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蟒袍 蟒袍的意思
mǎngpáo

蟒袍

简体蟒袍
繁体
拼音mǎng páo
注音ㄇㄤˇ ㄆㄠ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mǎng měng, ◎ 一种无毒的大蛇,体长可达六米,大多生活在近水的森林里,捕食小禽兽(亦称“蚺蛇”)。 ◎ 〔蟅蟒〕见“蟅”。

páo,(1) 中式长衣。【组词】:袍子。长袍。旗袍。棉袍。皮袍。同袍(旧时军人相称)。袍泽(“袍”和“泽”均为古代衣服,后以此称军队中的同事,如“袍袍之谊”、“袍袍故旧”)。(2) 衣服的前襟。【例句】:“反袂拭面,涕沾袍”。

基本含义

形容人的衣着豪华、气派。

蟒袍的意思

蟒袍 [mǎng páo]

1. 古代官员的礼服。上绣蟒形,故称。又名花衣、蟒服。妇女受有封诰的,也可以穿。

蟒袍 引证解释

⒈ 古代官员的礼服。上绣蟒形,故称。又名花衣、蟒服。妇女受有封诰的,也可以穿。参阅《清通志·器服三》。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辞岁》:“凡除夕,蟒袍补褂走謁亲友者,谓之辞岁。”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十回:“原来那位新人,早已把凤冠除下,却仍旧穿的蟒袍霞帔,在新牀上摆了一副 广东 紫檀木的鸦片烟盘,盘中烟具,十分精良,新人正躺在新牀吃旧公烟呢。”
洪深 《戏剧导演的初步知识》下篇二:“旧戏行头中的蟒袍长靠,仍得用一主色,使全体有混一的倾向的。”


国语词典

蟒袍 [mǎng páo]

⒈ 明、清时皇帝或皇亲国戚参加庆典才穿的礼服。皇子、亲王的蟒袍为九蟒,五爪,金黄色。品官自八蟒至五蟒,为四爪,除金黄色外,有古铜或白色,因人不同。

《儒林外史·第四二回》:「应天府尹大人戴著幞头,穿著蟒袍,行过了礼,立起身来,把两把遮阳遮著脸。」


蟒袍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裹圆释义:一口钟的别名。清 西清《黑龙江外记》卷六:“官员公服,亦用一口钟,朔望间以袭补褂。惟蟒袍中不用。一口钟,满洲 谓之呼呼巴,无开禊之袍也。亦名一裹圆。”《红楼梦》第九四回:“且説那日 宝玉 本来穿着一裹圆的皮袄在家歇息。”《老残游记》第六回:“你们把我扁皮箱裹还有一件白狐一裹圆的袍子取出来。”《中国歌谣资料·宣统二年半》:“头顶磨磨盘,身穿一裹圆,宣统 坐天下,不过二三年。”参见“一口鐘”。
    • 2.
      万寿节释义:封建时代指君主的生日。《册府元龟·帝王·诞圣》:“后唐 庄宗 以 光启 元年十月癸亥生於 晋阳宫 …… 同光 元年十月壬辰万寿节,百官斋会於 开封府。”清 昭槤《啸亭续录·万寿节》:“本朝万寿节,王公大臣文武职官等,咸蟒袍补服,於黎明时排班 圆明园 之 正大光明殿 前。”
    • 3.
      千秋节释义:⒈旧时皇帝的诞辰。始自 唐玄宗。《唐会要·节日》:“开元 十七年八月五日,左丞相 源乾曜 右丞相 张説 等,上表请以是日为千秋节……至 天宝 二年八月一日刑部尚书兼京兆尹 萧炤 及百寮,请改千秋节为天长节。”按,玄宗 生于八月初五。唐 杜牧《华清宫三十韵》:“歌吹千秋节,楼臺八月凉。”宋 赵彦卫《云麓漫钞》卷二:“明皇 始置千秋节,自是列帝或置或不置。”⒉皇后、贵妃或太子的生日。《清史稿·礼志七》:“雍正 六年,始令皇后千秋节王公百官咸蟒袍补服,后準此行。摄六宫事皇贵妃千秋节,仪同皇后。”参见“千秋令节”
    • 4.
      官衣释义:戏曲传统服装。剧中古代一般官员的官服。圆领大襟,有水袖,式样与蟒袍同,但不绣花。颜色按人物身分而分紫、红、蓝、黑等色。
    • 5.
      素蟒释义:白色的蟒袍。
    • 6.
      蟒服释义:即蟒袍。
    • 7.
      蟒绣释义:指蟒袍。
    • 8.
      蟒衣释义:即蟒袍。
    • 9.
      蟒衫释义:即蟒袍。
    • 10.
      袍带丑释义:传统戏曲脚色行当。 指穿蟒袍官服的丑角。京剧文丑的一种。扮演正反面角色的文武官员,大都说京白,也有说韵白的。一般讲究口齿伶俐,念白清脆。如《昭君出塞》中的 王龙、《斩黄袍》中的 韩龙 等。
    • 11.
      跳财神释义:旧时民间娱乐活动之一。头戴乌纱,身穿蟒袍,手持元宝,简帖上有‘招财进寳’四字,边跳边舞。
蟒袍是什么意思 蟒袍读音 怎么读 蟒袍,拼音是mǎng páo,蟒袍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蟒袍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