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热 [shī rè]
1. 潮湿炎热。
例湿热天气在这个地区很普遍。
英[hot and humid;]
湿热 引证解释
⒈ 潮湿闷热。
引茅盾 《追求》三:“空间是重淀淀的铅色,湿热的南风时时吹来。”
⒉ 中医称温病的一种。表现为发热、头痛、身重而痛、腹满少食、小便短赤而黄、舌苔黄腻等。
湿热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五秘释义:物种便秘的总称,常见病因是肠胃虚弱,风寒湿热乘之。
- 2.
傅鹰释义:化学家。福建福州人。美国密执安大学博士。曾任东北大学、重庆大学、厦门大学、清华大学等校教授。中科院学部委员。提出利用润湿热测定固体粉末比表面的方法;利用热力学理论考察固液界面和气液界面吸附层的性质,设计出一种计算表面活度系数的方法;与人合作研究鸡蛋清蛋白溶液的表面张力,并根据吉布斯公式计算出鸡蛋清蛋白分子的横截面积等。著有《化学热力学导论》、《普通化学》等。
- 3.
利丸汤释义:是一种药名,主治疝气,湿热交攻,睾丸作痛。
- 4.
南美洲释义:全称南亚美利加洲。位于西半球南部,北隔巴拿马运河与北美洲相对,西临太平洋,东临大西洋,南隔德雷克海峡与南极洲相望。西部山脉纵贯,东部高原与平原相间。气候湿热。面积近1 800万平方千米,人口41亿(1999年)。
- 5.
台湾岛释义:中国第一大岛。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面积58万平方千米。中部和东部为山地和丘陵,台湾山脉纵贯南北,最高峰玉山海拔3 952米。平原狭小,多分布在西部。气候湿热,物产丰富。
- 6.
地肤子释义:中药名。 地肤的果实。性寒,中医用以清湿热,利小便。
- 7.
外感内滞释义:因风寒暑热而得病叫外感,湿热内伏称内滞。 比喻内外交攻。
- 8.
头胀释义:指头部胀重不适的感觉。外感者多因感受湿邪、感冒或温病初期暑温余邪不清,或感受秽湿所致。根据不同症情,常用解表、清热、辟秽、化湿等法。内伤者,多因肝火上逆、湿热内阻所致,治宜泻肝降逆、清化湿热为主。
- 9.
宁坤锭释义:一种药名,主治湿热下注引起的妇人阴痒、带下。
- 10.
对流雨释义:近地面空气强 烈受热,引起空气垂直对流,湿热空气在上升过程中,其中的水汽冷却凝结而形成的降水。 一般范围小,持续时间短,强度较大。赤道地区常年盛行,中国夏季午后常见。
- 11.
嶂气释义:即瘴气,南方山林间散发的湿热空气。从前认为是导致瘴疠的原因。
- 12.
嶂疠释义:即瘴疠,南方湿热地区流行的恶性疟疾等传染病。
- 13.
手足汗出释义:手足汗出指手足局部多汗,多因脾胃湿热或气阴两虚所致,常见证候类型有脾胃湿热、脾胃气虚、脾胃阴虚,可相应选择连朴饮、参苓白术散、沙参麦冬汤治疗。
- 14.
暑气熏蒸释义:指夏天天气湿热好像被蒸在笼子里一样。
- 15.
梅暑释义:谓梅雨湿热天气。
- 16.
梅蒸释义:梅雨季的湿热之气。
- 17.
歊溽释义:湿热熏蒸。
- 18.
气壅如痰释义:气壅如痰指胞睑之内常有白沫稠粘之物,其状似痰沫的病症,属眼科疾病,类似于今天眼科的“伪膜性结膜炎”,证属脾肺湿热方用泄脾汤等治疗,证属湿热伤阴方用养阴清肺汤等治疗。
- 19.
江瘴释义:江上瘴气。指江上的湿热空气。
- 20.
溽夏释义:湿热的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