破旧的汽车在斜坡上步履蹒跚地行驶着。

9.终于,工夫不负有心人,太阳迈着蹒跚的步子走来。

10.小鸭顶着寒风拎着篮子,牵着拐杖满步蹒跚地又出去觅食了。

11.我们往其它人望着的方向看,看到了一个气宇轩昂的鸭妈妈在路中间悠然地散着步,她后面跟着九个蹒跚学步的小鸭子。

12.冬天是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他步伐蹒跚,历尽苍桑,饱受风雪的磨难,但是他依然不改对大自然的爱恋。

13.一个气宇轩昂的鸭妈妈在路中间悠然地散着步,她后面跟着九个蹒跚学步的小鸭子。

14.海龟像蹒跚学步的婴儿一样在沙滩上慢慢的爬行。

15.雪花在漫天飞舞,孩子在雪中打闹;情人在雪中散步;老人在雪中蹒跚

16.成长是行走,一边得到一边失去;成长是负重,一边痛苦一边成就;成长是耕种,一边疲劳一边收获成长是一次次奇妙的蜕变,从蹒跚学步到大步流星,从咿呀学语到口若悬河,从年少无知到聪明睿智。

17.忘不了她的慈祥的目光忘不了她那斑白的发髻忘不了她那双饱经风霜的大手忘不了她那越来越蹒跚的步伐。

18.雪花漫天飞舞,凛冽的寒风像刀子一样划在我的脸上,我蹒跚地来到父亲的小屋。

19.母亲是困难中的一根拐杖,当你脚步蹒跚时,帮助你找好重心,支撑起一片希望的原野。

20.母亲是困难中的一根拐杖。当你脚步蹒跚时,帮你找好重心,支撑起一片希望的原野。

蹒跚(pansha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蹒跚是什么意思 蹒跚读音 怎么读 蹒跚,拼音是pán shān,蹒跚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蹒跚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