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拜祷 拜祷的意思
bàidǎo

拜祷

简体拜祷
繁体拜禱
拼音bài dǎo
注音ㄅㄞˋ ㄉㄠ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bài bái,(1) 表示敬意的礼节。【例句】:拜手(古代男子跪拜礼的一种)。拜忏。礼拜。回拜。(2) 恭敬地。【组词】:拜托。拜谢。拜读。拜别。拜谒(❶拜见;❷瞻仰陵墓、碑碣)。(3) 行礼祝贺。【组词】:拜年。拜寿。(4) 用一定的礼节授与某种名义或职位,或结成某种关系。【例句】:拜将(jiàng)。拜相(xiàng )。拜师。拜把子。(5) 姓。

dǎo,(1) 教徒或迷信的人向天、神求助、求福。【组词】:祷文。祷告。祷念。祈祷。(2) 祝愿,敬辞(书信用语)。【组词】:为祷。盼祷。

基本含义

指祈求神灵保佑,祈祷神明。

拜祷的意思

拜祷 [bài dǎo]

1. 祈求;祈祷。

对天拜祷。

[pray;]

拜祷 引证解释

⒈ 跪拜祈祷。

《宋史·列女传·吕仲洙女》:“父得疾濒殆,女焚香祝天,请以身代……女弟 细良 亦相从拜祷。”
《初刻拍案惊奇》卷八:“弟子虔诚拜祷,伏望菩萨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使夫妻再得相见。”


国语词典

拜祷 [bài dǎo]

⒈ 跪拜祈祷。

《初刻拍案惊奇·卷八》:「弟子虔诚拜祷,伏望菩萨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
《宋史·卷四六〇·列女传·吕仲洙女传》:「女弟细良亦相从拜祷,良子却之。」


拜祷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忏度释义:为死者拜祷忏悔使脱离苦海。度,超度。
    • 2.
      拜愿释义:旧时迷信习俗,农历五月十三日,从自己家门且行且拜到城隍庙拜祷,祈求降福消灾,称为“拜愿”。 清 翟灏《通俗编·神鬼》:“《宣府志》:市人於五月十三日,为父母妻子或己身疾病具香纸牲醴於城隍庙拜祷,自其家门,且行且拜,至庙乃止,谓之拜愿。”
    • 3.
      牲醪释义:牲醴。唐 冯贽《云仙杂记·爪甲间皆出云烟》:“太宗 以下,乃携杏酒青羊,以备牲醪,告於山中。”宋 洪迈《夷坚丙志·桐川酒》:“方议以事闻于郡,吏卒相谓:‘库旧有神祠,前官輒去之,得非其为孽乎?’密市牲醪,罗拜祷请,许以再立庙。”
    • 4.
      玉册释义:⒈亦作“玉策”。 古代册书的一种。帝王祭祀告天或上尊号用之。用玉简制成。晋 左思《魏都赋》:“闚玉策於金縢,案图籙於石室。”唐 岑参《送许子擢第因寄王大昌龄》诗:“皇帝受玉册,群臣罗天庭。”《宋史·舆服志六》:“册制,用珉玉简,长一尺二寸,阔一寸二分。”清 汪懋麟《登岱行》:“泰山 之神何洋洋,昭祀七十有二王。金函玉册降天府,岂但拜祷来下方。”⒉传说中天子受命的符瑞。《晋书·元帝纪》:“于时有玉册见於 临安,白玉麒麟神璽出於 江寧,其文曰‘长寿万年’,日有重晕,皆以为中兴之象焉。”参见“册书”。⒊珍藏的
    • 5.
      白粥释义:白米煮的稀饭。 晋 干宝《搜神记》卷四:“此是君家之蚕室,我即此地之神。明年正月十五,宜作白粥,泛膏於上。”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汰侈》:“客至,作白粥以投之。”金 元好问《书生》诗:“更笑 登封 武明府,两盂白粥半生忙。”清 黄金台《马头娘神弦曲》:“白粥一盂酒一斝,喃喃拜祷灵祠下。”
    • 6.
      讨笤释义:指在神前用两块挖空的木块,丢在地下,看它俯仰的情况而定吉凶的一种迷信活动。《醒世恒言·汪大尹火焚宝莲寺》:“凡祈嗣的,须要壮年无病的妇女,斋戒七日,亲到寺中拜祷,向佛讨笤。”

拜祷(baidao)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拜祷是什么意思 拜祷读音 怎么读 拜祷,拼音是bài dǎo,拜祷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拜祷造句子