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井田制 井田制的意思
jǐngtiánzhì

井田制

简体井田制
繁体
拼音jǐng tián zhì
注音ㄐㄧㄥˇ ㄊㄧㄢˊ ㄓˋ
结构ABC式
字数3字词语

拆字解意

jǐng,(1) 人工挖成的能取出水的深洞。水井。临渴掘井。(2) 形状像井的。【组词】:天井。油井。(3) 整齐,有秩序。【组词】:井然。井井有条。(4)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5) 姓。

tián,(1) 种植农作物的土地。【组词】:田野。耕田。(2) 和农业有关的。【组词】:田家。田园。(3) 古同“畋”,打猎。(4) 古同“佃”,耕作。(5) 姓。

zhì,(1) 规定。【组词】:因地制宜。制定。制式。制宪。(2) 限定,约束,管束。【组词】:制止。制裁。专制。制约。抵制。节制。制动。制海权。(3) 法规,制度。【例句】:民主集中制。公有制。(4) 造,作。【组词】:制造。制做。制品。制图。制革。制版。如法炮(páo )制。(5) 依照规定的标准做的。【例句】:制钱(中国明、清两代称本朝的铜钱)。制服。(6) 古代帝王的命令。【组词】:制诰。(7) 古代父母死亡守丧;守制。

基本含义

井田制是指古代中国农业经济制度中,农田按照一定的规模分为大小不等的井田,并由国家统一管理和分配。它体现了公平、合理和有序的土地管理原则。

井田制的意思

井田制 [jǐng tián zhì]

1. 中国奴隶社会时期的一种土地制度,把土地划分成许多方块,像“井”字形。

[the square-fields system;]

井田制 引证解释

⒈ 即井田。详“井田”。

翦伯赞 《中国史纲要》第三章第一节:“古文献上说, 周 代实行过井田制……井田制的主要内容是把土地划分为方块,井田之中,有公田,也有私田。分得私田的农奴或野人要无偿地耕种公田,养活土地所有者。”


井田制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井释义:⒈古代井田制的一种单位。 以九百亩为一井。《国语·鲁语下》:“有军旅之出则徵之,无则已。其岁收田一井,出稯禾秉芻缶米,不是过也。”《韩诗外传》卷四:“古者八家而井田,方里为一井。广三百步长三百步为一里,其田九百亩。”《汉书·食货志》:“率十二夫为田一井一屋。”《朱子语类》卷一一○:“淮 上屯田须与画成一井,中为公田。”⒉一口水井;一眼泉水。北齐 刘昼《新论·类感》:“龙举一井,而云弥九天;虎啸一谷,而风扇万里。”《魏书·高祐传》:“又令一家之中,自立一碓,五家之外,共造一井,以供行客。”唐 姚合《咏盆池》
    • 2.
      丘甸释义:古代划分田地和政区的单位名称。古井田制,四丘为甸,亦谓之乘。见《周礼·地官·小司徒》。后用以泛指乡村、田野。
    • 3.
      井庐释义:⒈古代井田制,八家共一井,因用以指井田和房舍。⒉泛指邻里;乡里。
    • 4.
      井田制释义:我国奴隶社会时期的土地制度。奴隶主为计算自己封地的大小和监督奴隶劳动,把土地划分成许多方块,因像“井”字形,所以叫做井田制。
    • 5.
      井里制释义:即井田制。
    • 6.
      亩积释义:⒈每一亩田的面积。⒉特指我国殷周时代井田制一个田的面积。
    • 7.
      公田释义:古代井田制度下,把土地划成“井”字形,分为九区,中区由若干农夫共同耕种,将收获物全部缴给统治者,称为“公田”。 同中区以外的“私田”相对称。《诗·小雅·大田》:“雨我公田,遂及我私。”朱熹 集传:“公田者,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而同养公田也。”《礼记·王制》:“古者公田藉而不税。”孔颖达 疏:“藉之言借也,借民力治公田。”《汉书·食货志上》:“六尺为步,步百为畮,畮百为夫,夫三为屋,屋三为井,井方一里,是为九夫。八家共之,各受私田百畮,公田十畮,是为八百八十畮,餘二十畮以为庐舍。”
    • 8.
      初税亩释义: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的赋税制度改革。 由于井田制遭到破坏,鲁国按实际占有土地面积征税,是征收田赋的开端。
    • 9.
      十夫释义:⒈十人。 ⒉千亩田。古代井田制,一夫受田百亩,故以“夫”借指百亩田。
    • 10.
      口井释义:计口分田,实行井田制。
    • 11.
      夫屋释义:谓古代井田制,百亩为“夫”,三夫为“屋”。一屋三夫互相担保,以缴纳赋税。
    • 12.
      履亩而税释义:从西周后期到商鞅变法为止的租税改革是在保护井田制形式下﹐进行“履亩而税”的改革。
    • 13.
      庐井释义:⒈古代井田制,八家共一井,因称共一井的八家庐舍为庐井。《左传·襄公三十年》:“子产 使都鄙有章,上下有服;田有封洫,庐井有伍。”《汉书·王莽传中》:“古者,设庐井八家,一夫一妇田百亩,什一而税。”⒉泛指房舍田园。宋 司马光《送刘观察和洛州》诗:“畛封连故 赵,庐井带清 漳。”明 何景明《城南妇行》:“况復官军至,烧焚庐井荒。”
    • 14.
      桑井释义:古代井田制度,五亩之宅,墙下植桑,因以“桑井”称乡里,家园。 《魏书·高谦之传》:“况且频年以来,多有徵发,民不堪命,动致流离,苟保妻子,竞逃王役,不復顾其桑井。”《资治通鉴·齐武帝永明三年》:“虽桑井难復,宜更均量。”胡三省 注:“桑井,谓古者井田之制,五亩之宅,树墻下以桑也。”
    • 15.
      私田释义:古代井田制度,每井九百亩,八家各分配百亩,称为“私田”。《穀梁传·宣公十五年》:“井田者,九百亩。公田居一。私田稼不善,则非吏;公田稼不善,则非民。”《汉书·食货志上》:“六尺为步,步百为畮,畮百为夫,夫三为屋,屋三为井。井方一里,是为九夫。八家共之,各受私田百畮,公田十畮,是为八百八十畮,餘二十畮以为庐舍。”《孟子·梁惠王下》“文王 之治 岐 也,耕者九一”宋 朱熹 集注:“九一者,井田之制也。方一里为一井,其田九百亩,中画井字。界为九区,一区之中,为田百亩,中百亩为公田,外八百亩为私田,八家各受私田百
    • 16.
      秦法释义:我们在这里说的秦法,是指公元前公元前356年商鞅(约前390年—前338年)对经济的改革是以废除井田制、实行土地私有制为重点。
    • 17.
      耡粟释义:传说井田制中一井所纳的税粟。《周礼·地官·旅师》:“掌聚野之耡粟、屋粟、閒粟。”郑玄 注:“耡粟,民相助作,一井之中,所出九夫之税粟也。”一说,农民合耦于耡,纳粟少许,以待饥年之用,名“耡粟”。孙诒让 正义引 江永 曰:“耡粟者,农民合出之,因合耦於耡,故名耡粟,正犹 隋 唐 社仓、义仓,每岁出粟少许,贮之当社,以待年饥之用者也。旅师所聚,以耡粟为主,耡粟无多,恐不足以给,又以载师之屋粟、閒粟益之。注谓‘耡粟,民相助作’,近之;谓‘一井之中九夫之税粟’,非也。”
    • 18.
      锄粟释义:传说井田制中一井所纳的税粟。《周礼·地官·旅师》:“掌聚野之耡粟、屋粟、閒粟。”郑玄 注:“耡粟,民相助作,一井之中,所出九夫之税粟也。”一说,农民合耦于耡,纳粟少许,以待饥年之用,名“耡粟”。孙诒让 正义引 江永 曰:“耡粟者,农民合出之,因合耦於耡,故名耡粟,正犹 隋 唐 社仓、义仓,每岁出粟少许,贮之当社,以待年饥之用者也。旅师所聚,以耡粟为主,耡粟无多,恐不足以给,又以载师之屋粟、閒粟益之。注谓‘耡粟,民相助作’,近之;谓‘一井之中九夫之税粟’,非也。”
井田制是什么意思 井田制读音 怎么读 井田制,拼音是jǐng tián zhì,井田制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井田制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