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三毒 三毒的意思
sān

三毒

简体三毒
繁体
拼音sān dú
注音ㄙㄢ ㄉㄨ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sān,(1) 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组词】:三维空间。三部曲。三国(中国朝代名)。(2) 表示多次或多数。【组词】:三思而行。三缄其口。

dú dài,(1) 有害的性质或有害的东西。【组词】:毒气。毒性。毒饵。毒药。毒蛇。吸毒。贩毒。(2) 害,伤害。【组词】:毒害。毒化。毒杀。莫予毒也(没有谁能危害我,即谁也不能把我怎么样)。(3) 凶狠,猛烈。【组词】:毒辣。毒计。毒刑。狠毒。恶毒。(4) 恨,以为苦。【组词】:令人愤毒。 ◎ 古同“玳”,玳瑁。

三毒的意思

三毒 [sān dú]

1. 佛教称贪、嗔、痴为三毒。

三毒 引证解释

⒈ 佛教称贪、嗔、痴为三毒

晋 法显 《佛国记》:“我今但欲杀三毒贼。”
南朝 梁武帝 《游钟山大爱敬寺》诗:“二苦常追随,三毒自然烧。贪痴养忧畏,热恼坐焦煎。”
宋 袁文 《瓮牖闲评》卷三:“但能专心清浄,屏去三毒,形数虽乖,其会必同。”


国语词典

三毒 [sān dú]

⒈ 佛教谓贪爱、瞋恚、愚痴三种心态上的缺点。

南朝梁·萧衍〈游钟山大爱敬寺〉:「二苦常追随,三毒自烧然。」


三毒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垢释义:佛教语。即三毒。
    • 2.
      三毒释义:佛教称贪、嗔、痴为三毒。
    • 3.
      三火释义:⒈三堆火。⒉燃烧三日夜的炉火。⒊三度被焚烧。⒋即三毒。
    • 4.
      十八地狱释义:亦作“十八埊狱”。即十八层地狱。《梁书·诸夷传·扶南国》:“其后 西河 离石县 有胡人 刘萨何 遇疾暴亡……经十日更苏。说云:‘有两吏见録,向西北行,不测远近,至十八地狱,随报重轻,受诸楚毒。’”唐 陈集原《龙龛道场铭序》:“洪钟一扣,响彻卅二,而石磬再鸣,还闻十八埊狱。”宋 王逵《蠡海集·鬼神》:“释氏 有十八地狱之説,膾炙人口久矣,其义未详。然 释氏 有六根、六入、三毒之分,缘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因六入色、声、香、味、触、法,皆有三毒贪、嗔、痴之恶业,故三六共成十八之数也。”亦省称“十八狱”。
    • 5.
      嗔心释义:佛教语。 谓能造恶业而生苦果的忿恚之心。属于“三毒”之一。
    • 6.
      嗔痴释义:佛教中贪嗔痴三毒之两毒。
    • 7.
      戒嗔释义:瞋,又名瞋恚、瞋怒、恚、怒,是对有情怨恨的精神作用。与贪、痴两者因荼毒众生身心甚剧,妨害修道,所以共称为三毒;又因为能起惑造业,使众生身心感到逼迫热恼,犹如火烧,所以也称为三火;此外,由于能病恼有情,坏出世善心,令众生长劫受苦不得出离,所以又称为三病。
    • 8.
      浄土释义:佛教语。佛所居住的无尘世污染的清净世界。一名佛土。多指西方 阿弥陀佛 净土。南朝 宋 谢灵运《净土咏》:“浄土一何妙,来者皆菁英。”唐 白居易《画西方帧记》:“有世界号极乐,以无八苦四恶道故也。其国号浄土,以无三毒五浊业故也。”明 高濂《玉簪记·谭经》:“禪机玄妙,法流浄土,一似莲开朵朵。”
    • 9.
      炽然释义:⒈猛烈地燃烧。《百喻经·煮黑石蜜浆喻》:“其犹外道,不灭烦恼炽然之火。”《法苑珠林》卷一一五:“是时大王闻臣语已,转復闷絶,失念躃地,忧愁盛火,炽然其身。”明 宋濂《清斋偈》:“火纵能燎原,炽然不可遏,苟非遘香木,香气从何起?”⒉火盛貌。《法苑珠林》卷八:“良由三毒猛火烧心,炽然不絶,故受斯苦。”⒊用以喻气焰很盛。《新唐书·宦者传上·骆奉先》:“擢 奉先 军容使,掌畿内兵,权焰炽然。”《文献通考·田赋五》:“檜 晚年怒不可测,而 泳 其亲党,兇燄炽然。”《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九:“繇来捕盗皆为盗,贼党安能
    • 10.
      瞋毒释义:梵语krodha意译。佛教语。“三毒”之一。三毒之中,此为最恶。
    • 11.
      苦本释义:佛教语。谓贪欲乃诸苦之根本。语出《法华经·方便品》:“诸苦所因,贪欲为本。”南朝 梁武帝《断酒肉文》之一:“出即饮酒,开众恶门;入即噉肉,集众苦本。”宋 叶廷珪《海录碎事·道释经》:“永除苦藴,永断苦本。”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七章第一节:“贪、瞋、痴总称为无明,也称为三毒,贪欲尤为诸苦中之根本,称为苦本。”
    • 12.
      诵帚释义:《分别功德论》卷五:“此比丘精神疎钝,佛教使诵扫箒。得箒忘扫,得扫忘箒。六年之中专心诵此,意遂解悟,而自惟曰:箒者篲,扫者除;篲者即喻八正道,粪者三毒垢也,以八正篲扫三毒垢,所谓扫箒义,正谓此耶?深思此理,心即开解,得阿罗汉道。”后因以“诵帚”比喻反复诵习,一朝警悟。 清 钱谦益 《与惟新和尚书》:“蒙焦芽败种,诵帚钝根。”
    • 13.
      贪嗔痴释义:贪、嗔、痴为三毒,又称三垢、三火。
    • 14.
      贪垢释义:佛教语。佛教以贪、嗔、痴为“三毒”或“三垢”,即三种烦恼。贪垢尤为毒害众生产生烦恼的根本。
    • 15.
      贪瞋痴释义:佛教语。 贪欲、瞋恚与愚痴三种烦恼。此三者毒害人最剧,故称三毒。

三毒(sand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三毒是什么意思 三毒读音 怎么读 三毒,拼音是sān dú,三毒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三毒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