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足 [qǔ zú]
1. 充分取得。
取足 引证解释
⒈ 充分取得。
引三国 魏 嵇康 《答释难宅无吉凶摄生论》:“若命之成败,取足於信顺,故是吾前难寿夭成於愚智耳,安得有性命自然也!”
唐 韩愈 《记宜城驿》:“于太傅 帅 襄阳,迁 宜城县,并改造南境数驛,材木取足此林。”
明 李贽 《答耿中丞书》:“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於 孔子 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於 孔子,则千古以前无 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取足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义米释义:⒈东汉 末天师道首领 张鲁 于 初平 二年(公元191年)率徒众攻取 汉中,在各地设义舍,置义米、义肉,过路者量腹取足。 参见“义舍”。⒉晋武帝 时规定边远的少数民族居民不课田,每户交米三斛,再远的交五斗,名为“义米”。见《晋书·食货志》。⒊谓备荒救灾之米。《宋史·理宗纪四》:“湖北 诸郡,去年旱潦饥疫,令 江陵、常、澧、岳、寿 诸州,发义仓米振糶。”《宋史·食货志上》:“诸路已糶义米价钱,州郡以低价抑令上户补糴,正税逃阁,义米用亏。”
- 2.
取盈释义:谓取足赋税。《孟子·滕文公上》:“凶年,粪其田而不足,则必取盈焉。”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韩方》:“各州县如数取盈,甚费敲扑。”清 贝青乔《哀甬东》诗:“往时催科笞在臀,今时催科刃在颈。嗟尔不许官取盈,堂堂师出诚有名。”
- 3.
年租释义:每年的租税。《魏书·卢昶传》:“年租岁调,则惟常理,此外徵求,於何取足?”
- 4.
盗赃释义:⒈亦作“盗臧”。 抢劫或偷窃财物。汉 王符《潜夫论·断讼》:“高祖 制三章之约,孝文 除克肤之刑,是故自非杀伤盗臧,文罪之法轻重无常,各随时宜,要取足用,劝善消恶而已。”《晋书·刑法志》:“贼燔人庐舍积聚,盗赃五匹以上弃市。”⒉指抢劫或偷窃得来的财物。《汉书·高帝纪上》“伤人及盗抵罪”颜师古 注引 李奇 曰:“伤人有曲直,盗臧有多少,罪名不可豫定,故凡言抵罪,未知抵何罪也。”《宋史·食货志下一》:“索盗赃则不偿失主,检财产则不及卑幼。”清 秦鑅《归州纪事诗》:“釵环在首身衣裳,徵媒过聘皆盗赃。”
- 5.
竫人释义: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矮人。晋 郭璞《山海经图赞·竫人国》:“僬僬极么,竫人又小,四体取足,眉目纔了。”唐 柳宗元《行路难》诗之一:“北方竫人长九寸,开口抵掌更笑喧。啾啾饮食滴与粒,生死亦足终天年。”
- 6.
至道释义:⒈指最好的学说、道德或政治制度。《礼记·学记》:“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礼记·表记》:“道有至,义有考。至道以王,义道以霸,考道以为无失。”郑玄 注:“此读当言‘道有至,有义,有考’,字脱一有耳。”陈澔 集说引 应氏 曰:“至道,即仁也。至道浑而无迹,故得其浑全精粹以为王。”晋 陆机《演连珠》之六:“是以至道之行,万类取足於世;大化既洽,百姓无匱於心。”⒉最高的原则、准则。《荀子·儒效》:“以从俗为善,以货财为寳,以养生为己至道,是民德也。”⒊佛、道谓极精深微妙的道
- 7.
贵欲释义:⒈嗜欲。《文子·道原》:“去其诱慕,除其贵欲,捐其思虑。”⒉欲想;想要。汉 阮瑀《为曹公作书与孙权》:“往年在 譙,新造舟舡,取足自载,以至 九江,贵欲观 湖 漅 之形,定 江 滨之民耳。”唐 韩愈《东都遇春》诗:“得闲无所作,贵欲辞视听。”唐 王建《寻橦歌》:“斯须改变曲辞新,贵欲欢他平地人。”
- 8.
赙送释义:赠物助丧。亦指赠送治丧的财物。《汉书·游侠传·原涉》:“及 涉 父死,让还 南阳 賻送,行丧冢庐三年。”《后汉书·张禹传》:“父卒,汲 吏人賻送前后数百万,悉无所受。”《南史·梁始兴忠武王憺传》:“憺 闻丧自投于地,席稾哭泣,不饮不食者数日,倾财产賻送,部伍大小皆取足焉,天下称其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