俛首 [fǔ shǒu]
1. 低头,表示服从。
例百越之君,俛首系颈,委命下吏。——汉·贾谊《过秦论》
英[bow one's head in submission;]
俛首 引证解释
⒈ 低头。常用于表示恭顺、伏罪、羞怍、沉思等情状。
引《战国策·赵策四》:“冯忌 接手俛首,欲言而不敢。”
汉 贾谊 《过秦论》:“南取 百越 之地,以为 桂林、象郡,百越 之君俛首係颈,委命下吏。”
《北史·周广川公测传》:“帝惭,俛首不语。”
唐 牛僧孺 《齐推女》:“老人俛首良久,曰:‘足下诚恳如是,吾亦何所隐焉。’”
明 何景明 《明故夔州府知府铁溪先生高公墓志铭》:“使以诗上公和答,章立就,使臣俛首嘆服曰:此 中国 诗人也。”
严复 夏曾佑 《国闻报馆附印说部缘起》:“指天画地,演説古今,喜则涎流吻外,怒则植发如竿,悲与怨则俛首顿足。”
国语词典
俛首 [fǔ shǒu]
⒈ 低头。
引《文选·贾谊·过秦论》:「百越之君,俛首系颈,委命下吏。」
《文选·潘岳·秋兴赋》:「悟时岁之遒尽兮,慨俛首而自省。」
俛首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十年老娘倒绷孩儿释义:比喻对素所熟习之事一时失手,犯了不该有的错误。宋 魏泰《东轩笔录》卷七:“苗振 以第四人及第。既而召试馆职,一日謁 晏丞相。晏 语之曰:‘君久从吏事,必疏笔砚。今将就试,宜稍温习也。’振 率然答曰:‘岂有三十年为老娘而倒綳孩子者乎!’”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念秧》:“主人俛首曰:‘作老娘三十年,今日倒綳孩儿,亦復何説!’”
- 2.
危脑帽释义:五代 蜀 中风行的一种小帽。《新五代史·前蜀世家·王衍》:“蜀 人富而喜遨,当 王 氏晚年,俗竞为小帽,仅覆其顶,俛首即堕,谓之‘危脑帽’。”
- 3.
奁具释义:⒈嫁妆。宋 周密《癸辛杂识别集·银花》:“姑以千緡为奩具之资。”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嫁前一夕,妇整束奩具,復徘徊簷外,或倚柱泣,或俛首如有思。”⒉梳妆用品。《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四回:“我同了他过来,取了奩具给他重新理妆。”⒊匳具:盛梳妆用品的盒子。许地山《命命鸟》:“她的奁具就放在窗边。”
- 4.
德意释义:布施恩德的心意。 《周礼·秋官·掌交》:“道王之德意志虑,使咸知王之好恶。”宋 岳飞《奏招曹成不服乞进兵札子》:“比年羣盗竞作,朝廷务广德意,多命招安。”宋 陈亮《义乌县减酒额记》:“是固所以宣天子之德意,而入民之骨髓也。”《清史稿·礼志九》:“降者膝行诣坛下,俛首乞命,经略宣上德意,量加赏賚。”欧阳予倩《李秀成》第三幕:“这件袍赐给你,你要体朕的德意。”
- 5.
探刺释义:⒈刺探,暗中侦察。 《后汉书·皇后纪下·安思阎皇后》:“黄门侍郎 樊严 等,更相阿党,互作威福,探刺禁省,更为唱和。”宋 苏舜钦《论五事》:“臣窃见州县之吏,多是狡恶之人,窥伺官寮,探刺旨意。”《明史·流贼传·李自成》:“又令充部院诸掾吏,探刺机密。”⒉犹探索。明 宋濂《送徐大年还淳安序》:“入馆之后,俛首探刺,唯恐一事有遗记,注者闕略,悉补足为完文。”
- 6.
椰子身释义:《景德传灯录·智常禅师》:“李渤 问师曰:‘教中所言须弥纳芥子,渤 即不疑;芥子纳须弥,莫是妄谭否?’师曰:‘人传使君读万卷书籍还是否?’李 曰:‘然。’师曰:‘摩顶至踵如椰子大,万卷书向何处著!’李 俛首而已。”后因以“椰子身”谓人身微小。
- 7.
洸洋释义:水无涯际貌。 比喻言辞或文章恣肆放纵。《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司马贞 索隐:“洸洋音汪羊二音,又音晃养。”《明史·唐顺之传》:“﹝ 唐顺之 ﹞为古文,洸洋紆折有大家风。”清 周亮工《跋黄心甫自叙年谱前》:“﹝ 黄心甫 ﹞以好为洸洋自恣之辞,不能俛首从时好,故垂老无所遇,独以撰述自娱。”
- 8.
膏髓释义:⒈脂膏与骨髓。清 平步青《霞外攟屑·掌故·尹侍御奏折》:“千餘里之地,邨市躪为邱墟,膏髓涂於原野。”⒉指民脂民膏。明 袁宏道《猛虎行》:“三 河 及两 浙,在在竭膏髓。”《明史·靳学颜传》:“我朝分封列爵,不农不仕,吸民膏髓。”清 陆以湉《冷庐杂识·陈忠愍公》:“优待士卒,犒之厚而自奉甚俭……时有‘官兵都吸民膏髓,陈公 但饮 吴淞 水’之謡。”梁启超《再驳某报之土地国有论》二:“而一般之消费者,莫可如何,惟俛首以听其坐吸膏髓而已。”⒊比喻事物的精华。唐 冯贽《<云仙杂记>序》:“取九世所蓄典籍经史子集二
- 9.
诡随释义:谓不顾是非而妄随人意。《诗·大雅·民劳》:“无纵诡随,以谨无良。”毛 传:“诡随,诡人之善,随人之恶者。”朱熹 集传:“诡随,不顾是非而妄随人也。”唐 罗隐《谗书·叙二狂生》:“张口掉舌,则谓之訕谤;俛首避事,则谓之诡随,是时难事也。”《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钦若 性倾巧,敢为矫诞,知节薄其为人,未尝诡随。”鲁迅《书信集·致姚克》:“歷来所遇,变化万端,阴险诡随如此辈者甚多。”
- 10.
载辞释义:亦作“载词”。 记载在盟书契约上的文辞。《仪礼·觐礼》“及祀方明”汉 郑玄 注:“及盟时,又加於坛上,乃以载辞告焉。”《太平广记》卷二七三引 唐 高彦休《高阙史·杜牧》:“牧 詰其母曰:‘曩既许我矣,何为反之?’母曰:‘向约十年,十年不来而后嫁。嫁已三年矣。’牧 因取其载词视之,俛首移晷曰:‘其词也直。’”
- 11.
违顺释义:⒈犹依违。 指模棱、犹豫。《宋书·裴方明传》:“往年 氐 竖 杨难当 造为叛乱,俛首者众。其长史 杨万寿、建节将军 姚宪,情不违顺,屡进矢言。”宋 陈师道《上苏公书》:“谢公 江海之士,违世絶俗乃其常耳。顾以别为难者,岂酣於富贵而习於违顺也耶?由是观之,以别为难,非士之正也。”⒉违背与顺从。宋 陈师道《上曾枢密书》:“夫事有曲直,人有违顺。”
- 12.
頞蹙释义:谓皱眉头。语本《孟子·梁惠王下》:“举疾首蹙頞而相告。”宋 苏轼《传神记》:“乃於眉后加三纹,隐约可见,作俛首仰视眉扬而頞蹙者,遂大似。”梁启超《新民说》十二:“吾读宗教改革之歷史,见夫二百年干戈云扰,全 欧 无寧宇,吾未尝不頞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