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传 [kǒu chuán]
1. 把见闻、意见、信仰和习俗通过口说授下去的过程。
英[ tradition; ]
2. 通过口述来传授。
英[ oral instruction; ]
口传 引证解释
⒈ 口头传授;口头传达。
引《淮南子·氾论训》:“此皆不著於法令,而圣人之所不口传也。”
唐 韩愈 《进顺宗皇帝买录表状》:“今之所以知古,后之所以知今,不可口传,必凭诸史。”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十四:“凡有所需索,不行文书,但遣人口传指挥。”
国语词典
口传 [kǒu chuán]
⒈ 口头传言。
例如:「口传不足为信。」
⒉ 以口传授。也作「口授」。
引《淮南子·泛论》:「此皆不著于法令,而圣人之所不口传也。」
《红楼梦·第五回》:「意淫二字,惟心会而不可口传。」
口传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乾咳释义:⒈中医学名词,指有声无痰的咳嗽,多由阴虚火旺或燥邪在肺所引起。⒉指故意咳嗽。郭澄清《大刀记》第九章:“突然,二愣 的干咳声,从角门口传进屋来……这种干咳声,是事先规定的讯号,它说明门外有了敌情。”
- 2.
今文释义:汉代称当时通用的隶书。那时有人把口传的经书用隶书记录下来,后来叫做今文经。
- 3.
传宣释义:⒈传达宣布。《后汉书·公孙瓒传》:“令妇人习为大言声,使闻数百步,以传宣教令。”《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天禧三年》:“使臣传宣取物,承前止是口传詔令,别无凭由,致因缘盗取钱物。”⒉指宣传。康有为《大同书》辛部第三章:“再增乎此,则地太远,人太多,传宣之脑筋渐不敏捷,则合众难。”⒊传令宣召。宋 范镇《东斋记事》卷一:“正月十四日,上御楼,遣中使传宣从官”。《宣和遗事》后集:“粘罕 使人白帝曰:‘此北国皇后弟也,传宣至此,催促陛下议諭事。’”《三侠五义》第十七回:“有劳夫人,传宣官差完了。”⒋犹传扬。明 邵璨
- 4.
占决释义:⒈以占卜推断(事情)。《南史·梁本纪下·元帝》:“帝(孝武帝)於伎术无所不该,尝不得南信,筮之……果如所説,宾客咸惊其妙,凡所占决皆然。”⒉取决于口传。清 钱谦益《建文年谱序》:“实録废则取徵草野之书,传闻异则占决父老之口。”
- 5.
口传释义:口头传授:口传心授。民间艺人大都用口传的方法来教徒弟。
- 6.
噪口释义:谓众口传诵。
- 7.
律例释义:法律和判例。 补充成文法律的犹太口传法律或成文和口传法律的总称或任何特别法律,或法律古抄本说明的总体。
- 8.
柳泉释义:⒈清 蒲松龄 的号。《淄川县志·蒲松龄小传》:“淄川 蒲松龄,字 留仙,号 柳泉。辛卯岁贡。以文章风节著一时。”清 冯镇峦《读<聊斋>杂说》:“柳泉《志异》一书,风行天下,万口传诵。”⒉地名。在 山东省 淄博市 淄川区 蒲家庄 东山谷中。泉流谷底,谷内绿柳成荫,故名。为 蒲松龄 故居,因而闻名于世。
- 9.
科班释义:旧时训练戏曲艺徒的组织。 教学方法多为口传心授。有时也把经过专业的正规教育和严格训练比喻为科班出身。
- 10.
秘传释义:在《火影忍者》中由居住在某些地区的族群或家族口传给子孙的一种非常机密的法术,秘术无须拥有特别的才能或血统,只是不可以外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