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琅琅 琅琅的意思
lángláng

琅琅

简体琅琅
繁体
拼音láng láng
注音ㄌㄤˊ ㄌㄤˊ
结构AA式
词性形容词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láng,(1) 〔琅琅〕①象声词,金石相击声;②象声词,响亮的读书声,如“书声琅琅”。(2) 〔琅玕〕像珠子的美石。(3) 〔琅玡〕山名,在中国山东省。

láng,(1) 〔琅琅〕①象声词,金石相击声;②象声词,响亮的读书声,如“书声琅琅”。(2) 〔琅玕〕像珠子的美石。(3) 〔琅玡〕山名,在中国山东省。

基本含义

形容声音清脆悦耳。

琅琅的意思

琅琅 [láng láng]

1. 象声词,形容金石撞击的声音、响亮的读书声音等。

[the sound of tinkling,reading aloud,etc.;]

琅琅 引证解释

⒈ 象声词。形容清朗、响亮的声音。

汉 司马相如 《子虚赋》:“礧石相击,琅琅礚礚。”
唐 韩愈 《祭柳子厚文》:“嗟嗟 子厚,今也则亡。临絶之音,一何琅琅。”
宋 苏舜钦 《秀州通越门外》诗:“密树重萝覆水光,珍禽无数语琅琅。”
明 高启 《送高二文学游钱塘》诗:“读书闭阁人罕识,明月夜照声琅琅。”
赵光荣 《里湖纪游》诗:“天风一以吹,戛玉音琅琅。”

⒉ 形容人品坚贞,高洁。

《文选·潘岳<马汧督诔>》:“慨慨 马生,琅琅高致,发愤囹圄,没而犹眡。”
李善 注:“《广雅》曰:‘琅琅,坚也。’”
晋 袁宏 《三国名臣序赞》:“琅琅先生,雅杖名节,虽遇尘雾,犹振霜雪。”
《晋书·庾阐传》:“质清浮磬,声若孤桐,琅琅其璞,巖巖其峯。”

⒊ 明朗,清朗。

晋 殷晋安 《文殊像赞》:“琅琅三达,如日之明;亹亹神通,在变伊形。”
清 姚鼐 《寄王禹卿》诗:“无因闻玉笛,烟月夜琅琅。”


国语词典

琅琅 [láng láng]

⒈ 状声词:(1)​ 形容金石相击的声音。(2)​ 形容清朗的读书声。清·蒋士铨〈鸣机夜课图记〉:「铨诵声琅琅然,与药鼎沸声相乱。」清·严复〈甲辰出都呈同里诸公〉诗:「孤山处士音琅琅,皂袍演说常登堂。」(3)​ 形容蛇皮鼓的声音。元·汤式〈风入松·题货郎担儿〉曲:「数声何处蛇皮鼓,琅琅过金水桥东。」也作「不琅琅」、「不朗朗」。

《晋书·卷九二·庾阐传》:「质清浮磬,声若孤桐,琅琅其璞,岩岩其峰。」


琅琅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上口释义:⒈指诵读诗文等纯熟时,能顺口而出:琅琅上口。⒉诗文写得流利,读起来顺口。
    • 2.
      彻晓释义:犹彻旦。《金华子杂编》卷上引 唐 陆翱《宴赵氏北楼》诗:“本为愁人设,愁人彻晓愁。”元 岑安卿《题<晴川图>》诗:“昔年夜宿 瀟湘 浦,彻晓不眠听急雨。”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每夜有数人击柝声,琅琅彻晓。”
    • 3.
      木铎释义:⒈以木为舌的大铃,铜质。 古代宣布政教法令时,巡行振鸣以引起众人注意。《周礼·天官·小宰》:“徇以木鐸。”郑玄 注:“古者将有新令,必奋木鐸以警众,使明听也……文事奋木鐸,武事奋金鐸。”《周礼·地官·乡师》:“凡四时之征令有常者,以木鐸徇以市朝。”宋 苏轼《元祐三年春贴子词·皇帝阁》之一:“蔼蔼龙旂色,琅琅木鐸音。”清 邹容《革命军》第四章:“自古司 东亚 文化之木鐸者,实惟我皇汉民族焉。”⒉以喻宣扬教化的人。《论语·八佾》:“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鐸。”
    • 4.
      琅琅释义:拟声词。 金石相击声、响亮的读书声等:书声琅琅。
    • 5.
      琅琅上口释义:琅琅:玉石相击声,比喻响亮的读书声。 指诵读熟练、顺口。也指文辞通俗,便于口诵。
    • 6.
      索郎郎释义:见“索琅琅”。
    • 7.
      锵然释义:⒈形容金宝珠玉等声音清脆。⒉形容书声琅琅。

琅琅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上口释义:⒈指诵读诗文等纯熟时,能顺口而出:琅琅上口。⒉诗文写得流利,读起来顺口。
    • 2.
      彻晓释义:犹彻旦。《金华子杂编》卷上引 唐 陆翱《宴赵氏北楼》诗:“本为愁人设,愁人彻晓愁。”元 岑安卿《题<晴川图>》诗:“昔年夜宿 瀟湘 浦,彻晓不眠听急雨。”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每夜有数人击柝声,琅琅彻晓。”
    • 3.
      木铎释义:⒈以木为舌的大铃,铜质。 古代宣布政教法令时,巡行振鸣以引起众人注意。《周礼·天官·小宰》:“徇以木鐸。”郑玄 注:“古者将有新令,必奋木鐸以警众,使明听也……文事奋木鐸,武事奋金鐸。”《周礼·地官·乡师》:“凡四时之征令有常者,以木鐸徇以市朝。”宋 苏轼《元祐三年春贴子词·皇帝阁》之一:“蔼蔼龙旂色,琅琅木鐸音。”清 邹容《革命军》第四章:“自古司 东亚 文化之木鐸者,实惟我皇汉民族焉。”⒉以喻宣扬教化的人。《论语·八佾》:“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鐸。”
    • 4.
      琅琅释义:拟声词。 金石相击声、响亮的读书声等:书声琅琅。
    • 5.
      琅琅上口释义:琅琅:玉石相击声,比喻响亮的读书声。 指诵读熟练、顺口。也指文辞通俗,便于口诵。
    • 6.
      索郎郎释义:见“索琅琅”。
    • 7.
      锵然释义:⒈形容金宝珠玉等声音清脆。⒉形容书声琅琅。

琅琅造句

1.看到这些朝气蓬勃的孩子,听着那琅琅的读书声,心里格外的激动。

2.戏剧文学的语言要求明朗动听,琅琅上口,清亮入耳。

3.能够增强节奏感,使语言整齐、语句匀称,琅琅上口,便于记忆和背诵。

4.这首诗语言朴素,感情真挚,读起来琅琅上口。

5.快乐是孩子琅琅的读书声,快乐是雨点的沙沙声。快乐是向我们撒娇的小狗,快乐更是幸福的生活!

6.整个校园里,到处都是琅琅的读书声。

7.教室里不时传来老师的讲课声和同学琅琅的读书声,好似一支和谐的合奏乐曲。

8.清晨,东方刚刚露出鱼肚白,空荡荡的校园操场的那一头,已响起了琅琅的读书声。

9.春天的声音是小朋友们琅琅的读书声。

10.教室传师讲课声同琅琅读书声,似支谐合奏乐曲。

11.转过山去,看到一座漂亮的房舍,里面传出书声琅琅,噢,原来是一座学校。

12.这首诗读来琅琅上口。

13.上课铃响了,教室里书声琅琅

14.我喜欢书声琅琅的教室,在这里我们高声地朗读,快乐地学习,尽情地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琅琅(langla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琅琅是什么意思 琅琅读音 怎么读 琅琅,拼音是láng láng,琅琅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琅琅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