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从戎 从戎的意思
cóngróng

从戎

简体从戎
繁体從戎
拼音cóng róng
注音ㄘㄨㄥˊ ㄖㄨㄥ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cóng,(1) 跟随。【组词】:愿从其后。(2) 依顺。【组词】:顺从。盲从。从善如流。(3) 采取,按照。【组词】:从优。(4) 从事;参加。【组词】:从业。从政。投笔从戎。(5) 由,自。【组词】:从古至今。从我做起。(6) 跟随的人。【组词】:侍从。仆从。(7) 宗族中次于至亲的亲属。【例句】:从父(伯父、叔父的通称)。(8) 次要的。【组词】:主从。从犯。(9) 中国魏以后,古代官品(有“正品”和“从品”之分,宋代龙图阁大学士为从二品)。(10) 姓。

róng,(1) 古代兵器的总称。(2) 军队,军事。【组词】:兵戎。投笔从戎(指文人从军)。戎装。戎马。(3) 古代称兵车。【组词】:御戎。(4) 大。【组词】:戎功。(5) 称(方言,音如“农”)。【例句】:“戎有良翰”。(6) 中国古代称西部民族。【组词】:西戎。戎狄。(7) 姓。

基本含义

指离开家乡,投身军旅,成为一名士兵。

从戎的意思

从戎 [cóng róng]

1. 参军。

投笔从戎。

[enlist;]

从戎 引证解释

⒈ 投身军旅。

三国 魏 曹植 《杂诗》之二:“类此游客子,捐躯远从戎。”
唐 刘商 《赠头陀师》诗:“少壮从戎马上飞, 雪山童子 未緇衣。”
宋 陆游 《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诗:“四十从戎驻 南郑,酣宴军中夜连日。”
陈毅 《记淮海前线见闻》诗:“老战士,几年久从戎。”


国语词典

从戎 [cóng róng]

⒈ 投身军旅。

《文选·曹植·杂诗六首之二》:「类此游客子,捐躯远从戎。」
南朝陈·张正见〈紫骝马〉诗:「将军入大宛,善马出从戎。」

如:「投笔从戎」。

当兵 从军


从戎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当兵释义:⒈参加军队。⒉服兵役。
    • 2.
      从军释义:参加军队。
    • 3.
      投军释义:旧时指参军。

从戎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从戎释义:旧指参加军队:投笔从戎。戎(róng)。
    • 2.
      他心释义:别的打算;异心。《战国策·赵策一》:“知伯 曰:‘兵箸 晋阳 三年矣,旦暮当拔之而饗其利,乃有他心?不可,子慎勿復言。’”《乐府诗集·鼓吹曲辞一·有所思》:“双珠玳瑂簪,用玉绍繚之。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唐 刘餗《隋唐嘉话》卷上:“靖 曰:‘此 君集 反耳。今中夏乂安,臣之所教,足以制四夷矣。而求尽臣之术者,是将有他心焉。’”郭希仁《从戎纪略》:“若彼不去,即有他心无疑,当另设法办理。”
    • 3.
      伏锧释义:亦作“伏质”。古代有腰斩的死刑,施刑时罪犯裸身俯伏砧上,故称“伏鑕”。质,通“鑕”,砧。亦泛指被处死。《史记·张丞相列传》:“苍 坐法当斩,解衣伏质。”汉 班彪《王命论》:“勇如 信、布,强如 梁、籍,成如 王莽,然卒润鑊伏鑕,烹醢分裂。”唐 陈子昂《谢衣表》:“以其伏鑕之魂,更辱赐衣之宠。”明 沉德符《野获编·科场·孙蕡陈遇》:“盖仕宦二十年,一禁繫,一从戎,四为下僚,仅一入史局,而不免伏鑕。”
    • 4.
      函请释义:用书信请求或邀请。 《曾纪泽日记·光绪五年正月二十三日》:“是以公使初莅使任,外部必函请开列从官姓名职业,云以备宴会时致柬邀请。”郭希仁《从戎纪略》:“余乃函请 翔初,东出视师。”鲁迅《书信集·致开明书店》:“故今特函请贵局此后将未付该社之款,全数扣留,并即交下。”
    • 5.
      募格释义:亦作“募征格”。募人从军、杀敌的赏格。《魏书·敬宗纪》:“又班募格,收集忠勇。”北魏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大统寺》:“孝昌 初,妖贼四侵,州郡失据,朝廷设募征格於堂之北,从戎者拜旷掖将军、偏将军、裨将军。”《资治通鉴·梁武帝中大同元年》:“乃射募格於城中云:‘能斩城主降者,拜太尉,封开国郡公,赏帛万匹。’”胡三省 注:“募格者,立赏格以募人。”
    • 6.
      同恶释义:共同作恶。亦指共同作恶者。《左传·昭公十三年》:“对曰:‘无与同好,谁与同恶?’”陆德明 释文:“好、恶,并如字。”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马季长 佞媚获誚,蔡伯喈 同恶受诛。”元 刘壎《隐居通议·杂录》:“其同恶在某处,姓名、状貌,悉以西邻指之。”郭希仁《从戎纪略》:“﹝ 韩映堃 ﹞遂与同恶 张秉祥 等,乘机鼓煽各刀匪,并代为部勒。”参见“同恶相求”。
    • 7.
      后图释义:今后之计。 谓为以后打算。《左传·桓公六年》:“以为后图,少师得其君。”孔颖达 疏:“言此计今虽无益,以为在后图谋也。”《新五代史·吴世家·杨行密》:“海陵 难守,而 庐州 吾旧治也,城廪完实,可为后图。”郭希仁《从戎纪略》:“有另定方针以为后图者。”
    • 8.
      坐来释义:⒈犹本来;向来。唐 马戴《汧上劝旧友》诗:“坐来生白髮,况復久从戎。”宋 王安石《和宋太博服除还朝简诸朋旧》诗:“谈论坐来能慰我,篇章传出亦惊人。”宋 陈亮《贺新郎》词:“脩竹更深处,映帘櫳,清阴障日,坐来无暑。”⒉犹适才;正当。唐 李白《单父东楼秋夜送族弟沉之秦》诗:“坐来黄叶落四五,北斗已掛西城楼。”宋 张元干《点绛唇》词:“小雨忻晴,坐来池上荷珠碎。掉眉浓翠,怎不教人醉?”⒊移时;顷刻。唐 韩愈《春雪间早梅》诗:“玲瓏开已徧,点缀坐来频。”宋 黄庭坚《次韵雨丝云鹤》之二:“坐来改变如苍狗,试欲挥毫
    • 9.
      塞途释义:堵塞道路。形容人多拥挤。唐 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其在外,则树旗旄,罗弓矢,武夫前呵,从者塞途。”《资治通鉴·唐懿宗咸通九年》:“时民避乱,扶老携幼,塞涂而来。”明 沉德符《野获编补遗·畿辅·淹九》:“京师是日,不但游人塞途,而四方全真道人,不期而集者不下数万。”郭希仁《从戎纪略》附《钱君定三传》:“元(杨调元)归,权厝于 八仙庵,弔者塞途。”
    • 10.
      墨绖从戎释义:亦作“墨縗从戎”。古代居丧,在家守制,丧服用白色;如有战事须任军职者,则服黑以代,谓之“墨絰从戎”。
    • 11.
      墨缞从戎释义:见“墨絰从戎”。
    • 12.
      墨衰绖释义:黑色丧服。《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遂发命,遽兴 姜戎,子墨衰絰。”杜预 注:“晋文公 未葬,故 襄公 称子,以凶服从戎,故墨之。”《续资治通鉴·宋高宗建炎三年》:“议遣人使 金,张浚 因荐 晧;吕颐浩 召与语,大悦。俄詔赐对,时 晧 方墨衰絰,颐浩 脱巾衣服之。”亦省作“墨絰”、“墨衰”。《宋书·王诞传》:“七年,以 诞 为 吴国 内史,母忧去职。高祖 征 刘毅,起为辅国将军,诞 固辞军号,墨絰从行。”《旧唐书·郑元璹传》:“寻而 突厥 又寇 并州,时 元璹 在母丧,高祖 令墨絰充使招慰。”宋 苏轼《赐
    • 13.
      外强中干释义:《左传·僖公十五年》:“今乘异产以从戎事…张脉偾兴,外强中干。 ” 意思是打仗时乘用异国的马,紧急时马就会血脉张动,外表很强大,实际内里很空虚。后多用来形容外表强大而实际虚弱的事物。
    • 14.
      夷险释义:⒈平险。三国 魏 曹操《分租与诸将掾属令》:“与诸将士大夫共从戎事,幸赖贤人不爱其谋,羣士不遗其力,是以夷险平乱,而吾得窃大赏,户邑三万。”康有为《大同书》辛部第二章:“莫不夷险,平难,除莽,涤秽,犂巢,扫穴,奔魑,走魅,成为都会,邑居相望。”⒉平坦与险阻。《魏书·程骏传》:“魏 昔与 燕 婚,既而伐之,由行人具其夷险故也。”明 李东阳《<北上录>序》:“平生一二朋旧,或取而观之,知道路之夷险,居起之劳逸。”《红楼梦》第五十回:“坳垤审夷险,枝柯怕动摇。”⒊指国运的平顺与艰险。晋 陶潜《五月旦和戴主簿》
    • 15.
      容足释义:仅能立足,形容所处之地极狭小。 《庄子·外物》:“地非不广且大也,人之所用容足耳。”《魏书·司马衍传》:“嶠 復喻 侃 曰:‘苏峻 遂得志,四海虽广,公寧有容足乎?’”唐 刘商《与于中丞》诗:“万顷荒林不敢看,买山容足拟求安。”明 王世贞《即事书怀》诗:“我自安排容足处,裁诗先属 太茅君。”《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回:“从前我只道 上海 的地方不好,据此看来,竟是天地虽宽,几无容足之地了!”郭希仁《从戎纪略》:“司令部地本窄狭,办公人员仅能容足,来者皆集于门外。”
    • 16.
      异产释义:⒈谓非本国所产。《左传·僖公十五年》:“﹝ 晋侯 ﹞乘小駟,郑 入也,庆郑 曰:‘古者大事,必乘其产……今乘异产,以从戎事,及惧而变,将与人易。’”杨伯峻 注:“异产,非本国所产。”⒉指异母所生。《陈书·文学传·江德》:“﹝ 江德 ﹞与异产昆弟居,恩惠甚篤。”⒊不共有财产,指分家。清 吴敏树《亡弟云松事状》:“兄弟三人虽异出……父母皆已早卒,实无所为异产别居者。”
    • 17.
      异産释义:⒈谓非本国所产。《左传·僖公十五年》:“﹝ 晋侯 ﹞乘小駟,郑 入也,庆郑 曰:‘古者大事,必乘其产……今乘异产,以从戎事,及惧而变,将与人易。’”杨伯峻 注:“异产,非本国所产。”⒉指异母所生。《陈书·文学传·江德》:“﹝ 江德 ﹞与异产昆弟居,恩惠甚篤。”⒊不共有财产,指分家。清 吴敏树《亡弟云松事状》:“兄弟三人虽异出……父母皆已早卒,实无所为异产别居者。”
    • 18.
      弃矛从政释义:矛,是武器,喻指武;而政,是指政治,喻指文。 弃矛从政的意思大致就是,弃武从文,放弃武官职位,走向文官的道路,与“投笔从戎”基本相反。
    • 19.
      弃笔从戎释义:犹投笔从戎。 指文人弃文就武。
    • 20.
      待援释义:等待援兵;等候援救。元 郭钰《感事》诗:“上相出师三月罢,南人待援六年过。”郭希仁《从戎纪略》:“万炳南 坐守 凤翔 待援。”

从戎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从戎释义:旧指参加军队:投笔从戎。戎(róng)。
    • 2.
      他心释义:别的打算;异心。《战国策·赵策一》:“知伯 曰:‘兵箸 晋阳 三年矣,旦暮当拔之而饗其利,乃有他心?不可,子慎勿復言。’”《乐府诗集·鼓吹曲辞一·有所思》:“双珠玳瑂簪,用玉绍繚之。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唐 刘餗《隋唐嘉话》卷上:“靖 曰:‘此 君集 反耳。今中夏乂安,臣之所教,足以制四夷矣。而求尽臣之术者,是将有他心焉。’”郭希仁《从戎纪略》:“若彼不去,即有他心无疑,当另设法办理。”
    • 3.
      伏锧释义:亦作“伏质”。古代有腰斩的死刑,施刑时罪犯裸身俯伏砧上,故称“伏鑕”。质,通“鑕”,砧。亦泛指被处死。《史记·张丞相列传》:“苍 坐法当斩,解衣伏质。”汉 班彪《王命论》:“勇如 信、布,强如 梁、籍,成如 王莽,然卒润鑊伏鑕,烹醢分裂。”唐 陈子昂《谢衣表》:“以其伏鑕之魂,更辱赐衣之宠。”明 沉德符《野获编·科场·孙蕡陈遇》:“盖仕宦二十年,一禁繫,一从戎,四为下僚,仅一入史局,而不免伏鑕。”
    • 4.
      函请释义:用书信请求或邀请。 《曾纪泽日记·光绪五年正月二十三日》:“是以公使初莅使任,外部必函请开列从官姓名职业,云以备宴会时致柬邀请。”郭希仁《从戎纪略》:“余乃函请 翔初,东出视师。”鲁迅《书信集·致开明书店》:“故今特函请贵局此后将未付该社之款,全数扣留,并即交下。”
    • 5.
      募格释义:亦作“募征格”。募人从军、杀敌的赏格。《魏书·敬宗纪》:“又班募格,收集忠勇。”北魏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大统寺》:“孝昌 初,妖贼四侵,州郡失据,朝廷设募征格於堂之北,从戎者拜旷掖将军、偏将军、裨将军。”《资治通鉴·梁武帝中大同元年》:“乃射募格於城中云:‘能斩城主降者,拜太尉,封开国郡公,赏帛万匹。’”胡三省 注:“募格者,立赏格以募人。”
    • 6.
      同恶释义:共同作恶。亦指共同作恶者。《左传·昭公十三年》:“对曰:‘无与同好,谁与同恶?’”陆德明 释文:“好、恶,并如字。”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马季长 佞媚获誚,蔡伯喈 同恶受诛。”元 刘壎《隐居通议·杂录》:“其同恶在某处,姓名、状貌,悉以西邻指之。”郭希仁《从戎纪略》:“﹝ 韩映堃 ﹞遂与同恶 张秉祥 等,乘机鼓煽各刀匪,并代为部勒。”参见“同恶相求”。
    • 7.
      后图释义:今后之计。 谓为以后打算。《左传·桓公六年》:“以为后图,少师得其君。”孔颖达 疏:“言此计今虽无益,以为在后图谋也。”《新五代史·吴世家·杨行密》:“海陵 难守,而 庐州 吾旧治也,城廪完实,可为后图。”郭希仁《从戎纪略》:“有另定方针以为后图者。”
    • 8.
      坐来释义:⒈犹本来;向来。唐 马戴《汧上劝旧友》诗:“坐来生白髮,况復久从戎。”宋 王安石《和宋太博服除还朝简诸朋旧》诗:“谈论坐来能慰我,篇章传出亦惊人。”宋 陈亮《贺新郎》词:“脩竹更深处,映帘櫳,清阴障日,坐来无暑。”⒉犹适才;正当。唐 李白《单父东楼秋夜送族弟沉之秦》诗:“坐来黄叶落四五,北斗已掛西城楼。”宋 张元干《点绛唇》词:“小雨忻晴,坐来池上荷珠碎。掉眉浓翠,怎不教人醉?”⒊移时;顷刻。唐 韩愈《春雪间早梅》诗:“玲瓏开已徧,点缀坐来频。”宋 黄庭坚《次韵雨丝云鹤》之二:“坐来改变如苍狗,试欲挥毫
    • 9.
      塞途释义:堵塞道路。形容人多拥挤。唐 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其在外,则树旗旄,罗弓矢,武夫前呵,从者塞途。”《资治通鉴·唐懿宗咸通九年》:“时民避乱,扶老携幼,塞涂而来。”明 沉德符《野获编补遗·畿辅·淹九》:“京师是日,不但游人塞途,而四方全真道人,不期而集者不下数万。”郭希仁《从戎纪略》附《钱君定三传》:“元(杨调元)归,权厝于 八仙庵,弔者塞途。”
    • 10.
      墨绖从戎释义:亦作“墨縗从戎”。古代居丧,在家守制,丧服用白色;如有战事须任军职者,则服黑以代,谓之“墨絰从戎”。
    • 11.
      墨缞从戎释义:见“墨絰从戎”。
    • 12.
      墨衰绖释义:黑色丧服。《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遂发命,遽兴 姜戎,子墨衰絰。”杜预 注:“晋文公 未葬,故 襄公 称子,以凶服从戎,故墨之。”《续资治通鉴·宋高宗建炎三年》:“议遣人使 金,张浚 因荐 晧;吕颐浩 召与语,大悦。俄詔赐对,时 晧 方墨衰絰,颐浩 脱巾衣服之。”亦省作“墨絰”、“墨衰”。《宋书·王诞传》:“七年,以 诞 为 吴国 内史,母忧去职。高祖 征 刘毅,起为辅国将军,诞 固辞军号,墨絰从行。”《旧唐书·郑元璹传》:“寻而 突厥 又寇 并州,时 元璹 在母丧,高祖 令墨絰充使招慰。”宋 苏轼《赐
    • 13.
      外强中干释义:《左传·僖公十五年》:“今乘异产以从戎事…张脉偾兴,外强中干。 ” 意思是打仗时乘用异国的马,紧急时马就会血脉张动,外表很强大,实际内里很空虚。后多用来形容外表强大而实际虚弱的事物。
    • 14.
      夷险释义:⒈平险。三国 魏 曹操《分租与诸将掾属令》:“与诸将士大夫共从戎事,幸赖贤人不爱其谋,羣士不遗其力,是以夷险平乱,而吾得窃大赏,户邑三万。”康有为《大同书》辛部第二章:“莫不夷险,平难,除莽,涤秽,犂巢,扫穴,奔魑,走魅,成为都会,邑居相望。”⒉平坦与险阻。《魏书·程骏传》:“魏 昔与 燕 婚,既而伐之,由行人具其夷险故也。”明 李东阳《<北上录>序》:“平生一二朋旧,或取而观之,知道路之夷险,居起之劳逸。”《红楼梦》第五十回:“坳垤审夷险,枝柯怕动摇。”⒊指国运的平顺与艰险。晋 陶潜《五月旦和戴主簿》
    • 15.
      容足释义:仅能立足,形容所处之地极狭小。 《庄子·外物》:“地非不广且大也,人之所用容足耳。”《魏书·司马衍传》:“嶠 復喻 侃 曰:‘苏峻 遂得志,四海虽广,公寧有容足乎?’”唐 刘商《与于中丞》诗:“万顷荒林不敢看,买山容足拟求安。”明 王世贞《即事书怀》诗:“我自安排容足处,裁诗先属 太茅君。”《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回:“从前我只道 上海 的地方不好,据此看来,竟是天地虽宽,几无容足之地了!”郭希仁《从戎纪略》:“司令部地本窄狭,办公人员仅能容足,来者皆集于门外。”
    • 16.
      异产释义:⒈谓非本国所产。《左传·僖公十五年》:“﹝ 晋侯 ﹞乘小駟,郑 入也,庆郑 曰:‘古者大事,必乘其产……今乘异产,以从戎事,及惧而变,将与人易。’”杨伯峻 注:“异产,非本国所产。”⒉指异母所生。《陈书·文学传·江德》:“﹝ 江德 ﹞与异产昆弟居,恩惠甚篤。”⒊不共有财产,指分家。清 吴敏树《亡弟云松事状》:“兄弟三人虽异出……父母皆已早卒,实无所为异产别居者。”
    • 17.
      异産释义:⒈谓非本国所产。《左传·僖公十五年》:“﹝ 晋侯 ﹞乘小駟,郑 入也,庆郑 曰:‘古者大事,必乘其产……今乘异产,以从戎事,及惧而变,将与人易。’”杨伯峻 注:“异产,非本国所产。”⒉指异母所生。《陈书·文学传·江德》:“﹝ 江德 ﹞与异产昆弟居,恩惠甚篤。”⒊不共有财产,指分家。清 吴敏树《亡弟云松事状》:“兄弟三人虽异出……父母皆已早卒,实无所为异产别居者。”
    • 18.
      弃矛从政释义:矛,是武器,喻指武;而政,是指政治,喻指文。 弃矛从政的意思大致就是,弃武从文,放弃武官职位,走向文官的道路,与“投笔从戎”基本相反。
    • 19.
      弃笔从戎释义:犹投笔从戎。 指文人弃文就武。
    • 20.
      待援释义:等待援兵;等候援救。元 郭钰《感事》诗:“上相出师三月罢,南人待援六年过。”郭希仁《从戎纪略》:“万炳南 坐守 凤翔 待援。”

从戎造句

1.你拿什么和他比,他能够投笔从戎你可以吗?

2.日军大举入侵我国时,有的人投笔从戎,保家卫国,有的人却楚囚对泣,束手待毙。

3.如果你现在想投笔从戎是需要很大的勇气才能够做到的。

4.当你想投笔从戎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你的家庭呢。

5.为了抵抗外侮,许多青年纷纷投笔从戎

6.如今国家有难,好男儿当投笔从戎,报考军校。

7.抗日战争时期,许多进步青年投笔从戎,奔赴抗日前线。

8.抗战时期,许多知识分子投笔从戎,走上了驰骋疆场、报效祖国的革命道路。

9.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投笔从戎的同学可不少呀!

10.队上的干部,大多是投笔从戎的年轻学生。

11.战争爆发后,青年纷纷投笔从戎,奔赴前线。

12.我长大以后也要学班超投笔从戎,报效国家。

13.抗战时,许多在学青年毅然投笔从戎,加入抗日行列。

14.战事一举,他立即整装返国投笔从戎

15.抗日战争爆发,革命青年纷纷投笔从戎,奔赴抗日的前方。

16.抗日战争期间,有多少热血青年投笔从戎,谁也数不清啊!

从戎(congro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从戎是什么意思 从戎读音 怎么读 从戎,拼音是cóng róng,从戎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从戎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