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教士 [chuán jiào shì]
1. 基督教会派出去传教的人。
传教士 引证解释
⒈ 基督教会派出去传教的人。
引《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有关林阿福的报道》:“在调查中,他们也访问了几个传教士。”
徐迟 《火中的凤凰》:“德国 通过他们的传教士,他们买起书来不惜高价,一见好书,抢了就走。”
国语词典
传教士 [chuán jiào shì]
⒈ 传布宗教教义的人。
例如:「满清末年,有许多传教士来到中国。」
传教士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中国剩余定理释义:又称“孙子定理”。 1852年,英国来华传教士伟烈亚力将《孙子算经》中“物不知数”问题的解法传至欧洲。1874年,英国数学家马西森指出此法符合1801年由高斯得出的关于同余式解法的一般性定理,因而西方称之为“中国剩余定理”。
- 2.
传教师释义:即传教士。
- 3.
天津条约释义: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时,英、法、俄、美强迫清政府在天津分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主要内容有:准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开汉口、九江、南京、镇江、琼州、淡水、台南、潮州、登州、牛庄(开埠时后三处改为汕头、烟台、营口)、上海、宁波、福州、厦门、广州等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军舰有权驶入长江和各通商口岸;由外国人掌管中国的海关;允许外国传教士深入内地自由“传教”,对英“赔款”银四百万两,对法“赔款”银二百万两;确立领事裁判权和片面的最惠国待遇等。
- 4.
宣教师释义:指传教士。
- 5.
富绅释义:富有的绅士。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五编第二章第一节:“外国教会和外国传教士在 中国 的城市和乡村做尽了坏事,不但贫苦人民受其压迫奴役,引起广大群众的极度愤怒,许多地主富绅也因田产房宅被教会霸占,愤懑不平。”
- 6.
察世俗每月统记传释义:近代第一个中文刊物。月刊。1815年8月由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和米怜创办。雕版印刷。宣传基督教教义为主,全部赠阅。1821年停刊,共出七卷。
- 7.
畛畦释义:⒈田间小路。 引申为界限,隔阂。宋 梅尧臣《依韵酬永叔再示》:“贵贱交情古未有,胸中不欲置畛畦。”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陆判》:“荒舍匪遥,合乘兴来觅饮,幸勿为畛畦。”何垠 注:“井田间陌曰畛,五十亩曰畦,犹言彼此区别也。”清 薛福成《代李伯相直隶按察使丁公墓志铭》:“适 天津 民与西洋传教士积有违言,互相猜嫉,公平心调剂,稍去畛畦。”⒉比喻诗文的常规或套路。宋 文莹《玉壶诗话》:“翰林 郑毅夫 公,晚年诗笔飘洒清放,几不落笔墨畛畦,间入 李 杜 深格。”金 王若虚《史记辨惑五》:“﹝《汲黯传》﹞剩‘今纵
- 8.
穆护释义:唐 代称祆教传教士。《旧唐书·武宗纪》:“勒 大秦 穆护、祆三千餘人还俗,不杂中华之风。”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二》:“贞观 五年,有传法穆护 何禄,将祆教诣闕奏闻,敕令 长安 崇化坊 立祆寺,号 大秦寺。”
- 9.
英法联军释义:⒈英法联军入侵我国始于1857年。 当时英法帝国主义借口广东官吏到英国商船上捉拿罪犯和一个法国传教士在广西被杀的事,联合派兵侵犯广东。1858年又派军舰侵犯天津。1860年又侵入北京。⒉英法联军自海入侵。--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