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苏门 苏门的意思
mén

苏门

简体苏门
繁体蘇門
拼音sū mén
注音ㄙㄨ ㄇㄣ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sū sù,(1) 植物名(“紫苏”或“白苏”的种子,称“苏子”)。(2) 指须头下垂物。【组词】:流苏。(3) 昏迷中醒过来。【组词】:苏生。苏醒。死而复苏。(4) 缓解,解除。【组词】:以苏其困。(5) 特指“江苏省”、“苏州市”。【组词】:苏剧。苏绣(苏州的刺绣)。(6) 前“苏联”的简称。中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把当时的工农民主政权组织称为“苏维埃”;把当时的根据地称为“苏区”。(7) 姓。(8) 见“噜”字“噜苏”。(1) 朝向。【例句】:“苏刃者死”。

mén,(1) 建筑物的出入口,又指安装在出入口能开关的装置。【组词】:门儿。门口。开门见山。(2) 形状或作用像门的东西。【组词】:电门。(3) 途径,诀窍。【组词】:门径。门道儿。(4) 旧时指封建家族或家族的一支,现亦指一般的家庭。【组词】:门第。门风。门婿。长(zhǎng )门长子。(5) 事物的分类。【组词】:分门别类。(6) 宗教的教派或学术思想的派别。【组词】:教门。门徒。(7) 量词。【组词】:一门大炮。(8) 姓。

基本含义

指某人的门第或家族世代显赫,声望卓著。

苏门的意思

苏门 [sū mén]

1. 山名。在河南省辉县西北。又名苏岭、百门山。晋孙登曾隐居于此。后因用以借指孙登。

苏门 引证解释

⒈ 山名。在 河南省 辉县 西北。又名 苏岭、百门山。晋 孙登 曾隐居于此。后因用以借指 孙登。参见“苏门啸”。

唐 杨炯 《群官寻杨隐居诗序》:“阮籍 之见 苏门,止闻鸞啸。”
唐 庞德公 《与鹿门少年马绍隆冥游》诗:“唯有 峴亭 清夜月,与君长啸学 苏门。”


苏门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仡然释义:⒈壮勇貌。《公羊传·宣公六年》:“祁弥明 者,国之力士也,仡然从乎 赵盾 而入。”⒉屹然不动貌。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栖逸》:“苏门 山中忽有真人,樵伐者咸共传説…… 籍(阮籍)登岭就之,箕踞相对,籍 商略终古,上陈 黄、农 玄寂之道,下考三代盛德之美以问之,仡然不应。”唐 段成式《酉阳杂俎·金刚经鸠异》:“至小厅前,见十餘人仡然庭中,垂手张口,投兵於地,众遂就缚。”
    • 2.
      佛逝国释义:室利佛逝国 的省称。七世纪到十三世纪 印度尼西亚 苏门答腊 古国。
    • 3.
      呵罗单释义:古代国名。 或谓即《爪哇史颂》中之karitan一名音译,在今 印度尼西亚 苏门答腊岛,一说在 爪哇岛 或兼指此二岛。此外尚有 马来半岛 的 吉兰丹、越南 中南部等说。
    • 4.
      大巽他群岛释义:马来群岛的主要部分。包括苏门答腊、爪哇、马都拉、婆罗洲、苏拉威西等岛及附近小岛。面积140多万平方千米。除婆罗洲北部与塞巴提克岛北部外,均属印度尼西亚领土。
    • 5.
      客衣释义:指客行者的衣着。唐 祖咏《泊扬子津》诗:“江 火明沙岸,云帆碍浦桥。夜衣今日薄,寒气近来饶。”唐 高适《使青夷军入居庸》诗:“匹马行将久,征途去转难。不知边地别,只讶客衣单。”宋 晁补之《村居即事》诗:“十载京尘化客衣,故园榆柳识春归。”金 元好问《望苏门》诗:“诸父当年此往还,客衣尘土泪斑斑。”清 叶廷琯《鸥陂渔话·李兰青诗》:“苍茫云水外,帆挟浪花飞。落日在江树,微寒生客衣。”
    • 6.
      宣尼释义:汉平帝 元始 元年追谥 孔子 为 褒成宣尼公,后因称 孔子 为 宣尼。见《汉书·平帝纪》。晋 左思《咏史》诗之四:“言论準 宣尼,辞赋拟 相如。”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师友》:“互乡 童子,当愿接於 宣尼;苏门 先生,竟未言於 阮籍。”元 刘壎《隐居通议·文章五》:“续 杏坛 之音,鼓 宣尼 之操,吾徒之修养也。”清 恽敬《前光禄寺卿伊公祠堂碑铭》:“入圣之要,下学上达,宣尼 所传,存之存之。”
    • 7.
      播荷释义:源于印地语,原意为重量,负荷。 亦用作重量单位,旧时通行于 印度、中国 沿海和南洋一带。明 费信《星槎胜览·苏门答剌国》:“只番秤一播荷,抵我官秤三百二十觔。”明 马欢《瀛涯胜览·柯枝国》:“土无他产,祇出胡椒,人多置园圃种椒为业。每年椒熟,本处自有收椒大户收买,置仓盛贮,待各处番商来买,论播荷説价。”
    • 8.
      晁补之释义:(1053-1110)北宋文学家。字无咎,济州巨野(今属山东)人。元丰年间进士。历任著作佐郎、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兼国史编修。为“苏门四学士”之一。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编》。
    • 9.
      末罗瑜释义:南海古国名。 一译 末罗游。一般认为 末罗瑜 和 元 代及其后载籍提到的 木剌由、麻里予儿、巫来由、无来由,均为 马来 人自称Melayu的译音。但 唐 代的 末罗瑜 故地在 印度尼西亚 苏门答剌岛 的 占碑 一带。
    • 10.
      栖神释义:⒈亦作“栖神”。凝神专一。为道家保其根本,养其元神之术。《淮南子·泰族训》:“今夫道者,藏精於内,栖神於心,静漠恬淡,讼繆胸中。”《晋书·阮籍传》:“籍 尝於 苏门山 遇 孙登,与商略终古及栖神导气之术。”南朝 梁 陶弘景《真诰·运象二》:“为道者常渊澹以独处,每栖神以游闲。”唐 吴筠《游仙》诗之三:“百关弥调畅,方寸益清越。栖神合虚无,洞览周恍惚。”⒉谓死后安息。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汝水》:“左右深松列植,筠柏交荫,尹公度 之所栖神处也。”宋 赞宁《宋高僧传·习禅·太毓》:“九月合朔,色相不动而示灭于
    • 11.
      狼牙修释义:亦作“狼牙须”。亦作“狼牙修”。古国名。故地在今 泰国 南部 马来半岛 北大年 及附近一带。《北史·赤土传》:“又行二三日,西望见 狼牙须国 之山,於是南达 鸡笼岛,至於 赤土 之界。”《明史·外国传七·锡兰山》:“锡兰山,或云即古 狼牙修。梁 时曾通中国。自 苏门答剌 顺风十二昼夜可达。”
    • 12.
      狼牙脩释义:亦作“狼牙须”。 亦作“狼牙修”。古国名。故地在今 泰国 南部 马来半岛 北大年 及附近一带。《北史·赤土传》:“又行二三日,西望见 狼牙须国 之山,於是南达 鸡笼岛,至於 赤土 之界。”《明史·外国传七·锡兰山》:“锡兰山,或云即古 狼牙修。梁 时曾通中国。自 苏门答剌 顺风十二昼夜可达。”
    • 13.
      猩猩释义:哺乳动物,比猴子大,头尖,吻部突出,两臂长,全身有赤褐色长毛,没有臀疣。 生活在苏门答腊和加里曼丹的森林中,吃野果等。
    • 14.
      穆西河释义: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南部河流。
    • 15.
      苏门释义:山名。在 河南省 辉县 西北。又名 苏岭、百门山。晋 孙登 曾隐居于此。后因用以借指 孙登。唐 杨炯《群官寻杨隐居诗序》:“阮籍 之见 苏门,止闻鸞啸。”唐 庞德公《与鹿门少年马绍隆冥游》诗:“唯有 峴亭 清夜月,与君长啸学 苏门。”参见“苏门啸”。
    • 16.
      苏门啸释义:《晋书·阮籍传》:“籍 尝於 苏门山 遇 孙登,与商略终古及栖神导气之术。
    • 17.
      苏门四友释义:见“苏门四学士”。
    • 18.
      苏门四子释义:见“苏门四学士”。
    • 19.
      苏门四学士释义:亦称“苏门四友”。亦称“苏门四子”。指 北宋 文学家 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 四人。他们在文学上各有成就,受到 苏轼 赏识荐拔,故名。
    • 20.
      苏门长啸释义:籍(阮籍,魏晋时竹林七贤之一)尝于苏门山遇孙登(魏晋时的著名隐士,道教传说人物),与商略终古及栖神导气之术,登皆不应,籍因长啸而退。

苏门(sume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苏门是什么意思 苏门读音 怎么读 苏门,拼音是sū mén,苏门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苏门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