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藩镇割据 藩镇割据的意思
fānzhèn

藩镇割据

简体藩镇割据
繁体藩鎮割據
拼音fān zhèn gē jù
注音ㄈㄢ ㄓㄣˋ ㄍㄜ ㄐㄩˋ
结构ABCD式
字数4字词语

拆字解意

fān,(1) 篱笆。【组词】:藩篱。(2) 屏障,保卫。【例句】:藩翰(喻保卫国家的重臣)。(3) 封建时代称属国属地或分封的土地,借指边防重镇。【组词】:藩属。藩国。藩镇。藩邦。削藩。称藩(自称属国)。

zhèn,(1) 压。【例句】:镇尺(用金属、玉石等制成的尺形文具,用来压书和纸。亦称“镇纸”,“压尺”)。镇痛。(2) 以武力维持安定。【例句】:镇压(用强力压制,不许进行政治活动)。镇反。镇服。镇慑。镇守。(3) 安定。【组词】:镇静。镇定。(4) 军事上重要的地方。【组词】:边防重镇。(5) 中国县以下的行政区划单位。(6) 较大的集市。【组词】:城镇。村镇。(7) 把饮料等同冰或冷水放在一起使凉。【组词】:冰镇。(8) 整个一段时间。【例句】:镇日(整天)。(9) 时常。【例句】:十年镇相随。(10) 中国明、清两代军队的编制单位。(11) 姓。

gē,(1) 切断,截下,划分出来。【组词】:割让。割地。割弃。割舍。割除。割断。割裂。割据。交割。割鸡焉用牛刀(喻做小事情不值得费大力气)。(2) 灾害。【例句】:天降割于我家。

jù jū,(1) 凭依、倚仗。【组词】:据点。据险固守。(2) 占有。【组词】:窃据。盘据。据为己有。(3) 可以用做证明的事物。【组词】:字据。证据。单据。论据。契据。言之有据。(4) 按照。【组词】:据实。据称。依据。据事直书。(1) 〔拮据〕见“拮”。

基本含义

指封建时代藩镇割据的现象,即各地的地方势力割据,相互独立,不受中央政府统治。

藩镇割据的意思

藩镇割据 [fān zhèn gē jù]

1. 唐代安史之乱后出现的中央集权削弱、藩镇强大、互相争战的局面。当时节度使独揽一方军政财权,其职位由子弟或部将承袭,不受中央政令管辖。至9世纪初,全国藩镇达四十余个,他们互相攻伐,或联合对抗中央。唐代中央政府屡图削弱藩镇,收效甚微。此局面延续近两个世纪,至北宋初结束。


藩镇割据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安史之乱释义:唐朝地方割据势力安禄山、史思明发动的叛乱。公元755年安禄山和史思明起兵,次年占领唐都城长安,玄宗李隆基逃到蜀中。肃宗李亨在灵武(今属宁夏)即位。至公元763年叛乱被平定。唐朝统治自此由盛而衰,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 2.
      封建论释义:散文篇名。唐代柳宗元作。“封建”指奴隶社会分封国土、建立诸侯国的分封制度。作者分析了这种制度的产生原因、形成过程及其弊病,论述了它终被中央集权的郡县制所取代的历史必然性。意在反对唐中期的藩镇割据,维护唐王朝的统一。措词严谨,有很强的逻辑性和说服力,是古代议论文的典范之作。
    • 3.
      李贺释义:(790—816)唐代诗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他的诗想象丰富,构思奇特,熔铸词采,独树一帜,具有浪漫主义风格。诗中反映出对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强烈不满,对劳动人民的疾苦也寄予关切。有《昌谷集》。
    • 4.
      节度使释义:古代官名。 唐睿宗时在边疆始设,玄宗后遍设国内。授职时赐给双旌双节,总揽一道或数州的军、民、财政。所辖区内各州刺史均为其下属。后逐渐形成藩镇割据局面。北宋初解除节度使的兵权。元废。
    • 5.
      藩镇割据释义:唐中叶在边 境和重要地方设置节度使,掌管当地的军事大权。 安史之乱后,节度使势力逐渐扩大。有的节度使在其辖区内,扩充军队,委派官吏,征收赋税,不服从唐朝政令,形成地方割据势力。历史上称这种局面为 藩镇割据。唐后期中央与藩镇不断战争,藩镇间也连年攻战,割据局面延续到五代十国,人民惨遭战乱 灾难,社会生产受到严重破坏。
藩镇割据是什么意思 藩镇割据读音 怎么读 藩镇割据,拼音是fān zhèn gē jù,藩镇割据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藩镇割据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