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èi nà,(1) 里面,与“外”相对。【组词】:内部。内外。内定。内地。内阁。内行(háng )。内涵。(2) 称妻子或妻子家的亲戚。【组词】:内人。内亲。内弟。(3) 亲近。【例句】:内君子而外小人。(1) 同“纳”,收入;接受。
róng,(1) 包含,盛(chéng)。【组词】:容器。容量(liàng )。容积。容纳。无地自容。(2) 对人度量大。【组词】:容忍。宽容。(3) 让,允许。【组词】:容让。不容人说话。(4) 相貌,仪表,景象,状态。【组词】:容止。容颜。容光。容貌。仪容。军容。市容。阵容。姿容。(5) 或许,也许。【组词】:容或。(6) 姓。
1. 事物所包含的实质性事物。
例图画之内容。——蔡元培《图画》
英[content; substance;]
⒈ 物件里面所包容的东西。
引鲁迅 《而已集·再谈香港》:“检查员的脸是青色的……他只将箱子的内容倒出,翻搅一通。”
郭沫若 《北伐途次》二二:“那个钱包是皮制的,已经很旧了,当着众人面前我替他打开来,从那里面取出的内容是:--两个铜板和两张当票。”
⒉ 事物内部所含的实质或意义。
引丁玲 《韦护》第二章四:“他一天天的感出这些文学巨著内容的伟大。”
阿英 《晚清小说史》第三章:“﹝《冷眼观》﹞与《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类似,首回说明本书内容,都是‘旧社会的怪事’。”
⒊ 哲学名词。指事物内在因素的总和。与“形式”相对。世界上任何事物没有无形式的内容,也没有无内容的形式。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依赖内容,并随着内容的发展而改变。但形式又反作用于内容,影响内容,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对内容的发展起有力的促进作用。内容和形式是辩证的统一。
⒈ 事物内部所包含的实质或意义。相对于形式而言。
反形式
⒉ 文学或艺术作品中所含的意义或精神。相对于形式、技巧而言。
1.这篇论文的内容架构完整,纲举目张,一览无遗。
2.他的演讲内容乏善可陈,尽是些令人生腻的老生常谈。
3.这部作品在内容和观点上都有错误,只是改头换面,修修补补,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4.这篇文章内容空洞,语言贫乏,读起来使人兴味索然。
5.杂家之所以称为杂家,就是因为它内容综合诸子,兼容并蓄。
6.这篇文章主题、内容可以,若再删掉其中的冗词赘句,就更好了。
7.他这次发言和上次比较,内容大有径庭。
8.文章长短由内容决定,断鹤续凫是不可取的。
9.用传统的艺术形式,表现新的内容不正是旧瓶新酒吗?
10.这篇稿件质量平平,内容淡而无味,语言也不够精练,没有发表的价值。
11.这本书我仅看了一章,就略见一斑,能猜出后面都有啥内容了。
12.写文章只追求形式而不注重内容,那是舍本逐末。
13.诸子百家的思想言论大部分内容都涉及到这个问题。
14.写作也要根据事迹,精选内容,不要一律长篇累牍。
15.这首歌曲的内容实在不雅,可以称为靡靡之音了。
16.刘老先生读书有韦编三绝的精神,所以他对每一本书的内容都了若指掌。
17.在这种情况下写出的文章总会是意到笔随,文从字顺,内容与形式都是一气呵成的。
18.展览会的说明书写得简明扼要,使人对展览内容一目了然。
19.上节课所学的内容,我也是一知半解,怎能给你讲清楚呢。
20.初学写作的人,往往平铺直叙,缺乏技巧,内容一览无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