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烈妇 烈妇的意思
liè

烈妇

简体烈妇
繁体烈婦
拼音liè fù
注音ㄌㄧㄝˋ ㄈㄨ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liè,(1) 火势猛;引申为猛,厉害。【组词】:烈火。烈焰。烈酒。烈马。烈性。激烈。剧烈。(2) 气势盛大。【组词】:轰轰烈烈。(3) 刚直,有高贵品格的;为正义而死难的。【组词】:烈女。壮烈。先烈。烈士。(4) 功业。【组词】:功烈。(5) 古同“列”,行列。

fù,(1) 已婚的女子。【组词】:妇人。少(shào )妇。(2) 妻,与“夫”相对。【组词】:夫妇。(3) 儿媳。【例句】:妇姑(婆媳)。媳妇。(4) 泛指女性。【组词】:妇女。妇孺(妇女儿童)。妇幼。

基本含义

指勇敢坚强、忠贞不屈的女性。

烈妇的意思

烈妇 [liè fù]

1. 古指重义守节的妇女。

3. 特指以死殉节或殉夫的妇女。

烈妇 引证解释

⒈ 古指重义守节的妇女。

晋 傅玄 《秦女休行》:“秦氏 有烈妇,义声驰 雍凉。”
元 戴表元 《浴蚕沙溪水为陈烈妇烈妇二十五而寡兵寇起能以智全家》诗:“丝成白棱棱,胶作烈妇絃。烈妇何所言,絃中意缠绵。”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六·宣城烈妇》:“﹝某烈妇坊﹞污秽不治。一夜, 阮氏 馆宾 刘 姓者,梦烈妇来言曰:‘吾苦节数十年,蒙朝廷旌表建坊……今子孙零落,属之他人,瀦潦秽杂,何以堪之!’”

⒉ 特指以死殉节或殉夫的妇女。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六回:“这妇人明明是拒姦被杀的,我见了她还肃然起敬,你开口便诬蔑他,这还了得!这五十下是打你的诬蔑烈妇。”


国语词典

烈妇 [liè fù]

⒈ 殉夫或杀身以保全贞节的妇人。

《儒林外史·第四八回》:「即备了香楮三牲,到灵前去拜奠。拜奠过,回衙门,立刻传书办备文书请旌烈妇。」


烈妇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倒赃释义:索回受贿或盗窃得来的财物。《焚书·唐贵梅传》引 明 杨慎《孝烈妇唐贵梅传》:“姑曰:‘妇在,吾犹有望;妇死,商人必倒贜。吾是以哭,非哭恶奴也。’”《二刻拍案惊奇》卷四:“店主人道:‘云南 来是寻人的,不是倒贜的么?’”
    • 2.
      宽譬释义:宽慰劝解。 《后汉书·冯异传》:“自 伯升 之败,光武 不敢显其悲戚,每独居,輒不御酒肉,枕席有涕泣处。异 独叩头宽譬哀情。”南朝 梁 沉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世祖 日夜忧怀,备尽宽譬。”宋 朱熹《跋刘杂端奏议》:“同志之士,忧之过甚,恐其以是而不能鬱鬱以久也,则姑为是説以宽譬之,是乃忠君爱国之尤者。”清 戴名世《袁烈妇传》:“有从姑年八十餘,怜烈妇甚,夜则相从宿,而时时为宽譬之。”
    • 3.
      征君释义:征士的尊称。《后汉书·黄宪传》:“友人劝其仕,宪 亦不拒之,暂到京师而还,竟无所就。年四十八终,天下号曰徵君。”晋 皇甫谧《高士传·韩康》:“亭长以 韩徵君 当过,方发人、牛修道桥。”五代 张观《过衡山赠廖处士》诗:“未向 漆园 为傲吏,定应明代作徵君。”清 戴名世《李烈妇传》:“其曾大父曰 钟元,在 明 天启、崇禎 间,以气节名於时,屡被徵召不出,天下所称 孙徵君 者也。”鲁迅《集外集拾遗·帮忙文学与帮闲文学》:“中国 是隐士和官僚最接近的,那时很有被聘的希望。一被聘,即谓之征君。”参见“徵士”。
    • 4.
      掷身释义:犹纵身。 清 黄宗羲《毛烈妇墓表》:“明年三月之夜,从楼上掷身而下,呕血晕地,又不得死,因随父还,守制夫家。”茅盾《子夜》十五:“蔡真 歇斯底列地狂笑着,又掷身在床上,用劲地颠着,床架格格地响。”
    • 5.
      歌尘释义:形容歌声动听。典出《艺文类聚》卷四三引 汉 刘向《别录》:“汉 兴以来,喜《雅歌》者 鲁 人 虞公,发声清哀,盖动梁尘。”唐 郑谷《蜡烛》诗:“多情更有分明处,照得歌尘下燕梁。”唐 刘兼《春宴河亭》诗:“舞袖逐风翻绣浪,歌尘随燕下雕梁。”明 沉兰先《单烈妇》诗:“多少杨花飘泊去,歌尘舞袖愧伊儔。”
    • 6.
      民家释义:⒈寻常百姓家。《史记·吴王濞列传》:“烧残民家,掘其丘冢,甚为暴虐。”《新唐书·五行志三》:“延和 元年六月,河 南 偃师县 李材村 有震电入民家。”宋 张孝祥《水仙》诗:“浄色只应撩处士,国香今不落民家。”清 王士禛《池北偶谈·谈异五·山溪烈妇》:“旌德县 地曰山溪,有民家女某氏。”⒉白族 的别称。清 余庆远《维西见闻纪·夷人》:“那马,本 民家,即 僰 人也…… 民家 流人,已莫能考其时代,亦多不能记其姓氏。”按,僰 人,这里指西南少数 民族 白族。
    • 7.
      濡忍释义:柔顺忍让。 《史记·刺客列传》:“乡使 政 诚知其姊无濡忍之志,不重暴骸之难,必絶险千里以列其名,姊弟俱僇於 韩 市者,亦未必敢以身许 严仲子 也。”宋 王安石《上相府书》:“濡忍以不去,又义之所不出也。”清 戴名世《李烈妇传》:“夫人寻常一小事尚多有濡忍不决,而况生死之际乎!”
    • 8.
      烈妇释义:⒈古指重义守节的妇女。晋 傅玄《秦女休行》:“秦氏 有烈妇,义声驰 雍凉。”元 戴表元《浴蚕沙溪水为陈烈妇作烈妇二十五而寡兵寇起能以智全家》诗:“丝成白棱棱,胶作烈妇絃。烈妇何所言,絃中意缠绵。”清 王士禛《池北偶谈·谈异六·宣城烈妇》:“﹝某烈妇坊﹞污秽不治。一夜,阮氏 馆宾 刘 姓者,梦烈妇来言曰:‘吾苦节数十年,蒙朝廷旌表建坊……今子孙零落,属之他人,瀦潦秽杂,何以堪之!’”⒉特指以死殉节或殉夫的妇女。《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六回:“这妇人明明是拒姦被杀的,我见了她还肃然起敬,你开口便诬蔑他,这还
    • 9.
      燕市释义:⒈战国 时 燕国 的国都。 《史记·刺客列传》:“荆軻 嗜酒,日与狗屠及 高渐离 饮於 燕 市。”晋 左思《咏史》:“荆軻 饮 燕 市,酒酣气益震。”明 袁宗道《题瘦马卷》诗:“时去黄金 燕 市空,瘦来白练 吴 门短。”⒉指 燕京。即今 北京市。金 元好问《人日有怀愚斋张兄纬文》诗:“明月高楼 燕 市酒,梅花人日草堂诗。”清 戴名世《郭烈妇传》:“余在 燕 市,客 日照 李学士 邸第。”康有为《赠陈镇南编修兄》诗:“落拓 燕 市中,穷愁寄歌哭。”
    • 10.
      狂惑释义:⒈精神错乱;疯癫。 《荀子·荣辱》:“人之有斗,何哉?我欲属之狂惑疾病邪,则不可。”《北齐书·文宣帝纪》:“﹝ 高洋 ﹞沉酗既久,弥以狂惑,至於末年,每言见诸鬼物,亦云闻异音声。”清 戴名世《李烈妇传》:“检 病狂惑,一日屡以掌批烈妇之颊,人皆谓不堪。”⒉不明事理,糊涂。汉 赵晔《吴越春秋·夫差内传》:“臣今年老,耳目不聪,以狂惑之心,无能益国,窃观金匱第八,其可伤也。”⒊狂妄昏惑。《管子·形势解》:“狂惑之人,告之以君臣之义,父子之理,贵贱之分,不信圣人之言也,而反害伤之。”汉 袁康《越绝书·德序外传
    • 11.
      理妆释义:⒈亦作“理粧”。 整理妆饰。清 王士禛《池北偶谈·谈异五·山溪烈妇》:“﹝妇﹞乃归房中,晨起理粧,易新衣。”《红楼梦》第九回:“彼时 黛玉 才在窗下对镜理妆。”《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四回:“我同了他过来,取了奩具给他重新理妆,他洗过了脸,梳掠了头髮,重施脂粉。”⒉见“理妆”。
    • 12.
      节烈释义:贞节刚烈。封建礼教把丈夫死了决不再嫁的妇女称节妇;把女子为重义轻生或保持贞操而自杀的称烈妇、烈女。
    • 13.
      财察释义:裁取审察。财,通“裁”。《史记·酷吏列传》:“所治即豪,必舞文巧詆;即下户羸弱,时口言,虽文致法,上财察。”《后汉书·来歙传》:“太中大夫 段襄,骨鯁可任,愿陛下财察。”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十四:“具奏二十九年各直省所上烈妇三十六口,予旌以否,惟上财察。”一本作“裁察”。
    • 14.
      赴死如归释义:犹言视死如归。形容不怕牺牲。《汉书·季布栾布田叔传赞》:“欒布 哭 彭越,田叔 隨 張敖,赴死如歸,彼誠知所處,雖古烈士,何以加哉!”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五:“有 吴起 吮士疽之恩,則赴死如歸矣,何患其不愛將?”明 归有光《王烈妇墓碣》:“又言:‘他人於死生之際誠難,姊於是直視之甚輕。’……真可謂赴死如歸者矣。”
    • 15.
      距户释义:撑拄门户。距,通“拒”。宋 洪迈《夷坚丁志·淳安民》:“翁叹曰:‘……吾老矣,有死而已。’乃距户自经。”清 戴名世《袁烈妇传》:“﹝烈妇﹞曰:‘吾惫极矣,欲少休。’乃入室距户。须臾,家人启视之,血淋漓满地,自刺死矣,年二十七。”
    • 16.
      返生释义:⒈逆行之灾异。生,通“眚”。《宋书·天文志二》:“晋惠帝 光熙 元年四月,太白失行,自翼入尾、箕。占曰:‘太白失行而北,是谓返生。不有破军,必有屠城。’”按,《晋书·天文志下》作“反生”。⒉犹言起死回生。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一·返魂香》:“疫死未三日者,熏之皆活,乃返生神药也。”清 丘逢甲《烈妇篇为广东候补从九品冯景釐继室方孺人作》:“食厉女媊呼不应,返生仙药愁难请。”
    • 17.
      逾节释义:⒈亦作“踰节”。超越一定的规则、分寸。《礼记·曲礼上》:“礼不踰节,不侵侮,不好狎。”孔颖达 疏:“礼不踰越节度也。”《吕氏春秋·处方》:“君臣父子夫妇,六者当位,则下不踰节,而上不苟为矣。”《汉书·五行志中之上》:“庶位踰节兹谓僭,其旱泽物枯,为火所伤。”⒉犹言违背节操。清 顾禄《桐桥倚棹录·冢墓》:“﹝ 倪烈妇 杨氏 ﹞夫死於 崇禎 十四年十月二十七日,氏誓不逾节,豫命修壙,石刻‘鸳鸯’二字。”
    • 18.
      遗育释义:⒈遗胄;后裔。《书·盘庚中》:“乃有不吉不迪,颠越不恭,暂遇姦宄,我乃劓殄灭之,无遗育,无俾易种于兹新邑。”王引之《经义述闻·尚书上》:“今案‘育’读为‘胄’,《尧典》‘教胄子’,《説文》及《周官·大司乐》注并引作‘教育子’。《周官》:《释文》曰:‘育音胄。’是古‘育’‘胄’同声而通用。《説文》曰:‘胄,胤也。’‘无遗育’即无遗胄。《周语》曰:‘晋怀公 无胄。’是其证也。”清 戴名世《谢烈妇传》:“俟妹举子,吾当杀之,以絶 谢氏 遗育。”⒉犹言遗延生长。语本《书·盘庚中》:“无遗育。”孔 传:“育,长也。
    • 19.
      阳明释义:⒈阳光。 《汉书·孔光传》:“臣闻日者众阳之宗,人君之表,至尊之象。君德衰微,阴道盛彊,侵蔽阳明,则日蚀应之。”⒉光明。《后汉书·五行志二》:“或以为凤皇阳明之应,故非明主,则隐不见。”唐 韩愈《题炭谷湫祠堂》诗:“万生都阳明,幽暗鬼所寰。”明 陶宗仪《辍耕录·钱币》:“世皇 尝以钱币问太保 刘文贞公,公曰:‘钱用於阳,楮用於阴。华夏,阳明之区;沙漠,幽阴之域。今陛下龙兴朔漠,君临中夏,宜用楮币。’”⒊指和蔼温顺的秉性。清 方苞《书直隶新安张烈妇荆氏行实后》:“天地之气,蔼然而温和者为阳,惨然而凛慄者为
    • 20.
      髫稚释义:亦作“髫穉”。幼年;儿童。宋 刘克庄《上巳与二客游水月洞》诗:“高吟杂《骚》《选》,序酌逮髫穉。”宋 蔡絛《西清诗话·非稚语》:“鲁直 少警悟,八岁能作诗。送人赴举云:‘送君归去明主前,若问旧时 黄庭坚,謫在人间今八年。’此似非髫稚语矣。”明 宋濂《故茶陵贞母陈夫人谭氏墓志铭》:“髫稚之手,婉慧絶品。”清 戴名世《成烈妇传》:“子方髫穉,每从外塾归,烈妇不令须臾閒,督益力,子畏之如严师。”

烈妇(lief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烈妇是什么意思 烈妇读音 怎么读 烈妇,拼音是liè fù,烈妇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烈妇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