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全军 全军的意思
quánjūn

全军

简体全军
繁体全軍
拼音quán jūn
注音ㄑㄩㄢˊ ㄐㄩㄣ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quán,(1) 完备,齐备,完整,不缺少。【组词】:齐全。完全。智勇双全。求全责备。(2) 整个,遍。【组词】:全部。全国。全民。全神贯注。全心全意。(3) 都。【例句】:代表全来了。(4) 使不受损伤。【组词】:保全。(5) 姓。

jūn,(1) 武装部队。【组词】:军威。军服。行(xíng )军。军功。军犬。军备。军纪。军衔。军阀。军令状。异军突起。溃不成军。(2) 军队的编制单位,是“师”的上一级。(3) 泛指有组织的集体。【组词】:劳动大军。

基本含义

指整个军队,表示全体军人的意思。

全军的意思

全军 [quán jūn]

1. 整个军队。

全军指战员。

[ the whole army; ]

2. 保全军队的实力。

全军而反,雄名大震。——《南史》

[ preserve the strength of the army; ]

全军 引证解释

⒈ 谓不战而以计谋使敌军全部降伏。

《孙子·谋攻》:“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
晋 袁宏 《后汉纪·灵帝纪下》:“嵩 曰:‘不然,善用兵者,全军为上,破军次之,百战百胜不如不战而屈人之兵也。’”

⒉ 保全军队的实力。

《南史·檀道济传》:“道济 虽不剋定 河 南,全军而反,雄名大振。”

⒊ 整个军队。

唐 贾岛 《赠李金州》诗:“泝流随大旆,登岸见全军。”
毛泽东 《论持久战》:“在既定的客观物质的基础之上,抗日战争的指挥员就要发挥他们的威力,提挈全军,去打倒那些民族的敌人。”


国语词典

全军 [quán jūn]

⒈ 保全军队的实力,在战场上不失一卒。

《孙子·谋攻》:「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
《南史·卷一五·檀道济传》:「道济虽不克定河南,全军而反,雄民大振。」

⒉ 整支军队。

唐·贾岛〈赠李金州〉诗:「溯流随大旆,登岸见全军。」

三军


全军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三军释义:春秋时,大国的军队分为中军、上军、下军(也有称中军、左军、右军的),后泛指军队。现指陆军、海军、空军。

全军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军用命释义:全军都奋不顾身地执行命令。
    • 2.
      三大作风释义:指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作风。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为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四日 毛泽东 在党的七大政治报告中所指出。邓小平《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毛泽东 同志在党的七大的报告中,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规定为我们党的三大作风的第一项。”
    • 3.
      二万五千里长征释义:简称长 征。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南北各根据地向陕北根据地进行的战略转移。由于王明路线的错误领导,中央红军未能打破国民党军第五次“围剿”,南方各革命根据地的红军,均 先后被迫退出根据地。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强渡乌 江,攻占了遵义。1935年1月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 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中央红军在毛泽东亲自指挥下,四渡赤水,南渡乌江,抢渡金沙江,摆脱了数 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取得了战略转
    • 4.
      元帅释义:⒈某些国家的军衔,高于将官。⒉古时称统率全军的主帅。
    • 5.
      全军释义:⒈整个军队。 ⒉保全军队的实力。
    • 6.
      全师释义:谓保全军队,使无损伤。
    • 7.
      勇贯三军释义:指勇敢或勇猛是全军第一。
    • 8.
      北洋海军释义:19世纪70年代至甲午战争,清政府在中国北方沿海建立的新式海军。 初由李鸿章主持,先在天津办水师学堂,后设立海军衙门,订购外国军舰,在旅顺和威海卫修建军港。至1888年正式编成北洋舰队,有兵舰二十余艘,军事训练全由外国军官操纵。1894年中日黄海海战中,北洋舰队的官兵英勇奋战,曾一度挫败日本侵略军。次年初,因李鸿章下令避免对日作战,严禁出海巡弋,北洋海军困守威海卫,被日舰围攻,全军覆没。
    • 9.
      厘税释义:⒈晚清起实行的一种商业税。 分坐厘、行厘两种,前者征货物交易税,后者征货物通过税。因税率按货值抽若干厘,故名“厘税”。又叫“厘捐”、“厘金”。咸丰 三年(1853年)起征,至1931年裁撤。康有为《上清帝第二书》:“窃闻与 日本 议和,有割 奉天 沿边及 台湾 一省,补兵餉二万万两,及通商 苏 杭,听机器洋货流行内地,免其厘税等款。”⒉指厘捐及海关税。清 李鸿章《复蒋芗泉书》:“惟 沪 上……釐税所入,尽供 湘 淮 全军,东豫 数省剿 捻 之用。”杨玉如《辛亥革命先著记》第八章第二节:“其餘釐税,除海关外
    • 10.
      只轮不反释义:比喻全军覆没。 同“只轮无反”。
    • 11.
      只轮不返释义:只:一个。连战车的一只轮子都未能返回。比喻全军覆没。
    • 12.
      只轮无反释义:连战车的一只轮子都未能返回。 比喻全军覆没。
    • 13.
      只轮莫返释义:只:一个。连战车的一只轮子都未能返回。比喻全军覆没。
    • 14.
      只骑不反释义:比喻全军覆没。同“只轮不反”。
    • 15.
      大还释义:⒈谓全军撤回。 《左传·襄公十四年》:“伯游 曰:‘吾令实过,悔之何及,多遗 秦 禽。’乃命大还。”⒉即大迁,日至于女纪之称。《淮南子·天文训》:“﹝日﹞至於鸟次,是谓小还;至於 悲谷,是谓餔时;至於女纪,是谓大还。”参见“大迁”。⒊大还丹。唐 李白《草创大还赠柳官迪》诗:“赫然称大还,与道本无隔。”唐 马湘《诗》之二:“时人若觅长生药,对景无心是大还。”清 冯桂芬《和朱兰坡师重游頖宫元韵》:“朗鉴无花推眼老,大还有药驻颜童。”⒋死之婉称。宋 楼钥《宜人杨氏挽词》诗:“一昨闻微恙,寧知竟大还。”
    • 16.
      尝敌释义:亦作“甞敌”。试探敌人实力的强弱。宋 苏洵《权书·心术》:“古之贤将,能以兵甞敌,而又以敌自甞,故去就可以决。”宋 叶适《外论三》:“一日之举,难以尝敌,非百全必胜,不可为也。”《续资治通鉴·元顺帝至正二十年》:“广信 为 友谅 门户……非大将统全军以临之不可。今偏师尝敌,设若挫衄,非独 广信 不可下,吾 衢 先驛骚矣。”
    • 17.
      帅才释义:⒈能统率、指挥全军的杰出才能,泛指能独当一面,指挥全局的才能。⒉指有这样才能的人。
    • 18.
      拔寨释义:亦作“拔砦”。 拔起营寨,全军出发。
    • 19.
      提挈释义:⒈扶助。⒉提拔;照顾。⒊指挥和带领:提挈全军。挈(qiè)。
    • 20.
      整勒释义:操练。 《后汉书·郭伋传》:“伋 整勒士马,设攻守之略。”《三国志·蜀志·姜维传》:“更整勒戎马。”《资治通鉴·唐肃宗乾元二年》:“惟 李光弼、王思礼 整勒部伍,全军以归。”

全军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军用命释义:全军都奋不顾身地执行命令。
    • 2.
      三大作风释义:指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作风。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为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四日 毛泽东 在党的七大政治报告中所指出。邓小平《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毛泽东 同志在党的七大的报告中,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规定为我们党的三大作风的第一项。”
    • 3.
      二万五千里长征释义:简称长 征。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南北各根据地向陕北根据地进行的战略转移。由于王明路线的错误领导,中央红军未能打破国民党军第五次“围剿”,南方各革命根据地的红军,均 先后被迫退出根据地。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强渡乌 江,攻占了遵义。1935年1月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 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中央红军在毛泽东亲自指挥下,四渡赤水,南渡乌江,抢渡金沙江,摆脱了数 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取得了战略转
    • 4.
      元帅释义:⒈某些国家的军衔,高于将官。⒉古时称统率全军的主帅。
    • 5.
      全军释义:⒈整个军队。 ⒉保全军队的实力。
    • 6.
      全师释义:谓保全军队,使无损伤。
    • 7.
      勇贯三军释义:指勇敢或勇猛是全军第一。
    • 8.
      北洋海军释义:19世纪70年代至甲午战争,清政府在中国北方沿海建立的新式海军。 初由李鸿章主持,先在天津办水师学堂,后设立海军衙门,订购外国军舰,在旅顺和威海卫修建军港。至1888年正式编成北洋舰队,有兵舰二十余艘,军事训练全由外国军官操纵。1894年中日黄海海战中,北洋舰队的官兵英勇奋战,曾一度挫败日本侵略军。次年初,因李鸿章下令避免对日作战,严禁出海巡弋,北洋海军困守威海卫,被日舰围攻,全军覆没。
    • 9.
      厘税释义:⒈晚清起实行的一种商业税。 分坐厘、行厘两种,前者征货物交易税,后者征货物通过税。因税率按货值抽若干厘,故名“厘税”。又叫“厘捐”、“厘金”。咸丰 三年(1853年)起征,至1931年裁撤。康有为《上清帝第二书》:“窃闻与 日本 议和,有割 奉天 沿边及 台湾 一省,补兵餉二万万两,及通商 苏 杭,听机器洋货流行内地,免其厘税等款。”⒉指厘捐及海关税。清 李鸿章《复蒋芗泉书》:“惟 沪 上……釐税所入,尽供 湘 淮 全军,东豫 数省剿 捻 之用。”杨玉如《辛亥革命先著记》第八章第二节:“其餘釐税,除海关外
    • 10.
      只轮不反释义:比喻全军覆没。 同“只轮无反”。
    • 11.
      只轮不返释义:只:一个。连战车的一只轮子都未能返回。比喻全军覆没。
    • 12.
      只轮无反释义:连战车的一只轮子都未能返回。 比喻全军覆没。
    • 13.
      只轮莫返释义:只:一个。连战车的一只轮子都未能返回。比喻全军覆没。
    • 14.
      只骑不反释义:比喻全军覆没。同“只轮不反”。
    • 15.
      大还释义:⒈谓全军撤回。 《左传·襄公十四年》:“伯游 曰:‘吾令实过,悔之何及,多遗 秦 禽。’乃命大还。”⒉即大迁,日至于女纪之称。《淮南子·天文训》:“﹝日﹞至於鸟次,是谓小还;至於 悲谷,是谓餔时;至於女纪,是谓大还。”参见“大迁”。⒊大还丹。唐 李白《草创大还赠柳官迪》诗:“赫然称大还,与道本无隔。”唐 马湘《诗》之二:“时人若觅长生药,对景无心是大还。”清 冯桂芬《和朱兰坡师重游頖宫元韵》:“朗鉴无花推眼老,大还有药驻颜童。”⒋死之婉称。宋 楼钥《宜人杨氏挽词》诗:“一昨闻微恙,寧知竟大还。”
    • 16.
      尝敌释义:亦作“甞敌”。试探敌人实力的强弱。宋 苏洵《权书·心术》:“古之贤将,能以兵甞敌,而又以敌自甞,故去就可以决。”宋 叶适《外论三》:“一日之举,难以尝敌,非百全必胜,不可为也。”《续资治通鉴·元顺帝至正二十年》:“广信 为 友谅 门户……非大将统全军以临之不可。今偏师尝敌,设若挫衄,非独 广信 不可下,吾 衢 先驛骚矣。”
    • 17.
      帅才释义:⒈能统率、指挥全军的杰出才能,泛指能独当一面,指挥全局的才能。⒉指有这样才能的人。
    • 18.
      拔寨释义:亦作“拔砦”。 拔起营寨,全军出发。
    • 19.
      提挈释义:⒈扶助。⒉提拔;照顾。⒊指挥和带领:提挈全军。挈(qiè)。
    • 20.
      整勒释义:操练。 《后汉书·郭伋传》:“伋 整勒士马,设攻守之略。”《三国志·蜀志·姜维传》:“更整勒戎马。”《资治通鉴·唐肃宗乾元二年》:“惟 李光弼、王思礼 整勒部伍,全军以归。”

全军造句

1.曹操的军队不识水性,船上着火,不战而溃,全军覆没。

2.敌人在我军的强大攻势下,全军覆灭了。

3.由于马谡刚愎自用,街亭一役西蜀全军覆没。

4.年中国北洋舰队在中日战争中被小小的日本打败,以致全军覆没。

5.这位将领轻举妄动,没照统帅的布置行事,招致全军覆没是必然的事。

6.这位将领轻举妄动,没照元帅的布置行事,招致全军覆没是必然的事。

7.曹操赤壁一战,折戟沉沙,几乎全军覆没。

8.我军这次出征,一定要让敌人全军覆没。

9.因为相信错误的情报,我方差点全军覆没。

10.孟良崮一战,敌人全军覆没。

11.敌人数倍于我,且已兵临城下,咱们应该尽快实施战略转移,不然就会全军覆没。

12.这次考试,他没准备,以致全军覆没,没有一科及格。

13.这场战役,我军驍勇善战,把敌人杀得全军覆没。

14.炮兵四连的炮击命中率在全军中最高。

15.虽然孟明视等三员秦将在之战中全军覆没,但秦穆公用人不疑,给了他们将功折罪的机会。

16.这场战斗,打得座山雕损兵折将,全军覆灭。

17.风云突变,他率领全军将士起义了。

18.这场战役,我军骁勇善战,把敌人杀得全军覆没。

19.这支勤王兵一路上纪律严明,秋毫无犯,全军官兵,雄赳赳,气昂昂,十分英武,引起了许多人的注意。

20.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加快改革开放步伐,犹如百川归海,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

全军是什么意思 全军读音 怎么读 全军,拼音是quán jūn,全军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全军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