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次 [hòu cì]
1. 下次,下回。
后次 引证解释
⒈ 下次,下回。
引《水浒传》第二一回:“这回错过,后次难逢。”
明 邵璨 《香囊记·媾媒》:“公子且留下,待我先去口説一番,后次将聘物去。”
后次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分班序齿释义:比喻根据年龄的不同来分先后次序。
- 2.
叫号释义:⒈呼唤表示先后次序的号。 ⒉喊号子。⒊〈动〉大声呼喊;号叫。
- 3.
完饭释义:旧时风俗。结婚后次日或第三天女家去男家送“三朝礼”,叫做“完饭”。
- 4.
平序释义:谓分别先后次序。
- 5.
掣签释义:⒈见“掣籤”。⒉亦作“掣签”。抽签。削竹为签,配以标志或词语,抽取其中一根或若干根,用以决定先后次序或占吉凶。《元典章新集·户部·盐课》:“外江客旅拈卷掣籤,挨次过岸。”⒊特指 明 代后期沿袭至 清 的吏部选授迁除官吏的方法。《明史·孙丕扬传》:“﹝ 万历 ﹞二十二年拜吏部尚书。丕扬 挺劲不挠,百僚无敢以私干者,独患中贵请謁,乃创为掣籤法,大选急选,悉听其人自掣,请寄无所容,一时选人盛称无私,然銓政自是一大变矣。”清 钱泳《履园丛话·杂记上·刺史新闻》:“有 云南 刘某 入京謁选……未一年,掣籤得县丞,
- 6.
步韵释义:也叫次韵。旧体诗词中一种和(hè)诗的方式,即和诗所用的韵及其先后次序必须同被和诗完全一致。
- 7.
水心释义:⒈水中央。唐 元稹《说剑》诗:“幽质狱中埋,神人水心守。”宋 王安石《平甫游金山同大觉见寄相见后次韵》之二:“漳南 开士好丛林,慧剑何年出水心。”明 唐寅《游金山》诗:“孤屿崚嶒插水心,乱流擕酒试登临。”《花月痕》第六回:“小岑、剑秋 陪着 荷生 一船。一会荡入水心,遥望着旷远芊绵,水烟凝碧。”⒉见“水心剑”。⒊宋 叶适 的别号。适 晚年居 永嘉 城外 水心村,人称 水心先生。
- 8.
版次释义:图书出版的先后次序。 图书第一次出版的叫“第一版”或“初版”,修订后重排出版的叫“第二版”或“再版”,以下类推。
- 9.
类次释义:按照不同的类别排列先后次序:类次编排。
- 10.
置后释义:按照优先、偏爱或重要性的先后次序而放在后面。
- 11.
虞廷释义:⒈亦作“ 虞庭 ”。⒉指 虞舜 的朝廷。相传 虞舜 为古代的圣明之主,故亦以“虞廷”为“圣朝”的代称。 明 李东阳 《揭晓后次韵答何穆之等》:“极知君命如山重,亲向 虞 廷拜往哉。” 明 唐顺之 《跋李怀琳书<绝交书>后》:“大则 虞 庭、 禹 水、 稷 穡、 皋 刑以至 夔 石、 益 兽,各致其能而相资以成治。” 明 何景明 《寄赠张方伯》诗:“行见 虞 廷咨岳典,共看 商 室济川材。” 清 陈确 《柬同志》:“今学者相聚言格致之学,穷极微妙,虽 虞 廷精一之旨,几无以过之。” 朱彭寿 《安乐康平室随笔
- 12.
词序释义:词在词组或句子里的先后次序。在汉语里,词序是一种主要语法手段。词序的变动能使词组或句子具有不同的意义,如“不完全懂”和“完全不懂”,“我看他”和“他看我”。
- 13.
错简释义:古书以竹简按次串联编成,竹简前后次序错乱谓“错简”。后用以指古书中文字次序错乱。
- 14.
音序释义:按照字母表先后次序排列的字词等的顺序。
- 15.
顺数释义:顺着先后次序计数。
- 16.
鹅笼书生释义:南朝 梁 吴均《续齐谐记》载:阳羡 许彦 负鹅笼而行,遇一书生以脚痛求寄笼中。至一树下,书生出,从口中吐出器具肴馔,与 彦 共饮,并吐一女子共坐。书生醉卧,女子吐一男子。女子卧,男子复吐一女子共酌。书生欲觉,女子又吐锦帐遮掩书生,即入内共眠。男子另吐一女子酌戏。后次第各吞所吐,书生以铜盘一赠 彦 而去。情节乃据《旧杂譬喻经》改头换面而成。后用作幻中生幻,变化无常之典。
- 17.
黄章释义:黄颜色的标志。古代军队以五种颜色作记号,用以分别队伍的前后次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