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是否 是否的意思
shìfǒu

是否

简体是否
繁体
拼音shì fǒu
注音ㄕˋ ㄈㄡˇ
结构AB式
词性连词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shì,(1) 表示解释或分类。【组词】:他是工人。《阿Q正传》的作者是鲁迅。(2) 表示存在。【组词】:满身是汗。(3) 表示承认所说的,再转入正意,含有“虽然”的意思。【例句】:诗是好诗,就是太长了。(4) 表示适合。【例句】:来的是时候。(5) 表示任何。【组词】:凡是。是活儿他都肯干。(6) 用于问句:他是走了吗?(7) 加重语气,有“的确”、“实在”的意思。【组词】:天气是冷。(8) 对,合理,与“非”相对。【组词】:是非。他说的是。实事求是。(9) 认为对。【组词】:是古非今。各行其是。深是其言。(10) 表示应承或同意(单说一个“是”字)。【例句】:是,我就去。(11) 这,此。【组词】:是日。是可忍,孰不可忍。比比皆是。(12) 助词,把行为对象提前表示只这样做。【组词】:惟你是问。惟利是图。(13) 姓。

fǒu pǐ,(1) 表示不同意,不认可。【组词】:否定。(2) 不,用在表示疑问的词句里。【组词】:可否?。(3) 不如此,不是这样,不然。【组词】:否则。学则正,否则邪。 ◎ 不好,坏,恶。【例句】:否极泰来(“否”和“泰”,前者是坏卦,后者是好卦。指事情坏到了极点,就会向好的方向转化)。未知善否。

基本含义

用于疑问句中,表示对某种情况的确认或否定。

是否的意思

是否 [shì fǒu]

1. 对不对;是不是。

是否 引证解释

⒈ 对不对;是不是。

宋 苏轼 《申省乞不定夺役法议状》:“乞取 孙尚书 及 軾 所议付臺諫给舍郎官,定其是否,然后罢其不可者。”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二回:“我未曾到过外国,也不知他的説话,是否全靠得住。”
刘半农 《敲冰》诗:“请问人间:是否人人都有喝到的福?”


国语词典

是否 [shì fǒu]

⒈ 对或错。

宋·苏轼〈申省乞不定夺役法议状〉:「乞取孙尚书及轼所议付台谏给舍郎官定其是否,然后罢其不可者。」

⒉ 对不对、是不是。表示然否的疑问副词。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二回》:「我未曾到过外国,也不知他的说话,是否全靠得住。」


是否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与否释义:(助)表示比较正反两方面情况。
    • 2.
      可否释义:可以不可以;能不能。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与 裨諶 乘以适野,使谋可否。”宋 欧阳修《为君难论上》:“是不审事之可否,不计功之成败也。”清 李渔《闲情偶寄·词曲上·音律》:“无论是非可否,悉宜听之。”陶钝《第三件棉袄》七:“妹妹虽然没对 王成义 表示可否,可是肯定了要离婚。”
    • 3.
      能否释义:用作助动词表示指望能自愿依从的要求。
    • 4.
      有无释义:⒈亦作“有亡”。 有或无。《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臣 楚国 之鄙人也,幸得宿卫,十有餘年,时从出游,游於后园,览於有无,然犹未能徧覩也。”李善 注:“览於有无,谓或有所见,或復无也。”汉 扬雄《羽猎赋》:“驰弋乎神明之囿,览观乎羣臣之有亡。”唐 贾岛《送僧》诗:“言归文字外,意出有无间。”《水浒传》第三九回:“这个不难,只取牢城营文册一查,便见有无。”⒉指家计的丰或薄。《礼记·檀弓上》:“子游 问丧具。夫子曰:‘称家之有亡。’子游 曰:‘有亡恶乎齐?’”陆德明 释文:“有亡……一音无。”孔颖达 疏

是否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确实释义:⒈真实可靠:确实性。确实的消息。这件事他亲眼看到,说得确确实实。⒉对客观情况的真实性表示肯定:他最近确实有些进步。这件事确实不是他干的。

是否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七桥问题释义:著名古典数学问题之一。 在哥尼斯堡的一个公园里,有七座桥将普雷格尔河中两个岛及岛与河岸连接起来(如图)。问是否可能从这四块陆地中任一块出发,恰好通过每座桥一次,再回到起点?欧勒于1736年研究并解决了此问题,他把问题归结为如下右图的“一笔画”问题,证明上述走法是不可能的。
    • 2.
      不占释义:相当于不行的意思,常用于拒绝别人或者是否定某个人和某件事情。
    • 3.
      不吝释义:客套话,不吝惜(用于征求意见):是否有当,尚希不吝赐教。
    • 4.
      不揣释义:谦辞,不自量,用于向人提出自己的见解或有所请求时:不揣浅陋。 不揣冒昧(不考虑自己的莽撞,言语、行动是否相宜)。
    • 5.
      五征释义:古人以雨、暘、煖、寒、风五者是否适时作为吉凶的徵验,称为“五徵”。
    • 6.
      产品产值释义:产品产值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工业最终产品或提供工业性劳务活动的总价值量。 表明工业企业工业生产总规模和总水平,反映的是生产总成果,并不说明经营状况的好坏和经济效益。企业是否增收,主要看利润总额的增长。利润总额是企业在报告期内实现的利润(亏损以“-”号表示)。它集中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各方面的效益,是企业最终的财务成果。
    • 7.
      亲子鉴定释义:用测试双方遗传标记(如DNA、血型等)的方法,来确定两个人是否为亲生父子(女)或亲生母子(女)的关系。
    • 8.
      仍否释义:是否还是;是否仍然。
    • 9.
      以人废言释义:因为某人不好或不喜欢某人而不管他的话是否有道理,概不听取。
    • 10.
      佛学释义:⒈即佛教哲学。通 常指包含在佛经中的各种教义、教理。来自古印度,东汉初传入中国。后融合儒、道学说,形成中国佛 学的多种派别。基本特征是否认客观世界的物质性,宣扬精神、意识第一性。把现实世界说成是无意义 的、假的,论证虚构的天国是真的理想世界,教人漠视现实生活,向精神世界寻求解脱。对宋明理学有 直接影响。⒉以佛教为研究对象的学术研究。
    • 11.
      保留房释义:酒店保留房:英文:allotment 用来形容酒店为某预定渠道事先保留出来的,以供这一渠道更加便捷地使用的客房,并且此渠道可以先行确认给自己的客户的,而无需询问酒店是否还有空房可卖。。
    • 12.
      信托风险释义:所谓信托风险,是针对投资者在投资信托结束后,本金是否如期归还的一个基本概念。
    • 13.
      党性释义:⒈阶级性最高最集中的表现。 不同的阶级或政党有不同的党性。⒉特指共产党员的党性,就是无产阶级的阶级性最高最集中的表现,是衡量党员阶级觉悟的高低和立场是否坚定的准绳。
    • 14.
      入学考试释义:决定个人是否被录取入学的考试。
    • 15.
      公平秤释义:市场管理部门、商业单位设置的供顾客检验所购商品分量是否准确的标准秤。
    • 16.
      内省释义:内心的省察。自己分析自己的思想行为是否合乎道德规范。省(xǐng)。
    • 17.
      冒昧释义:(言行)不顾地位、能力、场合是否适宜(多用作谦辞):不揣冒昧。 冒昧陈辞。
    • 18.
      冤鬼释义:⒈犹冤魂。《后汉书·寇荣传》:“苟生则为穷人,极死则为冤鬼。”许杰《旅途小记》:“我真怀疑,所谓冤鬼,所谓狐仙,是否就躲在这些破洞里。”⒉用作詈词。《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八回:“侄少爷已经回来了,终久不能不露面,且把这些冤鬼打发开了再説罢。”
    • 19.
      刑事判决释义:法院就被告人是否犯罪、应否处刑、如何处刑所作的决定。
    • 20.
      判断释义:⒈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就是肯定或否定某种事物的存在,或指明它是否具有某种属性的思维过程。 在形式逻辑上用一个命题表达出来。⒉断定:你判断得很正确。正确的判断。⒊判决(案件)。

是否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七桥问题释义:著名古典数学问题之一。 在哥尼斯堡的一个公园里,有七座桥将普雷格尔河中两个岛及岛与河岸连接起来(如图)。问是否可能从这四块陆地中任一块出发,恰好通过每座桥一次,再回到起点?欧勒于1736年研究并解决了此问题,他把问题归结为如下右图的“一笔画”问题,证明上述走法是不可能的。
    • 2.
      不占释义:相当于不行的意思,常用于拒绝别人或者是否定某个人和某件事情。
    • 3.
      不吝释义:客套话,不吝惜(用于征求意见):是否有当,尚希不吝赐教。
    • 4.
      不揣释义:谦辞,不自量,用于向人提出自己的见解或有所请求时:不揣浅陋。 不揣冒昧(不考虑自己的莽撞,言语、行动是否相宜)。
    • 5.
      五征释义:古人以雨、暘、煖、寒、风五者是否适时作为吉凶的徵验,称为“五徵”。
    • 6.
      产品产值释义:产品产值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工业最终产品或提供工业性劳务活动的总价值量。 表明工业企业工业生产总规模和总水平,反映的是生产总成果,并不说明经营状况的好坏和经济效益。企业是否增收,主要看利润总额的增长。利润总额是企业在报告期内实现的利润(亏损以“-”号表示)。它集中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各方面的效益,是企业最终的财务成果。
    • 7.
      亲子鉴定释义:用测试双方遗传标记(如DNA、血型等)的方法,来确定两个人是否为亲生父子(女)或亲生母子(女)的关系。
    • 8.
      仍否释义:是否还是;是否仍然。
    • 9.
      以人废言释义:因为某人不好或不喜欢某人而不管他的话是否有道理,概不听取。
    • 10.
      佛学释义:⒈即佛教哲学。通 常指包含在佛经中的各种教义、教理。来自古印度,东汉初传入中国。后融合儒、道学说,形成中国佛 学的多种派别。基本特征是否认客观世界的物质性,宣扬精神、意识第一性。把现实世界说成是无意义 的、假的,论证虚构的天国是真的理想世界,教人漠视现实生活,向精神世界寻求解脱。对宋明理学有 直接影响。⒉以佛教为研究对象的学术研究。
    • 11.
      保留房释义:酒店保留房:英文:allotment 用来形容酒店为某预定渠道事先保留出来的,以供这一渠道更加便捷地使用的客房,并且此渠道可以先行确认给自己的客户的,而无需询问酒店是否还有空房可卖。。
    • 12.
      信托风险释义:所谓信托风险,是针对投资者在投资信托结束后,本金是否如期归还的一个基本概念。
    • 13.
      党性释义:⒈阶级性最高最集中的表现。 不同的阶级或政党有不同的党性。⒉特指共产党员的党性,就是无产阶级的阶级性最高最集中的表现,是衡量党员阶级觉悟的高低和立场是否坚定的准绳。
    • 14.
      入学考试释义:决定个人是否被录取入学的考试。
    • 15.
      公平秤释义:市场管理部门、商业单位设置的供顾客检验所购商品分量是否准确的标准秤。
    • 16.
      内省释义:内心的省察。自己分析自己的思想行为是否合乎道德规范。省(xǐng)。
    • 17.
      冒昧释义:(言行)不顾地位、能力、场合是否适宜(多用作谦辞):不揣冒昧。 冒昧陈辞。
    • 18.
      冤鬼释义:⒈犹冤魂。《后汉书·寇荣传》:“苟生则为穷人,极死则为冤鬼。”许杰《旅途小记》:“我真怀疑,所谓冤鬼,所谓狐仙,是否就躲在这些破洞里。”⒉用作詈词。《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八回:“侄少爷已经回来了,终久不能不露面,且把这些冤鬼打发开了再説罢。”
    • 19.
      刑事判决释义:法院就被告人是否犯罪、应否处刑、如何处刑所作的决定。
    • 20.
      判断释义:⒈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就是肯定或否定某种事物的存在,或指明它是否具有某种属性的思维过程。 在形式逻辑上用一个命题表达出来。⒉断定:你判断得很正确。正确的判断。⒊判决(案件)。

是否造句

1.你得有真凭实据才能去判断他是否犯罪。

2.万物是否可能一成不变呢?这是个有趣的哲学问题。

3.工厂的生产经理三番五次问我是否收到货款,因为只有账户收到定金他们才能发货。

4.还是想试一试看是否有人有三顾茅庐的精神呢?

5.商业是否可以为谋利益不择手段?

6.每天打扫办公室对每个人来说是举手之劳,就看你是否去做。

7.现实生活中我们是否也常常人云亦云,失去自我判断的信心及能力呢?

8.不管这么说是否合适,这个社会对女人总是以貌取人的。

9.他提出的那些建议是否能实现,让人半信半疑。

10.是否碳污染使我们生存的星球危如累卵,也不用再争论。

11.书中所言种种,是否向壁虚造,我们应该切实考证。

12.目前局势已好转,应是否极泰来的徵兆,我们的坚持终于有了代价。

13.今年真是否极泰来,我家女儿考上重点大学,儿子考上重点高中,我的苦日子总算熬到头了。

14.烟花爆竹的意见,是否应该禁止或不从因人而异。

15.在大难临头时,才能显示出一个人的性格是否坚强。

16.你认为这架无人飞机是否天马行空?

17.我们不再目空一切、妄自尊大。我们也不再考虑那些刻意伤害我们的人是否值得我们原谅。

18.生活是运动,无论你是否喜欢,你必须与之并驾齐驱。

19.我对自己是否能做好班长,实在心中无数。

20.这河水实在太过湍急,我们是否该急流勇退,改走陆路?

是否是什么意思 是否读音 怎么读 是否,拼音是shì fǒu,是否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是否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