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言责 言责的意思
yán

言责

简体言责
繁体言責
拼音yán zé
注音ㄧㄢˊ ㄗㄜ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yán,(1) 讲,说。【组词】:言说。言喻。言道。言欢。言情。言必有中(zhòng )(一说就说到点子上)。(2) 说的话。【组词】:言论。言辞(亦作“言词”)。语言。言语。言简意赅。(3) 汉语的字。【组词】:五言诗。七言绝句。洋洋万言。(4) 语助词,无义。【组词】:言归于好。“言告师氏,言告言归”。(5) 姓。

zé zhài,(1) 同“债”。

基本含义

指言语上的责备和批评。

言责的意思

言责 [yán zé]

1. 指君主时代臣下对君主进谏的责任。

[ responsibility; ]

2. 指对自己的言论所负的责任。

[ responsible for one’s words; ]

言责 引证解释

⒈ 进言劝谏的责任。

《孟子·公孙丑下》:“有言责者,不得其言则去。”
赵岐 注:“言责,献言之责,諫諍之官也。”
宋 刘斧 《青琐高议·慈云记》:“臣虽甚愚,不识忌讳,身有言责,固当上陈。”
邹韬奋 《事业管理和职业修养·关于民主与集中十》:“不是张开嘴提高嗓子随处乱说,或只是在茶余饭后,或躺在床铺上未入睡乡以前,或挥毫写私信的时候,和二三‘知己’的朋友们发发牢骚便算是尽了言责。”

⒉ 指谏官。

宋 王安石 《右司谏赵抃礼部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制》:“以尔尝任言责,有猷有为。”
宋 陆游 《送梁谏议》诗:“归访乡人忘位重,乍辞言责觉身轻。”


国语词典

言责 [yán zé]

⒈ 负进言的责任。

《孟子·公孙丑下》:「有言责者,不得其言,则去。」


言责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怀金释义:⒈怀揣金印。汉 扬雄《法言·学行》:“使我紆朱怀金,其乐不可量已。”晋 张悛《为吴令谢询求为诸孙置守冢人表》:“孙 氏虽家失 吴 祚,而族蒙 晋 荣,子弟量才,比肩进取,怀金侯服,佩青千里。”宋 秦观《自警》诗:“拜命怀金谁谓荣,低头未免拾言责。”⒉怀带金宝。《后汉书·杨震传》:“王密 为 昌邑 令,謁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 震。”南朝 宋 鲍照《行药至城东桥》诗:“扰扰游宦子,营营市井人。怀金近从利,抚剑远辞亲。”
    • 2.
      正俗释义:⒈匡正风俗。《礼记·曲礼上》:“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孔颖达 疏:“熊 氏云:教谓教人师法,训谓训説义理。以此教训,正其风俗。”南朝 齐 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协律揔章之司,厚伦正俗;崇文成均之职,导德齐礼。”《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十年》:“善恶要乎功罪,毁誉效於準验,听言责事,举名察实,无或诈伪以荡众心;故俗无姦怪,民无淫风。是谓正俗。”田北湖《与某生论韩文书》:“后人之于古人,人誉亦誉,人毁亦毁……有起而匡谬正俗者,輒谓伤忠厚焉。”⒉谓文字的正体与俗体。清 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凡例
    • 3.
      言责释义:⒈旧指对自己发表的言论的责任:言责自负。 ⒉旧指臣下对君主进谏的责任。
    • 4.
      过班释义:清 代官吏因保举或捐纳迁升官阶。 道员为最高班次,以下则知府,同知、通判、知州、知县、佐杂各为一班,分别称为道班、府班,同通州县班、佐杂班。《老残游记》第四回:“老兄可以捐个同知,今年随摺一个过班,明年春间大案,又是一个过班,秋天引见,就可得 济东泰武临道 。” 李劼人 《大波》第一部第一章:“我这个出钱捐的过班候补知府,既无言责,而竟出名反对部大臣,那成什么体统呢?”
    • 5.
      追寝释义:收回;停止不行。 宋 苏辙《四论熙河边事札子》:“朝廷既追寝成命,臣亦粗可以塞言责矣。”明 沉德符《野获编补遗·释道·真君进爵》:“宏治 初年,追寝帝号,仍称真君。”《续资治通鉴·宋仁宗皇祐二年》:“伏望断以大义,追寝 尧佐 过越之恩。”

言责(yanze)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言责是什么意思 言责读音 怎么读 言责,拼音是yán zé,言责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言责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