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可则 可则的意思

可则

简体可则
繁体可則
拼音kě zé
注音ㄎㄜˇ ㄗㄜ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kě kè,(1) 允许。【组词】:许可。认可。宁可。(2) 能够。【组词】:可见。可能。可以。不可思议。(3) 值得,认为。【组词】:可怜。可悲。可亲。可观。可贵。可歌可泣。(4) 适合。【组词】:可身。可口。可体。(5) 尽,满。【组词】:可劲儿干。(6) 大约。【组词】:年可二十。“潭中鱼可百许头”。(7) 表示转折,与“可是”、“但”相同。(8) 表示强调。【组词】:他可好了。(9) 用在反问句里加强反问语气:都这么说,可谁见过呢?(10) 用在疑问句里加强疑问语气:这件事他可同意?(11) 姓。 ◎ 〔可汗(hán)〕中国古代鲜卑、突厥、回纥、蒙古等族君主的称号。

zé,(1) 模范。【组词】:以身作则。(2) 规程,制度。【组词】:规则。总则。原则。细则。(3) 效法。【例句】:则先烈之言行。(4) 表示因果关系,就,便。【组词】:闻过则喜。(5) 表示转折,却。【组词】:今则不然。(6) 表示肯定判断,乃,是。【例句】:此则余之罪也。(7) 用在一、二、三……等数字后,列举原因或理由。【例句】:一则房子太小,二则参加的人数多。(8) 与“做”相近(中国宋、元、明代小说、戏剧里常用)。【例句】:则甚(做什么)。(9) 量词,指成文的条数。【组词】:新闻两则。

基本含义

可是,却是。

可则的意思

可则 [kě zé]

1. 可作准则。

3. 可;就。

可则 引证解释

⒈ 可作准则。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进退可度,周旋可则。”

⒉ 可;就。

元 关汉卿 《五侯宴》第四折:“则这个 王阿三 可则便是你。”
元 无名氏 《鸳鸯被》第一折:“这等我可则依着姑姑便了。”


国语词典

可则 [kě zé]

⒈ 可当作准则。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进退可度,周旋可则。」

⒉ 可、就。

元·关汉卿《五侯宴·第四折》:「哎,儿也,则这个王阿三可则便是你!」

⒊ 刚刚、恰好。元·张国宾也作「恰来」、「恰就」、「恰则」。

《合汗衫·第三折》:「可则俺两口儿都老迈,肯分的便正该 。」

⒋ 语助词,无义。

元·秦?夫《东堂老·第二折》:「我见他揾不住,可则扑簌簌腮边也那泪倾。」


可则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上道释义:⒈君上之道。 《易·节》:“六四:安节,亨。《象》曰:安节之亨,承上道也。”高亨 注:“六四为阴爻,为柔;九五为阳爻,为刚。六四居九五之下,是为柔从刚。象臣民遵从君上之道。”⒉玄妙之道。马王堆 汉 墓帛书《道原》:“上道高而不可察也,深而不可则(测)也。”南朝 梁 陶弘景《真诰》卷四:“遂开上道,允得妙门。”《云笈七籤》卷九:“此三洞经符,上道之纲纪,太虚之玄宗,上真之首经矣,岂中仙之所闻哉。”⒊指太阳近北极的轨道。《隋书·礼仪志一》:“自 开皇 以来,日近北极,行於上道,晷度延长。”明 叶子奇《草木子
    • 2.
      作事释义:⒈谓役民兴造。《左传·昭公八年》:“﹝ 师旷 曰﹞:臣又闻之曰:‘作事不时,怨讟动于民,则有非言之物而言。’今宫室崇侈,民力彫尽,怨讟并作,莫保其性。石言,不亦宜乎。”⒉处事。《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君子在位可畏,施舍可爱,进退可度,周旋可则,容止可观,作事可法。”《左传·昭公二十三年》:“作事威克其爱,虽小,必济。”⒊谓施政。晋 袁宏《后汉纪·灵帝纪下》:“国家作事如此,汉 祚衰亡之徵。”⒋任职;工作。陈翔鹤《古老的故事》六:“在此刻的××省作事,那还能论什么本行不本行呢?只消一遇有机会,你就得见
    • 3.
      八大家释义:⒈对唐、宋八位著名古文作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的合称。详“唐宋八大家”。⒉清曹尔堪、宋琬、沉荃、施闰章、王士禄、王士禛、汪琬、程可则皆工诗,称“海内八大家”。见清李元度《国朝先正事略·程可则》。⒊清袁枚、邵齐焘、刘星炜、吴锡麟、曾燠、洪亮吉、孙星衍、孔广森俱工骈文,亦号“八大家”。见清吴鼒编《八家四六文钞》。
    • 4.
      则效释义:⒈亦作“则傚”。 效法。语出《诗·小雅·鹿鸣》:“君子是则是傚。”毛 传:“是则是傚,言可法傚也。”《左传·昭公七年》:“《诗》曰‘君子是则是效’,孟僖子 可则效已矣。”《汉书·刘向传》:“黜远外戚,毋授以政,皆罢令就弟,以则效先帝之所行。”元 陈栎《勤有堂随录》:“然后读典雅程文以则傚之。”鲁迅《坟·文化偏至论》:“中国 之在天下,见夫四夷之则效上国,革面来宾者有之。”⒉见“则效”。
    • 5.
      受命不受辞释义:只接受上级布置的任务,而如何完成则不受上级指令的约束。《公羊传·庄公十九年》:“聘礼,大夫受命不受辞,出竟有可以安社稷,利国家者,则专之可也。”《晋书·周浚传》:“且握兵之要,可则夺之,所谓受命不受辞也。”
    • 6.
      可则释义:⒈可作准则。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进退可度,周旋可则。”⒉可;就。元 关汉卿《五侯宴》第四折:“则这个 王阿三 可则便是你。”元 无名氏《鸳鸯被》第一折:“这等我可则依着姑姑便了。”
    • 7.
      善道释义:⒈善加诱导。 《论语·颜渊》:“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陆德明 释文:“道,导也。”⒉犹正道。汉 陆贾《新语·明诫》:“周公 以比德於五帝,斯乃口出善言,身行善道之所致也。”三国 蜀 诸葛亮《前出师表》:“陛下亦宜自谋,以諮諏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詔。”《北齐书·后主幼主纪论》:“﹝ 高纬 ﹞始自襁褓,至於传位,隔以正人,闭其善道。”明 李贽《复周柳塘》:“窃前贤之善道,卑善柔之贱态,附直谅之后列,直欲以完名全节付二老。”⒊好的途径,好的方法。明 刘基《槐阴读书图序》:“观听动息,凡有所接,必使可
    • 8.
      岭南七子释义:“岭南七子”是指清代广东以诗文并称的七人。 即:梁佩兰、程可则、陈恭尹、王邦畿、方殿元、方还、方朝等七人。
    • 9.
      悖戾释义:⒈亦作“悖盭”。 粗劣。《淮南子·说林训》:“临淄 之女,织紈而思行者,为之悖戾。”高诱 注:“悖,麤恶也。”⒉违逆;乖张。《旧唐书·萧遘传》:“时溥 恃勋坏法,凌蔑朝廷,而抗表请按侍臣,悖戾何甚?”宋 司马光《闻喜县修文宣王庙记》:“犹有狂愚傲狠之民悖戾而不从者,於是鞭朴以威之。”明 谢肇淛《五杂俎·人部四》:“如 林灵素 者流……盖不惟与清浄之旨大相悖盭。”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十二:“﹝ 顺治 ﹞九年壬辰会试,以第一名 程可则 悖戾经旨,特旨除名。”
    • 10.
      柴市释义:⒈木柴交易处。元 无名氏《渔樵记》第一折:“我那功名在翰林院出职,可则剗地着我在柴市里迁除。”⒉南宋 民族英雄 文天祥 就义处。其地当即今 北京市 宣武门 外 菜市口,菜市 为 柴市 音转;一说为 菜市口 以西的旧 柴炭市。清 黄遵宪《和平里行》:“公魂归天在 柴市,今日邻军犹设祭。”参阅 元 王恽《玉堂嘉话》卷五、明 刘侗 于奕正《帝京景物略·文丞相祠》、清 孙承泽《天府广记·庙记》。
    • 11.
      诺已释义:⒈叹词。犹今言罢了。《公羊传·僖公元年》:“奚斯 不忍反命于 庆父,自南涘,北面而哭。庆父 闻之曰:‘嘻,此 奚斯 之声也,诺已。’”何休 注:“诺已,皆自毕语。”⒉承诺与否。《管子·形势》:“圣人之诺已也,先论其理义,计其可否。义则诺,不义则已。可则诺,不可则已。”
    • 12.
      还观释义:仔细观察。 《左传·文公十八年》:“行父 还观 莒僕,莫可则也。”杨伯峻 注:“杜 注云:‘还,犹周旋也。’则还观为徧观、细审之意。”

可则(keze)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可则是什么意思 可则读音 怎么读 可则,拼音是kě zé,可则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可则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