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表奏 表奏的意思
biǎozòu

表奏

简体表奏
繁体
拼音biǎo zòu
注音ㄅㄧㄠˇ ㄗㄡ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biǎo,(1) 外部,外面,外貌。【组词】:表面。外表。仪表。表象。表层。表皮。(2) 显示。【组词】:表示。表态。表征。表达。表露。表演。表情。略表心意。(3) 中医指用药物把感受的风寒发散出来。【组词】:表汗。(4) 分类分项记录事物的文件。【组词】:表册。表格。表报。调查表。(5) 计时间的器具,通常比钟小,可以带在身边。【组词】:钟表。手表。怀表。(6) 计量某种量的器具。【组词】:电表。(7) 标志,榜样。【例句】:表率(shuài )。为(wéi )人师表。(8) 称呼父亲或祖父的姊妹、母亲或祖母的兄弟姊妹生的子女,用来表示亲属关系。【组词】:表亲。表兄弟。(9) 测量的标尺。【组词】:表尺。圭表(古代测日影的器具)。(10) 封建时代称臣子给君主的奏章。【组词】:表章。诸葛亮《出师表》。(11) 树梢。【组词】:林表。

zòu,(1) 作乐(yuè ㄩㄝˋ),依照曲调吹弹乐器。【组词】:演奏。奏国歌。奏鸣曲。(2) 封建时代臣子对皇帝陈述意见或说明事情。【组词】:启奏。奏议。奏疏。奏折。奏本。奏对。(3) 呈现,取得。【组词】:奏效。奏功。奏捷(取得胜利)。大奏奇功。

基本含义

指向上级或有权力的人报告、申述或陈述。

表奏的意思

表奏 [biǎo zòu]

1. 上表奏事。

3. 表文章奏。泛指臣下进呈帝王的文书。

表奏 引证解释

⒈ 上表奏事。

《汉书·儿宽传》:“宽 表奏开六辅渠,定水令以广溉田收租税。”
南朝 齐 王俭 《褚渊碑文》:“固请移岁,表奏相望。”

⒉ 表文章奏。泛指臣下进呈帝王的文书。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书记》:“战国 以前,君臣同书, 秦 汉 立仪,始有表奏。”


国语词典

表奏 [biǎo zòu]

⒈ 上表奏请。

《文选·王俭·褚渊碑文》:「爰降诏书,敦还摄任。固请移岁,表奏相望。」
《三国演义·第二回》:「皇甫嵩又表奏卢植有功无罪,朝廷复卢植原官。」


表奏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上尘释义:旧时表奏函牍中表示谦抑的套语,意为有污尊长视听。
    • 2.
      内大臣释义:⒈唐后期置枢密使,以宦官任之,掌承受表奏;又用宦官任护军中尉,统领神策军,防守京师。枢密使和护军中尉称为“内大臣”。⒉清制,选满洲镶黄、正黄、正白三旗子弟作为皇帝侍卫,以勋戚大臣统之,称为领侍卫内大臣,共六人,镶黄、正黄、正白三旗各二人。其次称内大臣,亦六人,掌先后宸御,左右翊卫,出入扈从。参阅《清通典·职官九》、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故二·内大臣》。
    • 3.
      删定郎释义:我国 晋 代以来修改审定律令的官名。《资治通鉴·齐武帝永明九年》:“七年,尚书删定郎 王植 集定二註,表奏之。”《资治通鉴·陈武帝永定九年》:“置删定郎,治律令。”胡三省 注:“删定郎,自 晋 宋 以来多置之。”
    • 4.
      奏书释义:⒈汉 时在诸侯王国中,臣下向王公陈述意见的文书称“奏书”。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书记》:“战国 以前,君臣同书;秦 汉 立仪,始有表奏,王公国内,亦称奏书。”姚华《论文后编·目录上》:“奏之为言进也,於天子曰奏,於王公曰奏书,於公府曰奏记。”⒉泛指奏章。宋 王安石《王中甫学士挽词》:“同学 金陵 最少年,奏书曾用牘三千。”⒊臣下向君主进呈文书。唐 元稹《沂国公魏博德政碑》:“臣拜稽首,退而奏书於陛下。”⒋丛辰名。为岁之贵神,主奏记与伺察。一说为水神,是岁君的谏臣。《协纪辨方书·义例一·奏书》:“《
    • 5.
      屏辅释义:卫护;辅佐。《墨子·尚贤下》:“睎夫!圣武知人,以屏辅而身。”宋 王安石《诏赐欧阳修上表奏乞致仕不允》:“年非告老之时,而勋在受遗之籍,不留屏辅,人谓斯何。”
    • 6.
      弘化释义:弘扬德化。《书·周官》:“贰公弘化,寅亮天地,弼予一人。”南朝 齐 王俭《褚渊碑文》:“爰降詔书,敦还摄任,固请移岁,表奏相望,事不我与,屈己弘化。”唐 元稹《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策》:“我国家光宅四海,年将二百,十圣弘化,万邦怀仁。”明 归有光《嘉靖庚子科乡试对策》之四:“自古大乱之世,未有无圣人而可以致治者,亦未有无贤臣而可以弘化者。”
    • 7.
      方幅释义:⒈指规模方正。《南史·徐勉传》:“吾 清明门 宅无相容处。所以尔者,亦復有以。前割西边施 宣武寺,既失西厢,不復方幅。”南朝 梁 陶弘景《真诰·稽神枢一》:“齐 初,乃敕 句容 人 王文清,仍此主馆,号为 崇玄,开置堂宇厢廊,殊为方幅。”⒉指人品方正,端方。《北史·樊子盖传》:“宜选贞良宿德有方幅者教习之。”《周礼·天官·宰夫》“书其能者,与其良者”唐 贾公彦 疏:“人虽无别行,而有方幅正直者也。”清 侯方域《南省试策二》:“士之稍方幅者,则惧其戾俗而不举矣。”⒊方形笺册。古代典诰、诏命、表奏等皆用方形
    • 8.
      梅红罗释义:梅红色的丝罗。 《宋史·礼志十七》:“自 建隆 元年至 开寳 九年,通修一十七年开基玉牒,旧制以梅红罗面签金字,今欲题曰《皇宋太祖皇帝玉牒》。”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比及将暖帐轻弹,先揭起这梅红罗软帘偷看。”《元典章·礼部一·表奏定制体例》:“上表者,表以红罗夹复牋,以梅红罗单复封裹。”
    • 9.
      水令释义:用水方面的法令法规。 《汉书·儿宽传》:“宽 表奏开 六辅渠,定水令以广溉田。”颜师古 注:“为用水之次具立法,令皆得其所也。”《新唐书·王起传》:“滨 汉 塘堰联属,吏弗完治,起 至部,先修復,与民约为水令,遂无凶年。”
    • 10.
      纲署释义:管理纲运之官署。 唐 代为各道转运使司。唐 赵元一《奉天录》卷二:“公(韩滉)虑敖仓之粟不继,忧王师之絶粮。遂于 浙江 东西,市米六百万石,表奏御史四十员以充纲署。淮 汴 之间,楼船万计。中原百万之师馈粮不竭者,韩公 之力焉。”
    • 11.
      表奏释义:⒈上表奏事。 ⒉表文章奏。泛指臣下进呈帝王的文书。
    • 12.
      调谕释义:特指 太平天囯 时 光王、明王 所出的文告。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太平礼制》:“明王 妻呼称 明王娘,其妻亲总称贵亲。臣下奏称表奏,諭称调諭。”
    • 13.
      载笔释义:⒈携带文具以记录王事。⒉借指史官。⒊南北朝时,韵文称文,散文称笔。后以载笔指史传、制疏、表奏一类文字。
    • 14.
      閧聚释义:群集喧闹。宋 宗泽《乞回銮疏·建炎二年三月通前后表奏系第十四次奏请》:“诸处兇恶强盗,如蝟毛起,如蜂閧聚。”
    • 15.
      阔狭释义:⒈宽与狭;距离的远近。 《史记·天官书》:“大小有差,阔狭有常。”裴駰 集解引 孟康 曰:“阔狭,若三台星相去远近。”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归心》:“百里之物,数万相连,阔狭从斜,常不盈缩。”《水浒传》第四七回:“不问路道阔狭,但有白杨树的转湾,便是活路;没那树时,都是死路。”⒉犹疏密。《史记·李将军列传》:“广 訥口少言,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陈,射阔狭以饮。”裴駰 集解引 如淳 曰:“射戏求疏密,持酒以饮不胜者。”⒊犹缓急;宽严。《汉书·儿宽传》:“寛 表奏开六辅渠,定水令以广溉田,收租税,时裁阔狭,与
    • 16.
      飞奏释义:飞快地表奏朝廷。
表奏是什么意思 表奏读音 怎么读 表奏,拼音是biǎo zòu,表奏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表奏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