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积 [chōng jī]
1. 水流速度减小的地方,水冲击的泥沙沉积下来。
英[alluviation;]
国语词典
冲积 [chōng jī]
⒈ 高地的砂砾、泥土因流水的搬运而沉积在河谷低洼处的情形,称为「冲积」。
冲积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角洲释义:河流注入海中或湖泊时,流速减缓,所携带的泥沙大量沉积,在河口地区形成的冲积平原。一般呈三角形,故名。多属良好农耕地区。如长江三角洲。
- 2.
临浯释义:浯河冲积平原,是清代翰林院编修都察院左都御史窦光鼐成长的地方,创立者刘大同和早期共产党员刘增的故乡。
- 3.
关中平原释义:又称“渭河平原”。在陕西中部,秦岭以北,西起宝鸡,东到潼关。原为地堑,经渭河及其支流冲积而成。海拔400米左右。土地肥沃,灌溉发达,是中国重要农业区,有“八百里秦川”之称。
- 4.
冲塞释义:⒈冲积淤塞。 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济水一》:“大河 衝塞,侵啮 金堤。”⒉犹郁结。夏衍《心防》第一幕:“冲塞起来的感情,阻住了他的话,讲得断断续续。”⒊要塞。宋 苏舜钦《上范希文书》:“扼其衝塞,絶其牙市,闭之沙漠之外。”
- 5.
准噶尔盆地释义: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阿尔泰山、天山之间。西宽东窄,略呈三角形。盆地底部海拔500米左右,多固定和半固定沙丘。盆地南缘冲积扇平原广阔,有大面积新垦农业区。
- 6.
华北平原释义:在黄河下游,主要由黄河、淮河、海河等河流冲积而成。 面积约30万平方千米。地势平坦,大部分在海拔50米以下。向为中国重要农业区。
- 7.
垌田释义:〈方〉在江河的冲积扇或三角洲上大片广阔的田地。
- 8.
孟加拉国释义:南亚国家。临孟加拉湾。面积144万平方千米。人口12亿(1995年)。首都达卡。大部分位于恒河和布拉马普特拉河下游冲积平原。热带季风气候。农业国。主要产稻米和黄麻。出口以黄麻和麻制品为主。
- 9.
平原释义:陆地上低平而广阔的地区。 按成因主要分为冲积平原和侵蚀平原两大类。
- 10.
松嫩平原释义:东北平原的北部。 受松花江、嫩江侵蚀和冲积而成。沉积层中富含石油,有著名的大庆油田。黑土分布广,土壤肥沃。中国商品粮基地。
- 11.
沙地释义:⒈海滨河岸由泥沙淤积成的滩地。 《元史·河渠志二》:“八月以来,秋潮汹涌,水势愈大,见筑沙地塘岸,东西八十餘步,造木柜石囤以塞其要处。”《清史稿·食货志一》:“乾隆 五十九年巡抚 吉庆 言,沿海沙地滩涨靡常,约十三万三千餘亩,悉令入官,交原佃耕作纳租,永著为例。”⒉含沙多的土地。《新华月报》1952年第8期:“在人口密集的地区,也有大量的废弃土地,如沙地、碱地、红土地等,经验证明是可以利用的。”范长江《中国的西北角》十七:“由 磴口 东北行,沙地渐少,黄河 冲积平原上,丰腴可爱。”
- 12.
沙岸释义:冲积平原与海面相接的部分。 海岸线较平直,缺乏天然港湾,海水浅不便停泊轮船,但适于晒盐、旅游休闲。
- 13.
河套释义:黄河的冲积平原。在内蒙古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境内。面积约5万平方千米,海拔1,000—1 100米左右。可分三部分:宁夏平原在贺兰山以东,后套平原在狼山以南,土默川平原在大青山以南。河套地区土壤肥沃,沟渠纵横,是著名的农业区。
- 14.
河淤释义:⒈河流泥沙冲积成的土地。 ⒉河泥。
- 15.
洞庭湖平原释义:两湖平原的南部。在湖南省北部。由洞庭湖水系湘江等冲积而成。湖区多围湖造田形成的圩田。中国的商品粮基地和重要淡水鱼区。
- 16.
长江中下游平原释义:主要包括长江中下游的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皖中平原和长江三角洲。由长江及其支流冲积而成。地势低平,大部分海拔在50米以下,河道纵横,湖泊密布,向有水乡之称。是中国农业最发达地区之一。
- 17.
麓原释义:山前侵蚀平原。一种起伏不大而宽阔缓斜的基岩,位于干旱区或半干旱区中较陡坡的山脚下,通常表面盖着一层薄的砾砂冲积层,是一个侵蚀面,和沉积性的山麓冲积平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