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遗才 遗才的意思
cái

遗才

简体遗才
繁体遺才
拼音yí cái
注音ㄧˊ ㄘㄞ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yí wèi,(1) 丢失。【组词】:遗失。遗落。(2) 漏掉。【组词】:遗忘。遗漏。(3) 丢失的东西,漏掉的部分。【组词】:补遗。路不拾遗。(4) 余,留。【组词】:遗留。遗俗。遗闻。遗址。遗风。遗憾。遗老(➊经历世变的老人;➋仍然效忠前一朝代的老人)。(5) 死人留下的。【组词】:遗骨。遗言。遗嘱。(6) 不自觉地排泄。【组词】:遗尿。遗精。(7) 生物体的构造和生理机能由上一代传给下一代。【组词】:遗传。(8) 抛弃。【组词】:遗弃。

cái,(1) 能力。【组词】:才能。口才。这人很有才干。(2) 从才能方面指某类人。【例句】:干(gàn)才。奇才。奴才。蠢才。(3) 副词。①方,始。【组词】:昨天才来。现在才懂得这个道理。②仅仅:才用了两元。来了才十天。

基本含义

指因各种原因而未能充分发挥才能或才华。

遗才的意思

遗才 [yí cái]

1. 谓荐举、科举遗漏人才;埋没人才。

2. 未被发现或未受重视的人才。

4. 秀才参加乡试,先要经过学道的科考录送,临时添补核准的,称为“遗才”。

遗才 引证解释

⒈ 谓荐举、科举遗漏人才;埋没人才。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举不遗才,进各异方。”
唐 贾岛 《送沉秀才下第东归》诗:“下第子不耻,遗才人耻之。”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五:“谁遣文章太惊俗,何缘场屋不遗才。”

⒉ 未被发现或未受重视的人才。

《晋书·忠义传·嵇绍》:“尚书左僕射 裴頠 亦深器之,每曰:‘使 延祖 为吏部尚书,可使天下无復遗才矣。’”
唐 梁鍠 《天长节》诗:“愿持金殿镜,处处照遗才。”
宋 苏轼 《荐布衣陈师道状》:“﹝ 陈师道 ﹞文词高古,度越流辈,安贫守道,若将终身,苟非其人,义不往见,过壮未仕,实为遗才。”
《宋史·选举志一》:“是年及 端拱 初,礼部试已,帝虑有遗才,取不中格者再试之,於是由再试得官者数百人。”

⒊ 秀才参加乡试,先要经过学道的科考录送,临时添补核准的,称为“遗才”。

《警世通言·唐解元一笑姻缘》:“虽然免祸,却不放他科举,直至临场, 曹公 再三苦求,附一名於遗才之末。”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胡四娘》:“明年,学使科试士,而公适薨, 桯 縗哀如子,未得与试。既离苫块, 四娘 赠以金,使趋入遗才籍。”


国语词典

遗才 [yí cái]

⒈ 虽有才华而考试落第的人。

《宋史·卷一五五·选举志一》:「是年及端拱初,礼部试已,帝虑有遗才,取不中格者再试之,于是由再试得官者数百人。」

⒉ 旧时秀才考举人时,临时核准参加考试的人,称为「遗才」。

《警世通言·卷二六·唐解元出奇玩世》:「直至临场,曹公再三苦求,附一名于遗才之末。是科遂中了解元。」


遗才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焚林释义:《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晋侯 赏从亡者,介之推 不言禄,禄亦弗及……遂隐而死。”谓 介之推 从 晋文公 流亡,割股食 公,有功而不受祲,隐入 绵山,后 晋文公 焚烧树林逼迫,仍不出,抱树焚死。后以“焚林”为求取贤士的典故。《周书·苏亮等传论》:“既焚林而访 阮,亦牓道以求 孙,可谓野无遗才,朝多君子。”唐 韦蟾《上元》诗之三:“熏穴应无取,焚林固有求。”唐 吴仁璧《投谢钱武肃》诗:“累重虽然容食椹,力微无计报焚林。”
    • 2.
      能刑释义:善于执法用刑。《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君子谓 文公,其能刑矣,三罪而民服矣。”唐 吕温《代李侍郎贺德政表》:“能刑则朝无隐慝,善任则野不遗才。”
    • 3.
      连科释义:⒈谓科举考试连续中式。唐 元稹《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策》:“连科者进速,累捷者位高。”《石点头·郭挺之榜前认子》:“郭梓 领命,昼夜兼行,赶到 韶州,报知母亲説:‘父亲已连科中了进士。’”⒉指连续几届科试。清 蒲松龄《求科试广额呈》:“往年旧额取至五十餘名,自 康熙 年减至三十五名,遂使闔邑人才,半阻於进取,连科甲第,多出於遗才。”
    • 4.
      遗匿释义:⒈指遗才,隐士。⒉遗弃藏匿。
    • 5.
      遗才释义:⒈谓荐举、科举遗漏人才;埋没人才。 三国 魏 曹植《七启》:“举不遗才,进各异方。”唐 贾岛《送沉秀才下第东归》诗:“下第子不耻,遗才人耻之。”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五:“谁遣文章太惊俗,何缘场屋不遗才。”⒉未被发现或未受重视的人才。《晋书·忠义传·嵇绍》:“尚书左僕射 裴頠 亦深器之,每曰:‘使 延祖 为吏部尚书,可使天下无復遗才矣。’”唐 梁鍠《天长节》诗:“愿持金殿镜,处处照遗才。”宋 苏轼《荐布衣陈师道状》:“﹝ 陈师道 ﹞文词高古,度越流辈,安贫守道,若将终身,苟非其人,义不往见,过壮未仕,实
    • 6.
      遗材释义:⒈剩下的材料。 ⒉未被发现或未受重视的人材。⒊遗才。
    • 7.
      遗逸释义:⒈亦作“遗佚”。亦作“遗軼”。遗漏;遗弃而不用。《孟子·公孙丑上》:“进不隐贤,必其以道;遗佚而不怨,阨穷而不悯。”《列子·黄帝》:“神圣知其如此,故其所教训者,无所遗逸焉。”元 刘祁《归潜志》卷十:“夫科举本以取天下英才,格律其大约也,或者捨彼取此,使士有遗逸之嗟。”清 唐孙华《送宫恕堂北上》诗:“况今名俊尽鶱腾,遗佚奇才只一箇。”⒉遗失;散失。《北齐书·卢文伟传》:“﹝ 卢询祖 ﹞有文集十卷,皆致遗逸。”宋 苏辙《上皇帝书》:“苟诚以为有遗才焉,则今所谓遗逸之书,有以收之矣。”宋 苏辙《进御集表》:“

遗才(yica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遗才是什么意思 遗才读音 怎么读 遗才,拼音是yí cái,遗才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遗才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