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本来面目 本来面目的意思
běnláimiàn

本来面目

简体本来面目
繁体本來面目
拼音běn lái miàn mù
注音ㄅㄣˇ ㄌㄞˊ ㄇㄧㄢˋ ㄇㄨˋ
结构ABCD式
字数4字词语

拆字解意

běn,(1) 草木的根。【例句】:本草(泛指中药)。无本之木。(2) 事物的根源,与“末”相对。【例句】:本末(头尾;始终)。根本(根源;彻底;本质上)。(3) 草的茎,树的干。【组词】:草本植物。(4) 中心的,主要的。【组词】:本部。本体。(5) 原来。【组词】:本来。本领。(6) 自己这方面的。【组词】:本国。本身。本位。本分(fèn )。

lái,(1) 由另一方面到这一方面,与“往”、“去”相对。【组词】:来回。来往。过来。归来。来鸿去燕(喻来回迁徙,不能在一地常住;亦喻书信来往)。(2) 从过去到现在。【组词】:从来。向来。(3) 现在以后,未到的时间。【组词】:来年。将来。来日方长。(4) 用在数词或数量词后面,表示约略估计。【例句】:二百来头猪。(5) 做某个动作。【组词】:胡来。(6) 用在动词前,表示要做某事。【例句】:大家来动脑筋。(7) 用在动词后,表示做过(一般均可用“来着”)。【例句】:昨天他哭来。(8) 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趋向。【组词】:上来。(9) 表示发生。【例句】:暴风雨来了。(10) 在数词一、二、三后面,表示列举理由。【例句】:这台收录机一来音质好,二来价钱便宜,我就买了。(11) 用做诗、歌词中的衬字。【例句】:八月里来桂花香。(12) 表示语气,归去来兮!(13) 姓。

miàn,(1) 头的前部,脸。【组词】:脸面。颜面。面目。面面相觑。(2) 用脸对着,向着。【组词】:面对。面壁(①面对着墙;②佛教指面对墙壁静坐修行)。(3) 事物的外表。【组词】:地面。面友(表面的、非真心相交的朋友)。面额(票面的数额)。(4) 方位,部分。【组词】:前面。反面。片面。全面。多面手。(5) 量词,多用于扁平的物件。【组词】:一面鼓。(6) 会见,直接接头的。【组词】:当面。面议。面晤。耳提面命(“耳提”,提着耳朵叮嘱;“面命”,当面指教,形容教诲殷切)。(7) 几何学上指线移动所生成的形迹,有长有宽没有厚的形。【组词】:平面。曲(qū)面。(8) 粮食磨成的粉。【组词】:小米面。玉米面。特指小麦磨成的粉:一袋面。(9) 粉末。【组词】:药面儿。(10) 由面粉和水做成的条状食物。【组词】:面条。(11) 食物含纤维少而柔软。【例句】:这种瓜很面。

mù,(1) 眼睛。【组词】:目光。醒目。历历在目。目指气使(用眼光和气色示意以役使别人,形容骄横傲慢的神志。亦作“颐指气使”)。(2) 看,视。【组词】:目语。目论(喻没有自知之明或浅陋狭隘的见解)。(3) 想要达到的地点、境地或想要得到的结果。【例句】:目的(dì)(亦指箭靶的中心)。(4) 大项中再分的小项。【组词】:条目。纲举目张。(5) 名称。【组词】:数目。巧立名目。(6) 标题。【组词】:目录。(7) 生物学分类系统上所用的等级之一,在“纲”以下,“科”以上。【例句】:鸟纲中有雁形目和鸡形目。(8) 孔眼。【组词】:网目。(9) 指为首的人。【组词】:头目。

基本含义

原本的真实面目或本来的状态

本来面目的意思

本来面目 [běn lái miàn mù]

1. 固有的样子。

本来面目还谁识,且向樽前学楚狂。——明·王守仁《王成文公全书》

[original(real,unmasked) appearance(character);]

本来面目 引证解释

⒈ 佛教语。指人本有的心性。

《坛经·行由品》:“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那箇是 明 上座本来面目。”
亦省作“本面”。 清 李颙 《学髓》:“水澂则珠自现,心澂则性自朗,故必以静坐为基……虚明寂定为本面。”

⒉ 原来的样子。

宋 苏轼 《老人行》:“一任秋霜换鬢毛,本来面目常如故。”
明 李贽 《与周友山书》:“即日加冠畜髮,復完本来面目。”
《红楼梦》第五八回:“他这本来面目极好,倒别弄紧衬了。”
鲁迅 《且介亭杂文·门外文谈七》:“这一润色,留传固然留传了,但可惜的是一定失去了许多本来面目。”


国语词典

本来面目 [běn lái miàn mù]

⒈ 佛教用语。指人固有的心性、本分。

《五灯会元·卷二·蒙山道明禅师》:「不思善,不思恶,正恁么时,阿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

面目全非

⒉ 事物原本的样子。

《镜花缘·第四六回》:「任他变幻,何能脱却本来面目!」


本来面目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庐山真面目释义:宋苏轼《题西林壁》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后比喻事物的真相或本来面目。
    • 2.
      土木形骸释义:形骸:指人的形体。形体象土木一样。比喻人的本来面目,不加修饰。
    • 3.
      去伪存真释义:去掉虚假的、表面的,保存真实的、本质的。
    • 4.
      真相大白释义:大白:彻底弄清楚。真实情况完全弄明白了。
    • 5.
      原形毕露释义:本来的面目完全暴露(含贬义)。

本来面目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面目全非释义:模样变得与原先完全不同。 形容变化极大(多含贬义)。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陆判》:“举首则面目全非。”

本来面目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公道正派释义:所谓“公道”,就是公平、客观、合理,遵循事物发展和人类社会关系中的基本法则,尊重事物的本来面目;所谓“正派”,就是作风、品行要规矩、光明、严谨,要符合社会大众的道德意识、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 2.
      勾断释义:以笔划断。 表示到此为止。宋 钱愐《钱氏私志》:“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三二十年,功名富贵,转盼成空,何不一笔勾断,寻取自家本来面目。”
    • 3.
      原形败露释义:本来面目暴露出来。
    • 4.
      原形释义:原来的形状;本来面目(贬义):现原形。 原形毕露。
    • 5.
      土木形骸释义:形骸:指人的形体。形体象土木一样。比喻人的本来面目,不加修饰。
    • 6.
      客观释义:⒈属性词。在意识之外,不依赖主观意识而存在的(跟“主观”相对,下同):客观存在。客观事物。客观规律。⒉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去考察,不加个人偏见的:他看问题比较客观。
    • 7.
      察今知古释义:指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它总是循着时间的先后逐渐演变而成的。观察它的现在,可以推知它的本来面目。
    • 8.
      庐山真面目释义:宋苏轼《题西林壁》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后比喻事物的真相或本来面目。
    • 9.
      庐山真面释义:宋代苏轼《题西林壁》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后来用“庐山真面”比喻事物的真相或人的本来面目。也说庐山真面目。
    • 10.
      庐山面目释义:庐山:山名,在江西省九江市南。 比喻事物的真相或本来面目。
    • 11.
      康德释义:伊曼努尔·康德(1724—1804)德国哲学家,德国古典哲学的奠基人。他的哲学的基本特征是调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承认在人的意识之外的“自在之物”是感觉的对象,但又断言“自在之物”是不可认识的。认为人们通过先天的主观形式(如时间、空间等)认识的东西已经不是原来“自在之物”的本来面目,而是打上主观烙印的“现象”,以此来论证人的认识能力的有限性,给信仰留下地盘。著有《纯粹理性批判》等。
    • 12.
      弗劳思释义:意思是拂去工作时的一切劳作和思索,还生活以本来面目。
    • 13.
      归真返璞释义:也说返璞归真。 去其外饰,反回原貌。《战国策·齐策四》:“归真反璞,则终身不辱。” 真:本来面目。璞(pú):含玉的石头。
    • 14.
      影刊释义:谓先照原书影摹,然后上版开雕。珍贵古籍,为存其本来面目,清 乾嘉 以后,每用此法复印。
    • 15.
      息黥补劓释义:指修整面容残缺,恢复本来面目。后用以喻改过自新。
    • 16.
      打脸挂须释义:画花脸,挂胡须。谓化装以掩饰本来面目。
    • 17.
      扭曲释义:⒈扭转变形:地震发生后,房屋倒塌,铁轨扭曲。 ⒉比喻歪曲;颠倒(事实、形象等):被扭曲的历史恢复了本来面目。
    • 18.
      扮嘢释义:粤语说法,指矫揉造作,不是本来面目的意思:“扮嘢就好、唔好扮蟹。”(矫揉造作没问题,但不要像螃蟹似的弄出个不可一世的样子)。
    • 19.
      救黥医劓释义:黥,刺面;劓,割鼻。均为古代刑罚。指医治刺面之伤,补上割掉之鼻,比喻恢复本来面目。
    • 20.
      本朴释义:本真,本来面目。

本来面目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公道正派释义:所谓“公道”,就是公平、客观、合理,遵循事物发展和人类社会关系中的基本法则,尊重事物的本来面目;所谓“正派”,就是作风、品行要规矩、光明、严谨,要符合社会大众的道德意识、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 2.
      勾断释义:以笔划断。 表示到此为止。宋 钱愐《钱氏私志》:“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三二十年,功名富贵,转盼成空,何不一笔勾断,寻取自家本来面目。”
    • 3.
      原形败露释义:本来面目暴露出来。
    • 4.
      原形释义:原来的形状;本来面目(贬义):现原形。 原形毕露。
    • 5.
      土木形骸释义:形骸:指人的形体。形体象土木一样。比喻人的本来面目,不加修饰。
    • 6.
      客观释义:⒈属性词。在意识之外,不依赖主观意识而存在的(跟“主观”相对,下同):客观存在。客观事物。客观规律。⒉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去考察,不加个人偏见的:他看问题比较客观。
    • 7.
      察今知古释义:指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它总是循着时间的先后逐渐演变而成的。观察它的现在,可以推知它的本来面目。
    • 8.
      庐山真面目释义:宋苏轼《题西林壁》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后比喻事物的真相或本来面目。
    • 9.
      庐山真面释义:宋代苏轼《题西林壁》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后来用“庐山真面”比喻事物的真相或人的本来面目。也说庐山真面目。
    • 10.
      庐山面目释义:庐山:山名,在江西省九江市南。 比喻事物的真相或本来面目。
    • 11.
      康德释义:伊曼努尔·康德(1724—1804)德国哲学家,德国古典哲学的奠基人。他的哲学的基本特征是调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承认在人的意识之外的“自在之物”是感觉的对象,但又断言“自在之物”是不可认识的。认为人们通过先天的主观形式(如时间、空间等)认识的东西已经不是原来“自在之物”的本来面目,而是打上主观烙印的“现象”,以此来论证人的认识能力的有限性,给信仰留下地盘。著有《纯粹理性批判》等。
    • 12.
      弗劳思释义:意思是拂去工作时的一切劳作和思索,还生活以本来面目。
    • 13.
      归真返璞释义:也说返璞归真。 去其外饰,反回原貌。《战国策·齐策四》:“归真反璞,则终身不辱。” 真:本来面目。璞(pú):含玉的石头。
    • 14.
      影刊释义:谓先照原书影摹,然后上版开雕。珍贵古籍,为存其本来面目,清 乾嘉 以后,每用此法复印。
    • 15.
      息黥补劓释义:指修整面容残缺,恢复本来面目。后用以喻改过自新。
    • 16.
      打脸挂须释义:画花脸,挂胡须。谓化装以掩饰本来面目。
    • 17.
      扭曲释义:⒈扭转变形:地震发生后,房屋倒塌,铁轨扭曲。 ⒉比喻歪曲;颠倒(事实、形象等):被扭曲的历史恢复了本来面目。
    • 18.
      扮嘢释义:粤语说法,指矫揉造作,不是本来面目的意思:“扮嘢就好、唔好扮蟹。”(矫揉造作没问题,但不要像螃蟹似的弄出个不可一世的样子)。
    • 19.
      救黥医劓释义:黥,刺面;劓,割鼻。均为古代刑罚。指医治刺面之伤,补上割掉之鼻,比喻恢复本来面目。
    • 20.
      本朴释义:本真,本来面目。

本来面目造句

1.研究历史,是要弄清过去事情的本来面目,才能温故而知新。

2.国家制度在这里表现出它的本来面目,即人的自由产物。

3.这个贪污犯的本来面目,已经被揭露出来了。

4.她并不随和,一本正经才是她的本来面目

5.最后他终于露出了本来面目

6.他丑陋的本来面目最终被同事揭露出来了。

7.他的本来面目被他的同事揭露出来了。

8.不是加分也不是减分。只不过是固定观念和既存印象而已。人看不到现实的本来面目

9.生活的本来面目与时间的本来面目相撞击,我们就把这种撞击称做无聊。

10.要是权力能够转移人的本性,那么世上正人君子的本来面目究竟是怎样的。

11.事情办完后,他露出了鸟尽弓藏的本来面目

12.他为自己鲂鱼発尾,企图腌盖其害人者的本来面目

本来面目是什么意思 本来面目读音 怎么读 本来面目,拼音是běn lái miàn mù,本来面目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本来面目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