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寇 [bīng kòu]
1. 敌兵或乱兵的侵扰。
3. 乱兵和贼寇。
兵寇 引证解释
⒈ 敌兵或乱兵的侵扰。
引《后汉书·郭伋传》:“更始 新立, 三辅 连被兵寇,百姓震骇。”
⒉ 乱兵和贼寇。
引宋 苏舜钦 《答韩持国书》:“故闭户或密出,不敢与相见,如避兵寇,惴惴然惟恐累及亲戚耳。”
兵寇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国危释义:指国家有危难。 《周礼·秋官·小司寇》:“一曰询国危,二曰询国迁。”郑玄 注:“国危谓有兵寇之难。”《左传·桓公五年》:“度其国危,遂不復。”《韩非子·三守》:“人主有三守。三守完,则国安身荣;三守不完,则国危身殆。”
- 2.
圣驾释义:皇帝或临朝皇后的车乘。亦借指皇帝或皇后。今多用于讽刺或比喻。《魏书·崔光传》:“辕关 峭嶮,山路危狭,圣驾清道,当务万安。”宋 丁谓《丁晋公谈录》:“至十年,果 契丹 兵寇 澶渊,圣驾亲征。”清 沉复《浮生六记·浪游记快》:“乾隆 庚子,圣驾南巡。”《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十回:“臣到处访求了好几年,今日得见圣驾,万千之幸!”京剧《贵妃醉酒》:“天到了这个时候,圣驾怎么还没来呀?”鲁迅《集外集拾遗·“言词争执”歌》:“许多要人夹屁追,恭迎圣驾请重回。”柯云路《三千万》三:“丁猛 当然把来人当成圣驾。”
- 3.
山蛮释义:旧指居住在山间的南方某些少数民族。 《南齐书·高帝纪上》:“﹝ 元嘉 ﹞二十三年,雍州 刺史 萧思话 镇 襄阳,啟 太祖 自随戍 沔北,讨 樊 邓 诸山蛮,破其聚落。”《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元年》:“三月,秦 兵寇 南乡,拔之,山蛮三万户降 秦。”胡三省 注:“自 春秋 之时,伊 洛 以南,巴、巫、汉、沔 以北,大山长谷,皆蛮居之…… 后汉 祭遵 攻新城蛮、柏华蛮,破 霍阳聚,则 春秋 蛮氏之聚落也。其后又有巫蛮、南郡蛮、江夏蛮。襄阳 以西,中庐、宜城 之西山,皆蛮居之,所谓山蛮也。”
- 4.
烈妇释义:⒈古指重义守节的妇女。晋 傅玄《秦女休行》:“秦氏 有烈妇,义声驰 雍凉。”元 戴表元《浴蚕沙溪水为陈烈妇作烈妇二十五而寡兵寇起能以智全家》诗:“丝成白棱棱,胶作烈妇絃。烈妇何所言,絃中意缠绵。”清 王士禛《池北偶谈·谈异六·宣城烈妇》:“﹝某烈妇坊﹞污秽不治。一夜,阮氏 馆宾 刘 姓者,梦烈妇来言曰:‘吾苦节数十年,蒙朝廷旌表建坊……今子孙零落,属之他人,瀦潦秽杂,何以堪之!’”⒉特指以死殉节或殉夫的妇女。《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六回:“这妇人明明是拒姦被杀的,我见了她还肃然起敬,你开口便诬蔑他,这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