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膺 [fú yīng]
1. 〈书〉(道理、格言等)牢牢记在心里;衷心信服。
服膺 引证解释
⒈ 铭记在心;衷心信奉。
引《礼记·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
朱熹 集注:“服,犹著也;膺,胸也。奉持而著之心胸之间,言能守也。”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岁遥遥兮难极,冤悲痛兮心惻;肠千结兮服膺,於乎哀兮忘食。”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八:“愿郎君捐有餘之才,崇未至之德,前哲训迪后进,拳拳如此,为后进者,得不服膺而书绅。”
《两般秋雨盦随笔·袁赵蒋》引 清 程原湘 诗:“平生服膺止有两, 江 左 袁公江 右 蒋。”
郁达夫 《沉沦》四:“他从小服膺的‘身体发肤’‘不敢毁伤’的圣训,也不能顾全了。”
国语词典
服膺 [fú yīng]
⒈ 记在心中,不会忘记。
引《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唇腐齿落,服膺而不释,好学乐道之效,明白甚矣。」
近谨记
服膺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牢记释义:牢牢地记住:牢记在心。 牢记老师的教导。
- 2.
谨记释义:⒈谓慎重地叙而记之。宋 韩元吉《大理寺奖谕敕书记》:“钦诵训奬,有荣耀焉,敢不昭示万世而列诸石,谨记。”清 冯景《庚辰殿试纪事》:“臣故谨记之,以志盛事云。”⒉牢记。《世无匹》第十四回:“于浚郊 泣拜道:‘母亲嘱託之言,孩儿谨记!’”孙犁《澹定集·<善闇室纪年>摘抄》:“有一位督学告诉父亲,说我的作文中,‘父亲在 安国 为商’,‘为商’应该写作‘经商’,父亲叫我谨记在心。”
服膺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衰释义:⒈不衰退;不减弱。 《楚辞·九章·涉江》:“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王逸 注:“衰,懈也。”汉 张衡《思玄赋》:“潜服膺以永靚兮,緜日月而不衰。”唐 孟棨《本事诗·情感》:“有 大梁 夙将 超唯 为岭外刺史,年将九十矣,耳目不衰。”清 徐士銮《宋艳·奇异》:“平日嗜酒,膳食尽废,清瘦柴立,而精明殊不衰。”⒉不止。《史记·孔子世家》:“孔子 讲诵弦歌不衰。”
- 2.
伏膺释义:⒈服膺。伏,通“服”。谓倾心,钦慕。《晋书·孙绰传》:“沙门 支遁 试问 绰:‘君何如 许(许询)?’答曰:‘高情远致,弟子早已伏膺;然一咏一吟,许 将北面矣。’”《世说新语·品藻》作“服膺”。宋 沉辽《赠清道》诗:“当时二子最名盛,至今学者皆伏膺。”⒉服膺。伏,通“服”。指信服;归心。南朝 梁 沉约《内典序》:“伏膺空有之説,博综兼忘之书。”《隋书·后妃传·炀帝萧皇后》:“荡嚣烦之俗虑,乃伏膺於经史。”宋 王禹偁《北狄来朝颂并序》:“苟非圣人生,至道著,又安肯伏膺稽顙而自至於天闕邪!”⒊服膺。伏,通“
- 3.
儒行释义:⒈儒家的道德规范或行为准则。《礼记·儒行》:“哀公 曰:‘敢问儒行?’”南朝 梁 刘峻《辨命论》:“瓛 则 关西 孔子,通涉六经,循循善诱,服膺儒行。”鲁迅《坟·寡妇主义》:“这种言动,自然也许是合于‘儒行’的罢。”⒉指合乎儒教的言行。唐 刘长卿《淮上送梁二恩命追赴上都》诗:“贾生 年最少,儒行 汉 庭闻。”⒊谓斯文地慢步行走。汉 班固《奕旨》:“逡巡儒行,保角依旁。”
- 4.
冯应释义:犹服膺。
- 5.
异迹释义:⒈不同的行为、行迹。 晋 慧远《沙门袒服论》:“於是服膺圣门者,咸履正思顺,异迹同轨,缅素风而怀古,背华俗以洗心。”⒉优异的政绩。《汉书·路温舒传》:“迁 临淮 太守,治有异迹,卒於官。”晋 袁宏《后汉纪·明帝纪上》:“鸿 官至 琅邪 太守,所在有异迹。”宋 王安石《答戚郎中启》:“民无隐情,治有异迹。”⒊反叛的形迹。《南史·刘季连传》:“季连 有憾於 遥欣,乃密表 明帝 言其有异迹。”《资治通鉴·齐明帝建武四年》引此文,胡三省 注曰:“包藏祸心者,谓之异志。形见於事为,谓之异迹。”⒋奇异的事迹。宋
- 6.
拳拳服膺释义:拳拳:紧握不舍,引伸为恳切;服膺:铭记心中。 形容恳切地牢记不忘。
- 7.
拳拳之心释义:本意是紧握不舍,引申为恳切,服膺:是铭记心中的意思。形容恳切地牢记不忘。
- 8.
拳服释义:见“拳拳服膺”。
- 9.
政术释义:政治方略。 《后汉书·安帝纪》:“举贤良方正、有道术之士,明政术、达古今,能直言极諫者,各一人。”唐 杜甫《寄刘峡州伯华使君四十韵》:“政术甘疎诞,词场媿服膺。”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谓‘以君权变法,则 欧 美 之政术器艺,可数年而尽举之。’”
- 10.
旬时释义:旬日。十天。《书·康诰》:“要囚,服念五六日,至于旬时。”孔 传:“既得其辞,服膺思念五、六日,至于十日。”三国 魏 吴质《答东阿王书》:“自旋之初,伏念五六日,至于旬时,精散思越,惘若有失。”唐 李商隐《为绛郡公上史馆李相公启》:“降卒征人,旬时併集,飞芻輓粟,星火为期。”《资治通鉴·唐昭宗光化三年》:“自宫闈变故,已涉旬时,若不号令率先以图反正,迟疑未决,一朝 山 东侯伯唱义连衡,鼓行而西,明公求欲自安,其可得乎?”胡三省 注:“旬时,即旬日也。”
- 11.
服义释义:⒈谓穿着得其所宜。⒉服膺正义。
- 12.
服善释义:⒈谓服用美好。 ⒉服膺善言、善行。⒊佩服、顺从别人的长处。
- 13.
服膺拳拳释义:服膺拳拳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形容恳切地牢记不忘
- 14.
服臆释义:⒈犹服膺。 ⒉心气郁结,悲愤貌。服,通“腷”。
- 15.
砥行释义:砥砺品行,修养道德。《史记·伯夷列传》:“閭巷之人,欲砥行立名者,非附青云之士,恶能施于后世者?”汉 应劭《风俗通·皇霸·三王》:“舜 禹 本以白衣砥行显名,升为天子,虽復更制,不如名著,故因名焉。”《北史·薛辩传》:“砥行礪心,困而弥篤,服膺教义,爰至长成。”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龙飞相公》:“即日行一善,非年餘不能相準,今已晚矣。但从此砥行,则地狱中或有出时。”
- 16.
铨补释义:选补官职。《北齐书·文宣帝纪》:“其国子学生亦仰依旧銓补,服膺师説,研习《礼经》。”《资治通鉴·晋简文帝咸安元年》:“新政俟才,官速銓补。”《清史稿·兵志六》:“银米有稽,銓补有章,训练有规。”
- 17.
闻听释义:⒈犹听闻。多特指上达帝王。唐 郑棨《<开天传信记>序》:“窃以国朝故事,莫盛於 开元、天寳 之际。服膺简策,管窥王业,参於闻听,或有闕焉。”《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宋徽宗宣和三年》:“比者始闻赃私之吏,借以为名,率多并缘为姦,驯致骚扰,达於闻听。”⒉听见;知道。《红楼梦》第五九回:“话説 宝玉 闻听 贾母 等回来,随多添了一件衣裳,拄了杖前边来。”《白雪遗音·八角鼓·酒鬼》:“那人説:‘我这里忙,不能陪着阿哥诉家常。’醉鬼闻听忙起誓。”豫剧《穆桂英挂帅》第一场:“闻听人言 辽东 安王 造反,兵伐中原,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