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孔孟 孔孟的意思
kǒngmèng

孔孟

简体孔孟
繁体
拼音kǒng mèng
注音ㄎㄨㄥˇ ㄇㄥ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kǒng,(1) 小洞,窟窿。【组词】:孔穴。孔眼。孔洞。孔方兄(指钱,因旧时的铜钱有方形的孔,恢谐含鄙意)。(2) 很。【组词】:孔急。孔武有力。(3) 量词,用于窑洞。【组词】:一孔土窑。(4) 姓。

mèng,(1) 兄弟姊妹排行最大的。【组词】:孟兄。孟女(长女)。孟孙。(2) 农历四季中月份在开头的(其它两个月依次为仲、季)。【例句】:孟春(农历正月)。(3) 猛然不及思考,冒冒失失。【组词】:孟行。孟浪。(4) 勉力。【例句】:孟晋(勉力求进)。(5) 姓。

基本含义

指孔子和孟子,泛指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孔孟的意思

孔孟 [kǒng mèng]

1. 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和孟子的并称。

孔孟 引证解释

⒈ 儒家代表人物 孔子 和 孟子 的并称。

晋 张协 《洛禊赋》:“於是搢绅先生,啸儔命友,携朋接党,冠童八九,主希 孔 孟,宾慕 颜 柳。临涯咏唫,濯足挥手。”
宋 王安石 《哭梅圣俞》诗:“栖栖 孔 孟 葬 鲁 邹,后始卓犖称 軻 丘。”
元 郝经 《原古上元学士》诗:“麟死九鼎沦,万世无 孔 孟。文字糠粃餘,扶藉不絶圣。”
清 朱轼 《<张子全书>序》:“以《易》为宗,以《中庸》为体,以 孔 孟 为法。”


国语词典

孔孟 [kǒng mèng]

⒈ 孔子与孟子的合称。为我国儒家代表人物。

宋·王安石〈哭梅圣俞〉诗:「栖栖孔孟葬鲁邹,后始卓荦称轲丘。」


孔孟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名教释义:指以正名定分为主的封建礼教。来源于儒家的孔孟之道。在一个很长的时期里束缚了人民的思想和行动。
    • 2.
      孟轲释义:(约前372--前 289)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 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受业于孔子之孙子思的门人。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又一最有影响的大师,封建时代被尊为亚圣,又与孔子并称孔孟。曾游历齐、宋、滕、魏等国。孟子则宣扬仁义,主张实行仁政、王道,与弟子著书七篇261章,即《孟子》。主张省刑罚,薄赋敛,使民有恒产,能安居乐业,并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劝告统治者要与民同乐,反对虐政害民。《孟子》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也是先秦的杰出散文著作。
    • 3.
      宋明理学释义:亦称道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道教)和人生命运(佛教),又继承孔孟正宗(根本),并能治理国家(目的)的新儒学,是宋明时代占主导地位的儒家哲学思想体系。
    • 4.
      焚书释义:也叫《李氏焚书 》。明末李贽著。作者蔑视孔孟,估计此书会遭到统治者“焚而弃之”,故名。共六卷。包括书答、杂述、史评及诗等。另有《续焚书》五卷,系门人汪本钶辑集。
    • 5.
      见知释义:⒈见而知之。指同时代的事,以别于后代对前代事的“闻而知之”。语本《孟子·尽心下》:“由尧舜至於汤,五百有餘岁。若禹、皋陶,则见而知之;若汤,则闻而知之。”清颜元《存学编·总论诸儒讲学》:“其效使见知闻之者,知尊慕孔孟,善谈名理,不作恶,不奉释老名号。”⒉谓明见明知,并不隔膜。⒊受到知遇。⒋为人所知。⒌见“见知法”。
    • 6.
      邹鲁释义:⒈邹国、鲁国的并称。⒉邹,孟子故乡;鲁,孔子故乡。后因以“邹鲁”指文化昌盛之地,礼义之邦。⒊借指孔孟。
    • 7.
      韩愈释义:⒈(768—824) 唐代文学家,河阳(今河南孟县)人。 贞元年间进士,曾任监察御史,国子博士、刑部侍郎等职。在文学上反对骈偶文风,提倡散体。继承先秦、两汉古文的优良传统,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发展和创新,是古文运动倡导者之一。在思想上维护儒家的传统思想,调强尧舜至孔孟的一脉相传的道统⒉(768韩愈824)中国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25岁举进士。历官观察推官、监察御史、国子博士、吏部侍郎。唐宪宗时,曾随同裴度平定淮西藩镇之乱。在刑部侍郎任上,他上疏谏迎佛骨,

孔孟(kongme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孔孟是什么意思 孔孟读音 怎么读 孔孟,拼音是kǒng mèng,孔孟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孔孟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