垦殖 [kěn zhí]
1. 将荒芜的土地开垦成为良田。
英[reclaim and cultivate wasteland;]
垦殖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垦植”。开垦荒地,进行生产。
引《三国志·吴志·华覈传》:“诚宜住建立之役,先备豫之计,勉垦殖之业,为饥乏之救。”
《陈书·高祖纪下》:“周旋千餘顷,并膏腴,堪垦植。”
《魏书·高宗纪》:“入其境,农不垦殖,田亩多荒。”
徐迟 《入峡记》:“当然,湖泊蓄洪垦殖是要搞的,这几年搞了一些,还继续要搞。”
国语词典
垦殖 [kěn zhí]
⒈ 开垦荒地、种植作物。
引《晋书·卷二六·食货志》:「今者省傜务本,并力垦殖,欲令农功益登。」
垦殖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二麦释义:大麦、小麦。《宋书·武帝纪》:“今二麦未晚,甘泽频降,可下东境郡,勤课垦殖。”宋 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诗之三:“二麦俱秋斗百钱,田家唤作小丰年。”清 钮琇《觚賸·广东月令》:“﹝正月,﹞二麦黄。”
- 2.
修垦释义:⒈同“脩垦”。⒉垦殖。
- 3.
农垦释义:农业垦殖:农垦事业。
- 4.
农恳释义:指农业垦殖。也指开垦荒地,以便进行农业生产。
- 5.
啮啃释义:啃咬。比喻破坏或折磨。艾青《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诗:“那些被烽火所啮啃着的地域,无数的,土地的垦殖者……拥挤在生活的绝望的污巷里。”《新华文摘》1982年第9期:“绝望象耗子似的在啮啃他们的心,有的人忍受不了,呻吟起来。”
- 6.
围垦释义:用堤坝把湖滩、海滩等围起来垦殖。
- 7.
土地利用率释义:衡量土地利用程度的指标,表示已利用的土地占总土地面积的比例。比例愈大,其土地利用率愈高。有农业土地利用率、非农业土地利用率、垦殖指数和复种指数等指标。
- 8.
垦植释义:见“垦殖”。
- 9.
垦殖释义:开垦荒地,进行生产:垦殖场。
- 10.
复垦释义:对因挖掘、塌陷等造成破坏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它恢复到可以垦殖的程度。
- 11.
居邑释义:⒈囤积于城邑之中。《汉书·食货志下》:“富商贾或墆财役贫,转轂百数,废居居邑,封君皆氐首仰给焉。”颜师古 注:“服虔 曰:‘居穀於邑也。’如淳 曰:‘居贱物於邑中以待贵也。’二説皆未尽也。此言或有所废置,有所居蓄,而居於邑中,以乘时射利也。”⒉泛指人口聚居之地。《汉书·沟洫志》“古者立国居民,疆理土地,必遗川泽之分,度水势所不及”唐 颜师古 注:“言川泽水所流聚之处,皆留而置之,不以为居邑而妄垦殖,必计水所不及,然后居而田之也。”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三编第一章第二节:“百里见方的地区,有田九万顷,除去三分
- 12.
海涂释义:河流入海处或海岸附近因泥沙沉积而形成的浅海滩。低潮时,其较高部分露出海面。修筑围堤,挡住海水可以垦殖。
- 13.
脩垦释义:垦殖。 《陈书·宣帝纪》:“南康 一郡,岭 下应接,民间尤弊,太建 四年田租未入者,可特原除。庶脩垦无废,岁取方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