块然 [kuài rán]
1. 孤独貌;独处貌。
2. 木然无知貌。
3. 安然。
4. 形容具体、真切。
6. 犹魁然。形容高大。
块然 引证解释
⒈ 孤独貌;独处貌。
引《荀子·君道》:“块然独坐而天下从之如一体。”
唐 李德裕 《题奇石》诗:“块然天地间,自是孤生者。”
宋 杨万里 《感秋》诗之四:“掩卷却孤坐,块然与谁语?”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三》:“兀坐秋树根,块然无与伍。”
⒉ 木然无知貌。
引《庄子·应帝王》:“於事无与亲,彫琢復朴,块然独以其形立。”
成玄英 疏:“块然,无情之貌也。”
明 张居正 《葬地论》:“若体魄,块然无知,与土石等耳,虽得吉地,岂能使之通灵乎?”
清 陈确 《葬书·与同社书》:“而一人之身,荣瘁殊遭,则善恶顿易,虽百其口,何以自明?矧兹块然者,復焉能分解?”
⒊ 安然。
引《穀梁传·僖公五年》:“王世子,子也,块然受诸侯之尊己,而立乎其位,是不子也。”
杨士勋 疏引 徐邈 曰:“块然,安然也。”
汉 陆贾 《新语·至德》:“是以君子之为治也,块然若无事,寂然若无声。”
《旧唐书·良吏传下·吕諲》:“諲 性谨守,勤於吏职,虽同僚追赏,而块然视事,不离案簿。”
⒋ 形容具体、真切。
⒌ 犹魁然。形容高大。
引清 沉谦 《引声歌》:“形体块然,神明所寄。”
清 陈天华 《论中国宜改创民主政体》:“是虽块然七尺之躯乎?而其能力之弱,则与未成年者相差无几。”
国语词典
块然 [kuài rán]
⒈ 独处、安然。
引《谷梁传·僖公五年》:「块然受诸侯之尊已,而立乎其位,是不子也。」
⒉ 孤独的样子。
引晋·刘琨〈答卢谌书〉:「块然独坐,则哀愤两集。」
《聊斋志异·卷二·凤阳士人》:「女独坐,块然无侣,中心愤恚,颇难自堪。」
块然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子释义:⒈不合人子之道。《穀梁传·僖公五年》:“王世子,子也,块然受诸侯之尊己,而立乎其位,是不子也。”钟文烝 补注:“位者,世子之位也。受尊礼而立其位,非子道。”《晋书·王羲之传》:“子而不子,天地所不覆载,名教所不得容。”唐 柳宗元《非国语上·荀息》:“枉 许止 以惩不子之祸,进 荀息 以甚苟免之恶,忍之也。”⒉谓不以为君。《穀梁传·僖公九年》:“其君之子云者,国人不子也。国人不子,何也?不正其杀世子 申生 而立之也。”范宁 注:“诸侯在丧称子,言国人不君之,故繫于其君。”杨士勋 疏:“不子者,谓不以为君则是
- 2.
佚火释义:失火。语本《书·胤征》“火炎崐冈,玉石俱焚”孔 传:“言火逸而害玉。”唐 皎然《灵澈上人何山寺七贤石》诗:“佚火玉亦害,块然长在兹。”
- 3.
块然释义:⒈孤独貌;独处貌。 《荀子·君道》:“块然独坐而天下从之如一体。”唐 李德裕《题奇石》诗:“块然天地间,自是孤生者。”宋 杨万里《感秋》诗之四:“掩卷却孤坐,块然与谁语?”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三》:“兀坐秋树根,块然无与伍。”⒉木然无知貌。《庄子·应帝王》:“於事无与亲,彫琢復朴,块然独以其形立。”成玄英 疏:“块然,无情之貌也。”明 张居正《葬地论》:“若体魄,块然无知,与土石等耳,虽得吉地,岂能使之通灵乎?”清 陈确《葬书·与同社书》:“而一人之身,荣瘁殊遭,则善恶顿易,虽百其口,何以自
- 4.
复朴释义:恢复真朴。《庄子·应帝王》:“然后 列子 自以为未始学而归,三年不出,为其妻爨,食豕如食人,於事无与亲,彫琢復朴,块然独以其形立。”成玄英 疏:“雕琢华饰之务,悉皆去除,直置任真,復于朴素之道者也。”
- 5.
嵬然释义:⒈屹立貌。⒉引申为庄严貌,端庄貌。⒊犹块然。独处貌。
- 6.
憭栗释义:亦作“憭栗”。凄凉貌。《楚辞·九辩》:“憭慄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洪兴祖 补注:“憭慄,犹悽愴也。”宋 文同《哭仲蒙·临高》:“憯憭栗兮临清秋,坌憒兮纷予忧。”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章阿端》:“家人益惧,劝生他徙。生不听,而块然无偶,憭慄自伤。”郑泽《嘤求草题词》:“秋士每多悲,憭慄动哀响。”
- 7.
敛翼释义:收拢翅膀。比喻隐退。三国 魏 应璩《与侍郎曹长思书》:“復敛翼於故枝,块然独处,有离群之志。”晋 潘岳《寡妇赋》:“雀群飞而赴楹兮,鸡登栖而敛翼。”唐 刘禹锡《送裴处士应制举》诗:“白帝城 边又相遇,敛翼三年不飞去。”
- 8.
昏钝释义:⒈和缓,不强烈。 《南史·范晔传》:“﹝ 范曄 ﹞撰《和香方》,其序之曰……又枣膏昏钝,甲煎浅俗,非唯无助于馨烈,乃当弥增于尤疾也。”⒉愚鲁,愚笨。宋 李之彦《东谷所见·择师》:“庸师固栖身之谋,一年復留一年;子弟乏开导之益,一日昏钝一日。及其长也,块然一物而已耳。”⒊用为谦词。指愚鲁之人。宋 曾巩《祭宋龙图文》:“维昏钝之少与,独绸繆而有素,泪淋浪而莫收,情忉怛而奚愬。”⒋指眼神模糊而迟钝。碧野《没有花的春天》第四章:“她的眼睛也昏钝无光。”
- 9.
枵然释义:⒈虚大貌。《文选·谢灵运<永初三年七月十六日之郡初发都>诗》“空班 赵氏 璧,徒乖 魏王 瓠”李善 注引《庄子》:“魏王 貽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自举,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枵然大也,吾为其无用,掊之。”按,今本《庄子·逍遥游》枵,作“呺”。宋 苏轼《御试制科策》:“其所以自困而不能举者,以不生不息之财,养不耕不战之兵,块然如巨人之病膇,非不枵然大矣,而手足不能以自举。”⒉空虚貌。唐 刘禹锡《犹子蔚适越戒》:“若知彝器乎?始乎斲轮,因入规矩,刳中廉外,枵然而有容者。”宋
- 10.
神视释义:谓不用眼睛察看,而靠精神感通一切。 语出《列子·汤问》:“唯 黄帝 与 容成子 居 空峒 之上,同斋三月,心死形废;徐以神视,块然见之,若 嵩山 之阿。”张湛 注:“神者,寂然玄照而已,不假於目。”《类说》卷三五引《意林》:“《鶡冠子》云:‘扁鹊 兄弟三人并医。
- 11.
负杖释义:倚杖;扶杖。《礼记·檀弓下》:“公叔禺人 遇负杖入保者息。”郑玄 注:“见走辟 齐 师将入保,罢倦加其杖颈上,两手掖之休息者。”晋 刘琨《答卢谌诗》序:“负杖行吟,则百忧俱至;块然独坐,则哀愤两集。”唐 王绩《游仙诗》之三:“结衣寻野路,负杖入山门。”清 归庄《跋先君赠沉翁诗》:“回思先君负杖逍遥之年,已閲二纪,所勒铭之杖,亦久失之,惟诗卷长留天地间耳。”
- 12.
鷮息释义:古方士导引之术。 谓屈颈如鷮鸟之引气呼吸,故称。《后汉书·方术传下·华陀》:“寿光 年可百五六十岁,行 容成公 御妇人法,常屈颈鷮息,须髮尽白,而色理如三四十时。”清 钱谦益《留化馆记》:“鷮息禽戏,块然独存。”清 唐孙华《再迭前韵》之四:“频调鷮息神无恙,细写蝇头眼未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